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坚毅精神

2017-05-10 00:05吴晨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尝试事物家长

吴晨阳

学习是一项贯穿始终的活动,人们学习是为了获取信息、掌握技能、取得成功。其中包括一个8岁孩子在1小时内掌握简单的个位数加法,包括一个成年人花10多年练就某种复杂技艺。而在此过程中,人们具有的特点,比如,对所学事物的喜恶、注意力集中程度、看待问题的方式、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坚持下去的决心等都会对学习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有时候其中某个因素甚至会起到突出作用。所以,在通过学习达到成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智商和情商相加这么简单,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

在这诸多因素中,人自身的“坚毅”程度对人的生命轨迹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很难在类似加法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因为学习的难度不够大,所需时间不够长。美籍亚裔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安吉拉·李·杜克沃斯认为,“坚毅”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人、坚持不懈,是一种包含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

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呢?

第一,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性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舒适的成长环境,加上爷爷奶奶的宠爱,很多孩子都显得比较娇气。其实,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家长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扫地、拖地、整理桌面这样的事情。等孩子上学了,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在一旁与孩子做伴,但课业内容要求孩子自己完成。

第二,要培养孩子勇敢尝试的精神。新事物给人新鲜感的同时也带着未知,人们害怕这种不确定,便不愿意尝试。学生学习的过程便是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对各科教材的学习因为有了教师的引导,这种害怕降到最低,但是在教材之外的学习中,很多孩子都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于是这部分孩子在离开书本之后就失去了方向,他们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只要失败一次,甚至是有失败的预感就停止探索。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课外得不到成就感,内心不愿意课外学习,甚至认为学习等同于教材学习,这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态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阻碍,长大之后也很难取得成功。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新事物、接受失败是尝试与探索中的一种常态。

对生活中的困难,在新的环境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一些类似荨麻的问题,如果你去轻轻地试探这棵荨麻的话,反而可能会被它刺伤,但是如果你大胆地伸出手去,你会发现它比想象中柔软得多。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应该逐渐学会依靠自己,掌握自己,做他自己的主人。只有这样长大的孩子,才能在困难和挫折的打击中坚定地走下去。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其成长的关键。自信的人总是充满希望,愿意尝试的、自信的孩子能更加健康地成长。当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时,他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会畏首畏尾,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成功的时候总结经验继续向前探索,失败的时候吸取教训规避同样的失误。在生活中多夸夸孩子,不要对孩子进行呵斥,更不能把自己的喜怒强加到孩子身上。

第四,让孩子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内容要通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掌握,当孩子的坚持有了效果,这时候家长、教师们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成功的果实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学生反复多次地得到这种鼓励,那么就能培养出他“成功来自于坚毅”的观念,培养出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孩子从小就耐得住寂寞,坚持得下去。

要实现这些目标,帮助孩子早日培养出坚毅的品质,我们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班上的学生有些接受能力强一些,有些接受能力弱一些。

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成绩一直跟不上的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对学习没有积极性,这很可能是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要想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不能一味地死抓成绩,不能仅仅盯着学生的家庭作业是不是交了,课上回答的问题是不是对了。课堂效率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要想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眼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那么,我们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里,只有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以及一切要求,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学生和教师说到底都是普通人,我们教书的对象是学生,在师生关系之前,我们要学会与这些尚稚嫩的人相处。疏导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在内心世界扫除障碍,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脸上随时挂上笑容,只有这样,小孩子们才会对生活充满乐趣,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兴趣,对学习充满兴趣。也只有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才能微笑着面向未来,面向困难。与学生的交流不能仅限于课堂授课,在任何时候都要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真诚与慈爱去面对学生的不足,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用心换心。

教师在教学中处在指导地位,面对一个班级全体学生时,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这在差别不大的班级相对容易实现,但也有些班级,存在着一些在身心发展上比较迟的,家庭环境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学生。这个时候就是考验教师是不是有着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能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比如,身体健康状况,注意力集中情况,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情况,年龄情况,学习兴趣,甚至于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出现了矛盾。这是一个长期而且相当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現很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有些能促进学生成长,但有些会阻碍他们成长,如何及时发现那些阻碍成分,并把它们转化成为无害的成分。

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教师的培养密不可分,而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培养出的精神,会长远地影响到他的一生,细化到他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生活上的一些习惯,对工作学习的热情,事业上的成功与否,甚至影响到他自己教育下一代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坚毅精神,让他从小就知道坚持、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才能为美满的人生打下最牢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尝试事物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奇妙事物用心看
家长请吃药Ⅱ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