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论党》对党内缺点的剖析与批评

2017-05-08 07:53文建龙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刘少奇党的建设

文建龙

摘要:刘少奇的《论党》是中共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它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缺点进行了全面归纳,指出了它们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所产生的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并对其进行了剖析与批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正措施。

关键词:党的建设;刘少奇;《论党》;党内缺点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7)01-0039-05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刘少奇在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科学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群众路线等问题。作为我党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它对于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认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规律,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党争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50年,刘少奇对《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里的个别字句作了修改,并将它改名为《论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重温刘少奇的《论党》,对于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刘少奇在《论党》中对党内缺点进行了全面归纳

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相当篇幅的文字都是分析、探讨和批评党内存在的各种缺点错误的。为了行文的方便,下面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按照刘少奇1950年改定的题目一律称为《论党》。

在现代汉语里,“缺点”的含义是指欠缺或不完美的地方,通常是指事物不完整的状态。刘少奇《论党》里所提到的党内的“缺点”,既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的不完美状态,也指中国共产党党内所存在的不足、困难、弱点和错误。这些“不足”、“困难”、“弱点”和“错误”等概念,在刘少奇的《论党》里,都统一在“缺点”概念里。刘少奇在《论党》里论述党内的缺点时,并没有对这些概念作严格的区分和界定,而把它们看成是“缺点”的各种表现形式,都属于“缺点”。这是我们今天在研读刘少奇《论党》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论党》里,刘少奇提到的“缺点”理所当然是“缺点”,但是他提到的党内面临或存在的各种“困难”、“弱点”、“不足”、“错误”等表征事物不完美状态的概念,其实也都是“缺点”。《论党》里的很多表述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在“引言”部分,刘少奇就是把党面临的“困难”归结为“缺点”或“弱点”的。他说,在中国共产党内,“并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和弱点了,也不是在我们面前就没有困难了,我们还有缺点和弱点。” [1]379很显然,从语义及其逻辑上看,这里的“困难”就是指党内的缺点或弱点。接着,他又讲到了两点,第一点是“我们已做的事业,距离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还很远”,第二点是“我们前面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1]379显然,这里讲到的两点,都是一种不太完美的状态,在刘少奇那里,它们毫无疑问就是“缺点”。关于第一点,刘少奇并没有展开论述。但是,在刘少奇那里,这一点就是党内的困难、不足、缺点或弱点。尽管刘少奇没有明确说党距离目标还很远就是“缺点”,但根据上下文看,刘少奇就是这个意思。关于第二点,刘少奇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他把中国共产党需要克服的困难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绝大部分党员的理论和文化水平不高,第二种是党内还存在主观主义作风,第三种是党内还存在命令主义、官僚主义与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倾向,第四种是党内还存在盲目山头主义倾向。[1]379在归纳了党内需要克服的困难后,刘少奇紧接着又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我们党的这些缺点和弱点,还需要我们作更重大的努力和更艰苦的教育工作,才能克服。”[1]379在这里,我们通过上下文能够很明显地发现,刘少奇所说的“这些缺点和弱点”,其实就是党需要克服的困难。注意,刘少奇在这里就把党内的各种困难与党内的缺点、弱点大致等同了起来。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刘少奇《论党》里所说的“缺点”,既是指我们平常理解的“缺点”,其实也指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足、各种困难和各种错误,当然,也包括各种弱点。

首先,刘少奇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这个宏观战略层面归纳了党存在的缺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奋斗目标其实是中国共产党的宏观战略目标。在《论党》里,刘少奇从建立新中国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宏观战略层面总体上考察了党的奋斗历程,分析了党斗争实践的成败得失,得出了一些基本判断。在这些基本判断里,就有刘少奇对党内缺点的归纳。他说,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全国人民集中仰望的党”[1]376,“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团结和统一的党”[1]377,但还是有着许多需要克服和改正的缺点、弱点、不足和错误。既而,刘少奇从总体的宏观战略层面对党存在的各种缺点进行了概括。

