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 教会学习

2017-05-10 07:41刘正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会段落课文

刘正平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主要是解决以下认识和实际问题。

阅读教学是凭借课文进行的,课文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但是阅读教学不能以让学生读懂课文为最终目标。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中,我们的教材要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

“教学”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指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二是“学”,指学生以教师的讲授和自己的阅读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扎实,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教,而忽视学的不良倾向。不少教师对如何教会学生读书、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尚未引起重视。上课时,始于解题,分析;终于串讲课文,抄笔记,留作业,把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走,无机会展示自己,更无能力独立学习、探究。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从教师的口中获得一些现成的知识,再用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复习、巩固,以致知识越学越死,最终没有学会学习。

课文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课程资源。因此,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学”的重任,是语文这门基础工具课的基础教学。作为基础教学,不能只使学生学得一些现成知识,而应着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切实教会学生学习,掌握运用学习的工具和方法。教与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就“教”的过程来说,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通过教,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的过程来说,学生是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活动。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生的主动学、善于学才是内因,内因则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怎样教学生“学”呢?

一、突破旧框框,调动“学”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的教育。可见,阅读教学的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终极指向,则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首先要创设一种无顾虑,愿意学习,喜欢与老师、同学交流见解的学习情境,设法把学生真正引入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应在知识上、感情上进行传递和交流,特别要注意形成学生自己积极参与的局面。要形成这种局面,就必须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框框,在阅读一篇课文的开始,提倡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读、讲,把初读课文结果分两步进行发散性汇报。先逐段谈对其内容及生字词的初步理解;再根据各段内容谈全文梗概及脉络。这样做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学”的情况,发现疑难,摸清难点,以便更好地有的放矢地教学生“学”。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提倡学生自己议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议论,当出现疑难时,可以问同学、老师、查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肯定学生自我探究的积极性,也要善于引导,提出明确要求,还要创设问题的情境,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进行点拨。在阅读课文的重点、难点时,更要提倡学生“议”,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读一篇课文时由读生思,思而想议,议而求解,才能萌发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给学法,“学”落到实处

在对旧的课堂模式有所突破,确立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应把改进教法与指导学生的学法结合起来,其“主导作用”尤其体现在教会学生“学”的过程中。

1.初读课文阶段

开始读文章时,应教学生读得慢些,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得连贯上。教学生熟练运用字(词)典,自己去学习生字词。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用分解词素、组词、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解决。在初步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按自然段去理解内容梗概,教给诸如摘取重點词语,分析句子关系,层意归纳等概括方法。在读懂自然段落以后,进而学习把握全篇文章思路、脉络。此时,要教会学生认识段与段的联系,划分段落的方法。在学生初读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初读能力。

2.精读课文阶段

在学生掌握了初读课文方法以后,还要教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学会精读文章的方法。

(1)要教会学生如何了解各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读书要领会其中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2)教会学生精读重点段落。在精读重点段落时,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应当成为教学的基本环节。如《紫藤萝瀑布》一课,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句表述的意思。其中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更应指导学生理解。如:让学生从内容上体会并从中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道理。

3.总结课文阶段

在学生掌握了精读文章方法之后,还要教会学生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如《紫藤萝瀑布》这课,可先让学生通读的基础上,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小标题或短语概括出来。在其他课文教学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特点教诸如文题启示,抓重点句,理解重点段,理解全篇中心的归纳方法,还可以把课文中的重点或精彩词句、段落摘抄于笔记中。当然,教师应教学生怎样归纳、总结,怎样摘录,提示项目,指点疑难,培养记笔记的习惯和能力。

综上所述,明确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学”是搞好阅读教学的两个侧面,目标明确才能教好;学会学习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教会段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背课文的小偷
心理小测试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初恋教会我们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