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课堂:健康第一、发展为本

2017-05-10 23:35夏兆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动作改革体育

夏兆平

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回眸过去,“体质教育”“技能教育”“竞技教育”“快乐体育”“全面教育”“终身体育”等体育指导思想,都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但综观这些改革,多半是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某个侧面进行改革,以克服体育教学的某些局限性,当然,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绝不可能有普遍的完备的模式,改革本身就是创造,关键是要明确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巧妙地根据教学的因素和条件把各种有效的方法,等集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之中,创造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体育课堂来,那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在真正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将各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灵活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呢?

一、注重方法。百花齐放

体育教学融知识、技术、技能为一体,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练习在此过程中地位尤其突出,可以说自始至终,贯穿全课。此时,教师讲解要“精”,学生练习要“多”,多练不是指练的密度,练的数量越多越好,重要的是指练的质量,是指在内容和形式科学合理组织下的多练。“练”出灵活度。首先,小学生新学一些技术动作,可运用模仿性练习,符合认识规律和提高学习兴趣,但这种模仿不是直接模仿技术动作,而是模仿一些动物或其他物体运动来体会动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此外,把新旧动作结合起来练习,并加入情境和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游戏中尽情地“练”,从而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动作和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另外,要给学生必要的进行自由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启发他们自由创造各种跳法,如,单人多方向跳,二人或三人配合跳等,在练习中感悟动作要领,在练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在练习中拓宽思路,创造新方法。

二、有效课堂,形散神不散

曾有过一个教学场面:学生分几组排队做由套圈、钻栏架、过独木桥等组合而成的障碍接力游戏,后面的同学为了观察前面同学的动作了解比赛情况,引起队形的混乱;队伍中还有些同学三三两两议论,喊加油。此时队形虽然不整齐,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都集中于所进行的活动中,教学气氛非常活跃,“形”虽乱,而“神”不散。遗憾的是,此时,任课教师严厉地喊了一声:“把队伍站好!”于是队伍又回到了原先的整齐状态,但由于学生的观摩视野受到限制,兴趣降低了,对技术的讨论也中断了。“形”有了,“神”却跑了。

另一个教学场面:在上400米跑课时,场地上学生到处三三两两,有跑的,有喊的,有围圈坐的,还有在写什么的……而教师专心致志地在终点持秒表测成绩。原来他们在进行小组学习、竞赛。有的在记录,有的在给队友加油,有的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活动……显然这堂课没有拘泥于“形”的整齐划一,一个貌似松散的组织形式,达到了全体学生都在积极学习,积极锻炼的目的,正如写散文所强调的“形散而神不散”,场面活了——形散,而学生的学习知识,发展素质、技能,培养情感的目标一点没变,反而效果更好了——神不散。

所以,教师应谨慎地使用纪律措施,不应把维持课堂秩序的主要手段寄托在制度、惩罚上,而应通过造成的课堂气氛、跌宕起伏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追求和“卷入”,造成“心理攻势”“主动体育”。

三、体验过程。“快乐学与做”

我们必须明白,快乐体育并不排斥练习的刻苦,比赛竞争的激烈。这里的“快乐”并不仅仅是指大汗淋漓,兴高采烈,大喊大叫,从深层次说,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乐”,它更是一种心理需求的体验。如,爱好篮球的学生在篮球练习比赛中,表面上并不表现得多么兴高采烈,但是通过练习和比赛,表现出的同伴间的合作,克服身体的疲劳与拼搏进取,最终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发自内心的愉悦,才是真正的快乐;再如,喜爱中长跑的学生他们在练习时你也许找不到任何“快乐”的表现,甚至看上去“气喘吁吁,愁眉苦脸”,他们不快乐吗?不,他们的快乐隐藏在每次战胜自己的“极点”中和不断提高的跑速和跑距中以及日益增强的体能中,这也是勇于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

这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重在参与,重在锻炼,重在乐趣,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活力,把情景化、唱游化、音伴化教学运用到多个环节和步骤中,变单调枯燥、乏味为情趣生动和愉悦。

四、发展思维,“天高任鸟飞”

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练习、竞赛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不宜过多地把现成的知识直接交给学生,要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自己首先提出完成动作的方法,通过实践比较,领悟正确的动作要领,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学然后知不足”。例如,我在上有关奥运知识的室内课时,要求学生查阅、搜集有关资料,把课堂变成奥运知识的赛场和申奥的新闻发布会。上实践课时,能自学的,就先让学生自学,如,武术和韵律活动和舞蹈中的简单动作,就可以放手讓学生根据图片、录像,模仿自学,然后教师再点拨、规范,采取补救手段,进行整合练习。

体育课堂教学原本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知识多、面广,在实际操作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普遍的完备模式,学校教师也只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最适合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组织方式,留给教师、学生的各方面的余地都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控,放得开,收得拢,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之格局,真正实现“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动作改革体育
改革之路
动作描写要具体
改革备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