其次,劉少奇从微观层面对党内的缺点进行了归纳。《论党》在具体论述党某方面问题时对党内缺点所作的归纳,都属于这种情况。如上文所提到的刘少奇把我们党需要克服的困难归纳为四种,其实就是他从微观层面对党的缺点所进行的归纳。当然,在《论党》里,刘少奇在很多地方都谈到党内存在的缺点,这些都是从微观层面进行归纳和阐述的。

再次,与党内其他领导人相比,刘少奇《论党》里对党内缺点的归纳、罗列是最多也是最全面的。①①刘少奇在《论党》里归纳的党内各种错误的“主义”就有20多种,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发现党内有哪位领导人在同一篇文献里归纳、罗列党内错误有如此之多。请参见本文第二部分“刘少奇《论党》对党内缺点具体表现的分析”。 关于党内缺点和错误,不论是早期的共产党人还是后来的共产党人都开展过批评,前者如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者有习近平等。但就其全面性看,就目前公开的党的文献看,刘少奇《论党》里所归纳、罗列的党内错误无疑是最多、也是最全面的,尽管他所归纳的诸多党内缺点、错误中,彼此之间有着交叉、重合的现象。

二、刘少奇《论党》对党内缺点具体表现的分析

刘少奇《论党》分9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分析探讨党内缺点的文字。刘少奇指出了党内形形色色的缺点所表现出的若干“主义”,并对它们作了批判性的分析。

(一)刘少奇指出了党内诸种错误的“主义”

针对党内的缺点,刘少奇在《论党》里指出了28种“主义”,它们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自由主义、机会主义、“左”倾机会主义、惩办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军阀主义、山头主义、盲目山头主义、专制主义、个人专制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陈独秀主义、投降主义、右倾投降主义、保守主义、冒险主义、尾巴主义、自流主义、关门主义、平均主义、分裂主义、排外主义。如果将“‘左倾机会主义”归入“机会主义”,将“盲目山头主义”归入“山头主义”,将“个人专制主义”归入“专制主义”,将“右倾投降主义”归入“投降主义”,仍然有24种之多。这些名目不一的“主义”,都是党内的缺点。在同一篇文献里如此大量罗列党内缺点,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刘少奇的《论党》应该是迄今为止罗列党内各种错误“主义”最多的文献。

刘少奇在《论党》里所指出的20多种错误“主义”中,提到频率比较高的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自由主义、命令主义、山头主义、官僚主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刘少奇并没有对诸多错误的“主义”进行严格定义,也没有对每一种错误“主义”的具体表现都进行描述。在很多情况下,刘少奇都是在谈到党内存在的不足、缺点和错误等问题时,提到了这些“主义”,甚至将某些错误归结为某些“主义”。事实上,刘少奇《论党》里的这些“主义”之间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的。比如像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它们之间就有某种联系,最显著的联系在于凭主观意愿、个人经验办事,而不是从实际出发看问题和思考问题。再比如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它们之间关系也很密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利益和所谓的个人自由,自由主义强调任性而为,本质上跟个人主义有着共同的内核。也就是说,自由主义其实涵盖了个人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主义只是自由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而已。

总之,刘少奇在《论党》里所提到的20多种错误的“主义”,不少“主义”之间在含义上有着一定交叉或重合的现象,有的甚至可能就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叫法。比如,《论党》中的“陈独秀主义”大致上可以认为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另一种叫法。刘少奇在《论党》里能提出如此多错误的“主义”,说明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同时也说明,刘少奇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家底”非常熟悉。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刘少奇对于党内的缺点,主要是用各种错误的“主义”来表达的,但是,也有用其他形式来表述的。比如,在谈及党内的民主集中制时,刘少奇提到了“是党内生活上的两种极端现象”,即“党内反民主的专制主义倾向”以及“党内极端民主化的现象”。[1]424无疑地,这两种现象都是党内的缺点和错误。但是,这两种极端现象,其实也可以归结为中国共产党党内错误的“主义”。刘少奇《论党》里所谓“党内反民主的专制主义倾向”,其实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内的专制主义;“党内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其实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内的自由主义。

