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道德责任研究

2017-05-02 14:12张继宏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10期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承担道德责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个体价值体现和实现的路径选择,详细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建立健全公民道德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努力推进“中国梦”进程中,公民个体承担一定道德责任对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公民道德责任

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等显著特征。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部门应当承担主要责任。但是,作为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普通公民也要主动承担道德责任,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包括社会治安秩序在内的各种秩序的平稳起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民个体道德责任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承担道德责任的意义

公民道德责任,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道德主体的公民个体自身的角色身份与权利的相互联系,以及自身在道德层面的“分内应做之事”“应当为没有做到分内应做之事所担当的道德过失”的自我认知。在现代社会中,伴随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展,公民个体的作用正在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因素。因此,重视公民的道德责任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必然。整个社会是否运转良好,治安能否平稳有序,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责任意识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没有共同的道德责任理念,缺乏良好的道德责任规范,社会发展必然紊乱、无序,整个社会必然无法有效地运转。

1.维护社会正义

休谟说,正义就是一种道德感,是与恶相对立的德,是依靠人们对于正当利益的判断而确立的,是源自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道德认知。我们知道,突发公共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可导致社会秩序运转失常,阻碍各种规章制度的实施,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则会趁乱发布不正当言论,进而引起社会各界的恐慌。所以,弘扬社会正义、增强社会主义道德责任感,是历史的需要,更是现实中每一个公民都不能推卸的义务。

2.降低救灾成本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只有每个公民都心怀社会,心系国家,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才能使整个国家和社会产生直面困难的自信心和动力。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为维护和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有时会动用军队和警察去维护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有时还会增加社会救灾成本。因此,当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公民个体应该主动担当,支持政府排忧解难,进一步降低政府部门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救灾成本。

3.促进社会信任

突发公共事件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就是其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公共事件一旦爆发,作为个体的公民,通常情况下会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不信任感等,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都是公民个体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的正常反应。目前,我国正处于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一些公民个体道德缺失的现象。这个时候,突发公共事件作为检验公民个体道德责任感的试金石,迫切需要公民个体在突发事件来临之际,能够增强互信,实现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承担道德责任的价值体现

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公民个体应该主动担当,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可以说这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整个文明社会运转的重要要素。本文按照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进行分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1.事前

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前,公民个体应具备一定的应对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识别,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公共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家所颁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每个公民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与处置的法律支撑与保障。该预案对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新媒体进行规定,使其成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把关人”,让公民作为受众参与到主流舆论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新闻媒体的正确引导。

2.事中

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期间,公民个体的道德责任主要表现为依靠自身的道德自我约束,有效消除社会中的恐慌因素以及帮助政府相关部分做好事件应对处理工作。当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社会中一些不法分子会趁机制造谣言,造成民众恐慌情绪的产生,进一步会做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危害个人乃至社会的安全。这个时候仅仅依靠政府的职能发揮是不够的,还需要公民个体勇敢站出来,发挥个体的积极作用,帮助政府分担一部分责任,从而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安抚民众情绪,维持治安稳定,解决突发问题。

3.事后

在紧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之后,公民个体道德责任主要表现为积极参与生产生活重建之中。这个时候,公民个体就要变被动为主动,从出工到出力到更加出彩的转变。在当前的社会治理理念中,主要采用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民参与的方式来共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治理的过程中,政府与公民形成共识,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总之,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个体道德责任的要求,就是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出发,塑造公民个体有担当、讲诚信、有爱心、讲团结、有境界、讲奉献的优良道德品质。

三、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承担道德责任的路径选择

对于公民来说,个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而义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就是个体的道德责任。公民个体道德责任作为整个社会体系中良性运转的强力支撑者,其实现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国家层面:制度建设

社会发展追求公平正义,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公民个体承担道德责任的前提。如何引导、规范和激励公民个体的道德行为,促进公民积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追求制度正义、程序公正的社会,也是人人平等,共享和谐成果的社会,其最终是为了确保社会成员分享平等自由权利、承担共同义务。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建立运行良好的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公民个体承担自身道德责任的自觉性,同时对相关的逃避道德责任行为也起到一定的惩戒作用。

2.社会层面:社会组织

人是具体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个公民个体的行为不可避免地都与周围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联系。由于公民个体活动离不开全社会的公共空间,因而,他们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责任。但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国家政府部门理所当然承担着主力军的责任,通过自身的管理服务去努力缓解和治理突发事件危机,有效疏导由于社会秩序混乱而产生的公众不满。此时,公民个体组成的非政府组织、民间志愿团体等社会组织,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政府分担压力。

3.公民层面:意识能力

公民在获取自身权益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自觉地履行相关的义务。目前,社会中存在诚信缺失、公信力下降等问题,导致当前部分公民个体道德责任意识比较淡薄。事实证明,只有将公民个体的道德准则内化为公民的个体道德需要,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个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性运转的道德秩序。当遭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每一个公民个體都需要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道德责任,将自己和他人组织起来共同去应对灾难,赢得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机遇。

四、结语

十八大以来,政府各部门在面对各种自然或人为的突发公共事件时,纷纷未雨绸缪,拟订应对预案,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必须勇敢自觉地承担起责任,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在应对包括灾难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中,全面展现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个体极强的道德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休谟.人性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秦启文,周永康.公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负面心理反应解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5]王玲.道德:公民的责任[J].社科纵横,2007(6).

[6]崔永江.构建和谐社会与公民社会责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

[7]郭金鸿,刘子阳.道德责任与当代道德建设[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10).

[8]陈永杰.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公民道德责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课题“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道德责任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5KY19)。

作者简介:张继宏(1972— ),女,江苏连云港,江苏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