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7-05-10 01:07王晓玲董绍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经济管理创新能力

王晓玲+董绍增

摘 要: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应重视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介绍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对我国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强化创新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丰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活动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创新评价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管理;创新能力;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0-0007-03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拥有的高级管理人才及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是培养创新型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而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探索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本科阶段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一些学者已从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相关研究。严薇等(2012)构建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本培养体系和个性化培养体系,提出采取转变观念、课内外循序渐进、加强激励等系列措施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张敏等(2013)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出了强化创新教育观念、设立创新科研平台、建立评估制度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3];陈修谦等(2014)分析了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改善金融实验实训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4];程春梅等(2015)在分析我国经管类本科學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经管类本科学生的创新培养模式框架,最后提出理念创新、培养流程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创新等对策[5]。

本文介绍了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在分析我国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平台、激励政策和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主要场所,而经管类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必须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予以重视。

1.1 有利于提高经管类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改进课堂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技能训练与课外实践,锻炼学生勤于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加强经管类本科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

1.2 有利于提升经管类本科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一个人的学习正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高校加强经管类本科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不断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要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尤其是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缓慢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将创新型人才培育作为教育的目标,引起了很多国家效仿,创新逐渐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潮流。我国是在20世纪末开始倡导并推广创新教育的,但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相对缓慢制约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来说存在着创新类课程设置较少,理论知识讲授不能与当前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相结合,创新能力未纳入到学生的考评体系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创新思维的形成。

2.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单一,互动环节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活动平台不够丰富

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平台和组织形式,而经管类专业创新活动平台相对较少。首先,校内实训平台建设水平不高。通常包括企业沙盘模拟、报关模拟、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模拟、市场营销模拟、人力资源管理模拟等,这些模拟软件系统不能做到随时更新,不能反映企业、金融机构当前的实际情况,也不能展示相关产品的最新成果。实训平台建设水平达不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层次,因此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不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校企合作联动空间狭小。目前高等院校一般都与当地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但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形式相对单一,联动空间小。多数是建立在相关课程的生产实习、课程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去参观、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员座谈、邀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等形式。学生并没有实际深入了解企业,参与分析和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在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推动。最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各种竞赛、讲座和论坛等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学生参与程度低,只是少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方式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也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2.4 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激励

经管类专业学生与理工科学生不同,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知识丰富,头脑灵活,思维比较活跃。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目前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普遍缺少对创新活动的激励与引导,使学生对创新活动认识不足,缺少明确的目标。部分学生的创新是在任务驱动下,为完成作业、毕业设计等任务而创新,这种被动盲目的创新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3 经管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高校经管类专业以“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契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对经济管理高级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促进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工作。

3.1 强化创新教育观念

创新意识、创新文化、创新平台、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四大要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高校应结合当今时代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创新教育观念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增强富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实践活动平台建设水平,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等。高校要尊重创新、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把创新教育观念植入课程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中去。

3.2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课程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享式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研讨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分享式教学法可以营造共同学习、互动式学习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整理与课程有关的小案例,每次课前由一位同学进行3分钟讲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实现对知识的扩展;情境模拟法是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等,如模拟产品促销现场、人才招聘现场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研讨法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教学内容,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一起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法是教师把自己的科研项目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当前的科研动态,鼓励学生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文献搜集与整理和科研能力,推动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

3.3 丰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活动平台

(1)提高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水平。经管类实验实训内容要与各行业实际发展同步,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从产品创新角度引入相应的模拟软件,采购软件时选择实力强、服务完善的供货商提供的高仿真模拟系统,并能够随时更新,开发创新模块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推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促进创新教育发展。实践教学对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可通过社会实践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到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社會实践经验。因此,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形式。根据经管类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需要,选择能够满足不同教学实践要求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不同层次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应突破传统的参观、讲座等形式,更多地让学生深入到实践实习基地,结合实习基地发展要求和存在的问题,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所学知识的转化。

(3)拓宽创新活动形式,扩大创新能力培养空间。针对经管类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一套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创新活动运行机制。

一方面通过开展与经管类各自专业相关的科技创新文化活动,营造全体学生参与的创新文化氛围。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外贸跟单员技能比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国际贸易商业策划书比赛等;市场营销专业开展推销比赛、营销策划书比赛等;会计专业开展会计制度竞赛、沙盘模拟比赛等;金融专业开展股票模拟比赛、金融理财比赛、金融建模比赛、金融期货及衍生品知识竞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专业兴趣导向的实践活动。在充分分析市场的专业需求、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形成专业兴趣小组,同时为专业兴趣小组选定指导教师。以学校的社会实践项目、科技园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验实践项目及各种科技竞赛为载体,根据兴趣选择相应的实践项目,搭建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的创新平台,扩大创新能力培养的空间。

3.4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创新评价制度

目前,国内高校对经管类大学生的激励政策与评价标准主要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调动经管类本科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并出台科学的激励政策和创新评价制度。完善激励政策,对积极参与科研、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奖学金评选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对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予以加分。这不但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到科研、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评价制度,设立科研和创新学分,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作为经管类学生学业的组成部分,将科研、竞赛和创新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计入学分。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对于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竞赛获奖、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一定学分,以此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培养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要针对经管类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创新教育观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创新活动平台、建立激励政策和创新制度方面入手,不断地推进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技[2012]7号)[Z].2012.

[2]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8—80.

[3]张敏,鞠春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3,(9):105—106.

[4]陈修谦,袁洁.金融学本科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115—118.

[5]程春梅,邸彦彪,张晓芬.本科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7—120.

Abstract: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universities should emphasize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escribe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abili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Subsequently we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re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amo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Finally,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such as enhancing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enriching the practical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creative ability, and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centive policies and creativity evaluation systems etc.

Key words: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reative ability; practical activities

(責任编辑:朱 岚)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经济管理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