(二)刘少奇对党内诸种错误“主义”的分析与批评

刘少奇在《论党》里对党内所有错误的“主义”都是持批评态度的。刘少奇的这种批评态度,是建立在他对党内错误“主义”的深刻分析上的。刘少奇到底是怎么对党内诸种错误“主义”进行分析与批评的呢?从《论党》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在总结党的成绩的同时,对党内错误“主义”展开分析与批评。在《论党》的“引言”部分里,刘少奇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获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对为什么要修改党章作了具体说明,同时,对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情况及主要特点进行了概括。他在肯定党的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弱点、错误的“主义”等。他指出,对于党内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还需要我们作更重大的努力和更艰苦的教育工作,才能克服”[1]379。

第二,在探讨党员的思想改造时,对党内错误“主义”展开分析与批评。刘少奇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队伍需要小资产阶级的补充才能壮大,这“乃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法则”,但是,他们需要“进行思想上的改造”。[1]383在刘少奇看来,就是要使他们抛弃“原来的阶级立场”,克服其“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倾向”。[1]384刘少奇认为,党内最本质的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只有把这个矛盾解决好了,党的事业“才能发展”。[1]384

第三,在探讨党的建设时,对党内错误“主义”展开分析与批评。刘少奇认为,党的建设的最主要的问题首先是思想建设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致使一些没有经过改造的小资产阶级带着小资产阶级情绪“宣传实际上的机会主义”,在刘少奇看来,这是造成党内思想不纯洁的重要原因。在这里,刘少奇显然是在探讨党的建设问题,但是,他又不仅仅停留于此,而是进一步指出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的巨大危害性。他说,“听任各种错误思想在党内发展而不加以纠正”,这“将瓦解我们的党”。[1]385很明显,刘少奇指出党内错误的危害,就是要求大家起来防止这些错误,纠正这些错误。这就包含有批评的意味,或者说本身就是一种批评。

第四,在探討党的奋斗历程时,对党内错误“主义”展开分析与批评。在“关于党章的总纲”这部分里,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梳理,高度概括了党的奋斗历程。最后,刘少奇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陈独秀主义、李立三路线以及后来的‘左倾路线与投降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和巩固起来的”[1]396。这既是分析,又是批评,目的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对党内的缺点、错误展开批评,否则,党的事业不能发展和巩固。

第五,在探讨党的群众路线时,对党内错误“主义”展开分析与批评。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在刘少奇《论党》里占了较大篇幅,事实上这也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在这一部分里,刘少奇着重论述群众路线的问题,非常深刻地总结和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并对党内各种错误“主义”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在该部分里,刘少奇对党内各种错误“主义”的批评也随处可见。这种批评既严厉又中肯,显示了刘少奇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理论水平。在这一部分里,刘少奇先后分析并批评了党内的命令主义、尾巴主义、自流主义、投降主义、冒险主义、关门主义、惩办主义、官僚主义、军阀主义等。尤其是刘少奇对党内官僚主义典型表现的描述,至今仍被研究者们广为引用。

