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

2017-05-02 23:09张百霞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过程中,应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两课”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完善课内实践教学;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型本科;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基于此,2013年1月,教育部启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以期借此推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体系改革。该项目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色,重构教育教学体系,以培养出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进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应用”的重要性,从教学体系看,其核心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社会化和实用化,使思想政治理论真正进课堂,进大学生的头脑,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发挥课内实践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应用型本课院校强调技术和应用的重要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蕴含着“德”与“才”两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承担着“德”与“才”两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对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抽象、生硬的大道理和带有政治性、理想化色彩的教条出发,过多地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的封闭在课堂里、书本上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面对的难题,并能够将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课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

具体而言,一是改变课程教学宏大叙事的理论阐述,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在构建教学体系时,要将理论教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相结合,与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与学生实际主要是其思想实际相结合,尤其是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思想疑点问题和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相结合,引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问题的真实经验。

二是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注重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立足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针对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体系适当地进行一些补充与调整,使教材变得更立体、生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三是改变课程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状况,把“三贴近”原则贯彻教学过程始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式、讨论辩论式、演讲式、多项互动式、情境模拟式、角色互换式等课内实践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具备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四是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要健全在校大学生有效“政治参与”的渠道。政治认同是在学习一定的政治知识、实践一定的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在现实政治生活的体验和参与中形成的。政治参与行为是个人政治价值观、政治心理和情感的外化,也是个体政治社会化在行为上的重要表现。应用型人才求知欲强,喜欢独立思考,注重实践体验。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创设各种议题,议题可以包括学校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建议、环境保护、政治民主等大学生比较关心甚至比较敏感的话题,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议题讨论,给予大学生充分的话语表达权,注重捕捉学生在言语、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方面的准确性,针对问题及时加以引导。

五是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自媒体和微媒体,让学生针对当前网络评价和网络事件进行评价,引导大学生建构正确的网络舆情。

二、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求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生实践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打造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

一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属于狭义的“专业技术实践”范畴,而属于广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专业技术人才尽管“专业过硬”,但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更不能丧失社会实践能力。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为大学生多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和实平台。只有当大学生真正走入现实社会时,其自身作為社会的现实主体,才能真正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发现问题、感悟社会并逐步树立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等,从而实现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该根据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形成特点创设实践活动,利用节假日及寒暑假,由教师带队深入社会生活,开展诸如劳动教育、推广社会服务活动、组织社会考察等形式,培养大学生增强自我效能、关爱他人、适应社会和身心和谐平衡,使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感受伟大时代脉搏的跳动。

其次,打造“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借鉴“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理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队伍的水平和层次。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才能不断解决应用型人才在实践能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寻加强地方高校受教育者能力建设的方法途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最后,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保障。社会实践教学的扩展性与保障经费相对不足的矛盾成为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瓶颈,需要比较充足的经费作后盾。地方高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主动与地方政府相关单位和机构沟通,保障校外实践的住宿、车旅、医疗、参观门票和社会调研等配套安排,以求高效高质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时间教学效果。

二是搭建创新素质拓展发展平台。素质拓展发展平台旨在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是理工类的院校,缺少人文环境,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要承担其政治教育功能外还肩负着人文功能的作用。对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整合当地及学校现有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人本精神、理念、信仰联系在一起,将经典著作、仪式的内涵和价值汇集于其中,体现人文素质的精髓,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配合、协调,多面共赢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郭大炜.人才培养目标视域下的地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GJJG18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百霞(1971— ),女,河北迁西人,硕士研究生,唐山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