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非实验型科学课

2017-05-10 10:14张国民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科学课实验课探究性

张国民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性教学为主进行的教学活动和启蒙教育。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上好科学课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在科学课中,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课型,深受学生喜爱不说,教师也非常青睐,但凡公开展示课和教学竞赛课,老师们几乎无一例外都会选择实验课。其实非实验型课也占了较重的比例,但大家关注偏少。按镇江市教育局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三年级非实验型课占总课时数(50节)的52%;四年级占总课时数(50节)的42%;五年级占总课时数(55节)的45%;六年级占总课时数(55节)的42%。

从以上数据中我发现实验课固然重要,但也接近一半的科学课中没有安排实验内容,对于这些非实验课,孩子兴趣不高,科学老师钻研也较少,我个人觉得这些课也非常重要,为了让孩们也能如实验课一样喜欢上它,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非实验型课堂教学也要体现探究性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在这个标准中可以发现,科学课中的探究性实验是其中一种活动,而我们在非实验课中也是可以体验探究的搜集数据、分析和讨论数据等活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在成长》一课中,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第二部分,指导学生收集并对比成长的证据间接地认识自己在成长。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在这三部分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出生时的脚印、身高体重的数据、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乳牙、胎发等证据,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发现婴幼儿期到现在成长的规律(主要是身高和体重),分析儿童的营养状况,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课前搜集、课堂的分析交流都是探究性教学的体现。

二、非实验型课堂教学也要体现趣味性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精彩的演示实验、有趣的演示实验无疑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没有实验的课堂教学,我们也是可以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与其他学科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与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整合,可以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骨骼、肌肉的保健》一课时,在导入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听歌曲《健康歌》,让学生随着音乐唱一唱、跳一跳,通过与音乐内容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激发了起来。

2.更多活动的安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非实验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出让学生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骨骼》一课时,可以教学开始安排学生摸一摸身上的主要骨骼,突出摸一摸数一数自己手上有几块骨头,教学总结阶段,再让学生剪一剪人体骨骼图,并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运用,让学生兴趣盎然。

3.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使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让科学知识更加直观,学生学习兴趣也浓厚。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时,由于动物的呈现,繁殖方式的呈现,实物展示难度较大,而多媒体手段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在短时间能展示较多的动物,配上合理的音乐和动画,学生边观看边学习,兴趣浓厚。

三、非实验型课堂教学也要体现发展性

非实验型课堂中发展性的体现是指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要注意建立在它的前概念基础之上,加强与各年段科学教材概念的联系,并注重与以后学生的科学概念接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中,第一部分是认识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第二部分是调查加工食品是否安全,第三部分认识天然食品是否一定安全。在科学概念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的教学中,其安全性的调查与研究是重点,也是学生前概念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必须进行了解,针对性地指出天然食品不一定安全,加工食品也可以是安全的。在教学中还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天然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概念也是较为模糊的,认为2种食品一致的,课堂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手段来认识,特别是食品添加剂学生的认识错误较多,教师应明确指出食品添加剂的优劣,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

在整个小学科学教学阶段生命科学部分:这部分内容属于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基本需求,在三年级科学中已经进行研究具体动物的食性的探究,这个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动物和人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从哪来?干什么?为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共同特征遗传现象做准备,因此对于本节课科学概念的建构必须体现出准确性和延伸性,就不再一一举例。

总之,除了探究性、趣味性、发展性,我们在非实验课堂中要关注方面还有很多很多,只有我们科学教师实实在在地上好它,拿出对待实验性课型的热诚来钻研它,开发它,整合它,让它的每一节家常课才能落到实处。真心希望以后的科学赛课中能多一些这类非實验型课的影子,大家同台竞技,同课异构,师生都能乐在其中,成长其中。

猜你喜欢
科学课实验课探究性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