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论闪烁火花,课堂教学呈现艺术美感

2017-05-10 19:25吴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机智多元智能智能

吴俊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国《零点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加德纳首次提出了智能多元论,驳斥了智商决定一切的观念。提出的八种智能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八种智力要素组成,这八种智能同等重要,智能无优劣之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观,多元智能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艺术,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试图达到的一种教学境界,这种境界的教学不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还像一个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更能让教师本人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愉悦;另一方面则指按照美的规律,从艺术的角度进行的教学活动。

“共振”艺术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之间,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技艺,使老师输出的信息与学生接受信息的频率相协调,从而达到共振目的,取得最好教学状态。因为学生感知信息的心理过程具有外显性,可通过他们的语言、姿态、表情、眼神、手势等表露出来。学生的反馈信号实质上是学生知、情、意的外显,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相容原理,着眼于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使学生敢表真情,敢吐真言,获得真实反馈的情境。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语言和听觉是关系教与学能否“共振”的最大影响因素。因此,教师的输出信息务必准确、清晰,就像一个高明的指挥家,时刻调动着学生的思维,做到缓急有致,刚柔相济,使学生如坐春风,浮想联翩,低首心折,产生智慧的火花。

“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中有两种极端,教学的速度过快和过慢,这就涉及教学节奏的调整技艺。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快节奏加慢镜头”。“快节奏”就是养成学生快看、快记、快写、快做、快思的习惯。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严格要求、课后的作业限时等都是施行快节奏的基本要素。“慢镜头”就是在教学关键处充分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基本形式有延时、重复、追问、暂停,让学生画草图看看、列式子算算、举例子试试等。

“温度”艺术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给人以实感的教学情境,就像生活在最适宜的气温下心旷神怡,情绪高涨。要保持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下的“温度”,就应学会自觉地“调温”,一是将教学热点进行冷处理,二是将教学冷点进行热处理,实际教学中更多的还是第二种情形。因此,要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答问冷寂处、思路冷僻处、质疑冷门处加温或聚热,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之中。

“鲜味”艺术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当是让学生品味的过程,不断感受各种“鲜味”,使学生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快乐成长。小学生最厌烦枯燥乏味的课,教师要掌握和应用小学生心理学,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

诱趣机智。课堂教学中诱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领悟和掌握知识,防止思维桎梏,激起思维涟漪。因此,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诱趣,防止哗众取宠。

应激机智。教师在课堂上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地运用发散、换元、转向、择优手段,及时巧妙地处置突发事件,或化险为夷,引爆出始料不及的教学效果。应激机智更多功能还是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上,特别是巧妙的点拨和暗示。有效的点拨,不仅使学生将已知接通未知,而且给学生开启一个崭新的视角,获得各方面的探索思路。暗示是教学中极精湛的点拨艺术,它是用间接、含蓄、隐蔽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思维、行为产生的刺激影响,教学中可利用暗示来激活学生心理活动,调整心理过程,开拓心理内容。

激励机智。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荣誉心,教师应当正确地运用好这些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许多后进生其实不一定需要多少知识补缺,而是特别需要更多的精神鼓励。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方式是独特的,每一个人具有自身不同于他人的智能强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机智多元智能智能
机智闯关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机智的斑马线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