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实验导学中层次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017-05-10 10:13肖文策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环形山高段科学实验

肖文策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和课堂转型中展现的一大亮点,依据循序渐进原则,在小学低、中、高段的科学实验导学中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低段应以创新思想的萌发为前提,在中段应以创新思维的训练为基础,在高段应以创新能力的促成为目标。而小学生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思想形成的基础上,在创新思维达到一定水平时,通过各种能力的磨炼和经验的积累,才会逐渐形成。

创新能力针对小学生来说就是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探究新方法、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科学实验导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和课堂转型中展现的一大亮点,也是摆在我们科学导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低、中、高段的实验导学中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尤为重要。

一、创新思想的种子在低段萌发

低段(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实验”的学习,对“什么是实验?”“怎么做实验?”“如何操作?”都十分陌生,但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好动”习惯是做好科学实验的动力。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学生的实验操作应以“模仿”为主,因此教师在“帮”着走的同时,努力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潜能。首先,应以“琴纳和牛痘的故事”“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等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艰难历程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来感染、熏陶学生。其次,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实验活动或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创新细节,无论是材料的选择应用上,还是实验、活动的操作过程中,只要发现有一丁点创新,都要随时给予鼓励,让其敢于创新的勇气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新思维的激活在中段训练

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由“引导性探究”上升为“指导性探究”,因此教师在“扶”着走的同时,分阶段分层次地适度放开,逐渐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力求在每个实验探究的活动中巧设创新思维的综合训练,为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打好坚实的基础。如在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的实验中,由于在“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刚接触对比实验,应以“扶”为主;但现在学生对对比实验的探究模式、方法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这个实验可采取由“扶”逐渐到“放”的方式进行。

三、创新能力的形成在高段促进

1.注重已学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根本

拓展与应用就是让学生把课堂上已经学到的科学知识尽可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灵活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如,小学生都喜欢在课间打乒乓,经常被路过的同学踩瘪乒乓球,那么,“你能使踩瘪了的乒乓球变圆吗?”每个实验小组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分别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各小组用实验来验证。在动手、动脑实验中让全班同学体验到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以及取得创新成就的快乐感。

2.开放性的实验导学模式,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

开放性的实验导学模式表现在实验内容的重组、活动的组织与导学方法、探究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应给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机会,使得课堂的实验导学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需要。如,“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实验,一是教师应先让学生观察环形山的图片(多媒体播放图片最好),各实验小组思考、分析“环形山可能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再讨论出各种各样的猜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二是让各实验小组把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用具拿出来进行环形山形成的模拟实验研究,教师巡视点拨。三是当各实验小组汇报完实验结果后,教师应即兴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效果最好?”再一次将学生的思考、分析、讨论推向高潮。这样开放性的实验导学模式,不仅磨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尽情地发挥,还能让各有差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動,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

巧设生动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除按教材上的要求开展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发明,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采取评比、比赛和竞赛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动力,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注重在应用上下功夫。如,学校科技活动组可在每年的下期开展(3-6年级学生)科创作品制作大赛,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科创作品名称、使用方法、功能效果及用途等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介绍。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增长了科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爱好,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快速形成。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导学中,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更是推进小学科学“课堂转型”实现“以学定导”的基本途径。而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思想形成的基础上,在创新思维达到一定水平时,通过各种能力的磨炼和经验的积累,才会逐渐形成。

猜你喜欢
环形山高段科学实验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依凤画凰”巧迁移——谈小学语文中高段课文精彩开头仿写尝试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
环形山与月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