三、刘少奇《论党》对党内缺点产生原因的剖析

(一)刘少奇对党内缺点产生的阶级根源的剖析

中国的封建社会有着漫长的历史。在这个社会里,小生产长久而大量地存在,小生产意识形态有着广泛而根深蒂固的影响。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遭到破坏。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十分缓慢,始终未能成为中国的主要经济形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仍然是小生产的汪洋大海。在小生产方式下,产生的是小生产者和小资产阶级(小生产者其实就是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他们在政治倾向上,容易随着革命情况的变化而左右摇摆,表现出对革命的不坚定性。当革命发展顺利时,他们易出现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当革命遭受挫折或与资产阶级合作时,他们易表现为悲观失望或追随于资产阶级之后的右倾情绪和思想。在组织生活方面,他们往往脱离群众,表现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等等。小资产阶级在精神生活方面,往往信奉唯心主义的实用哲学。对于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发展变化,他们不想看,也难以看见。他们只顾眼前利益,鼠目寸光,胸无大志,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一切以个人利益为转移。刘少奇无疑是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的。他指出:党员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这种情形“在我们党内引起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这就是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及政治上组织上的机会主义的社会来源”。[1]381言下之意,党员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是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产生的阶级根源。在这里,刘少奇指出了党内缺点产生的阶级根源,即党员的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就是出身于小生产者阶层,这种状况容易把小生产者身上固有的缺点带到党内来。

(二)刘少奇对党内缺点产生的思想认识根源的剖析

思想认识是思想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人的思想认识正确与否很重要,因为它关系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正确与否。而人或组织内的缺点,往往都是错误思想认识的反映。从根本上来说,人的错误思想的产生是由于没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没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切实际地夸大或小视甚至否定了主观能动性,从而违背了客观规律所造成的。总之,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一旦不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认识论,就很容易造成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在《论党》里,刘少奇对党内缺点产生的思想认识根源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指出:“由于中国的无产阶级和我们党以前还是处在幼稚的缺少经验的时期,此外,还由于我们党在创立以前没有足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上的准备,……因而使我们党在很长时期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建设不够。”[1]385刘少奇认为,党内之所以存在许多缺点错误,与我们党以前还是处在幼稚的缺少经验的时期有关,由于处在幼稚的缺少经验的时期以及缺乏足够的马列主义理论准备,这样就不太可能对中国革命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这些正是党内缺点产生的思想认识根源。

四、刘少奇《论党》针对党内缺点提出的改正措施

针对党内存在的诸多缺点,刘少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正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教育工作。这里所说的教育工作,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刘少奇认为,要改正和克服党内诸多缺点错误,就需要对党内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进行思想改造。他认为,加强教育工作,党的干部非常关键,应该重视党内干部教育,特别要“重视对区、乡、村级干部的教育”[1]445。

第二,记住中国革命的特点,并在实际工作中避免过去的错误。在刘少奇看来,中国革命历史上犯过很多错误,存在过很多缺点,它们可以成为中国共产党避免重犯错误的良好教材。他认为,要避免发生过去犯过的错误,需要在联系工作实际中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他要求每个党员“必须经常记住这些特点”,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1]397

第三,实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先锋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党就要犯错误。党为了不脱离人民群众,就必须实行群众路线。刘少奇认为,党及其党员干部只有树立起了群众路线的观点,才能实行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1]408,从而避免各种缺点和错误。

第四,正确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有问题,党组织一定不会好。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状况非常了解,他既看到了党在发展方面的成绩,也看到了发展中的问题。针对党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刘少奇指出:“必须总结过去的经验,使接收党员的工作走上完全正确的道路。”[1]414

第五,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章。刘少奇认为,党章是党的法规,党员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危害党,就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去行动,不仅应该遵守党的纪律,还应模范地遵守革命政府的一切法制和一切革命组织的纪律。“应该把遵守党纪与遵守革命政府和一切革命组织的纪律,统一起来,而不可把二者对立起来。……有些同志把二者对立起来,应该切实纠正。”[1]419

第六,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刘少奇认为,要清除党内存在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缺点错误,需要实行高度的党内民主,同时实行党在领导上的高度集中。也就是说要实行民主集中制。他认为,实行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克服党内缺点有着显著作用。他说:启发党员和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扩大党内民主的中心一环”[1]426。

参考文献:

[1]刘少奇.论党[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孔九莉

猜你喜欢
刘少奇党的建设
刘少奇的读书故事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刘少奇安源二三事
被哨兵挡驾的刘少奇
刘少奇副主席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