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冲突”,助推成长

2017-05-10 23:47尹丹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皮球矛盾冲突

尹丹华

3~6岁的孩子受语言和交往能力的限制,又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常常发生冲突,这些孩子间的冲突就像镜子,折射出孩子率真的一面。而所谓冲突,一般指的是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相互反对或一方阻止另一方企图的比较自觉的行为,它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的互动形态。幼儿在互动中发生冲突,在解决各种状况中彼此了解和包容,因此,“冲突”就像是一座阶梯,帮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中通往成熟。好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而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不但会使情况恶化,那孩子之间的冲突矛盾究竟是为何,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矛盾?怎么做呢?

一、解析矛盾冲突的三种常见现象

孩子需要同龄人的游戏与交往,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很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先让我们来看看引发孩子矛盾冲突常见的三种现象吧!

(一)动手不动口

早锻炼时,明明在玩皮球,玩着玩着,鞋带松了,便把皮球一放系鞋带了,皮球滚到了天天的脚边,天天正好想玩球呢,一看有个球便玩了起来,明明穿好鞋子,不由分说,一把抢过皮球,天天一看,也火了,便要抢回来,你抢我夺,明明不由分说,“砰”地打在天天的胸口,天天抓住明明的手,“啊呜”一口咬了上去,战争升级了……

孩子们的动手不动口是产生矛盾的导火索。尤其是男孩子,他们往往思维前置,语言滞后。当他们想要某样东西,往往会是行动派,动口的同时也同时动手了,于是,冲突产生了。原来只是一件用几句话就可说清楚的事,往往因为孩子的语言发展及自我意识较强等因素导致矛盾产生。

(二)好心办坏事

收玩具时间到了,拉拉正整理自己的跳棋,好朋友丰丰来帮忙一起收,但是太用力了,“哗”的一声纸质棋盘不小心被丰丰一撕为二,棋也撒了一地,拉拉大发脾气:“你赔我的棋!”丰丰哭丧着脸:“我又是不是故意的!”拉拉气不打一处来,把丰丰推得跌坐在地上,丰丰深感委屈……

好心变壞事,两个好朋友为此反目成仇,矛盾顿时产生了。

由于孩子对产生的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进行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好心办坏事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经常发生的“家常便饭”。所谓越帮越忙恐怕就是现下很多家长包办代替行为的最好借口。

(三)率性而为

吃完点心后,小朋友搬了小椅子坐在边上看书,丁丁想要把椅子放在顺顺和阳阳的中间,可是顺顺和阳阳就是不让开,丁丁哭了,问顺顺和阳阳为什么不让,他们说:“我们不喜欢他坐在我们身边!”

天真、率性,就是小孩子的天性,他们不会像大人那样婉转,他们遵从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做事一点也不给面子,一点也不迂回,不考虑自己说出来的话会不会让同伴伤心。率性而为,却导致冲突发生。

二、家长在处理孩子纠纷时的常见误区

在对应孩子间的矛盾冲突时,通常可见以下三种误区:

(一)护短

当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家长会极端护着自家的孩子,尤其是祖辈表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护短的行为不但会让小冲突升级为家长之间的纠纷,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了一个不良的导向作用。

(二)过谦

当孩子发生矛盾时,为了息事宁人,在不问清楚原因的情况下,极力要求自家孩子谦让,先对别人说“对不起”,结果对产生的冲突不但没有起到解决的作用,反而导致受委屈的孩子更委屈。

(三)代替

有时只是因为一点小事,家长就去找对方家长进行理论,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实家长应该明确,冲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当孩子间一旦出现冲突,家长应先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时间,必要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三、解决幼儿冲突的策略

儿童心理学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因此,冲突不仅能提高孩子认知的发展,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交往合作能力。因此,在孩子不可避免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时,可用以下方法正确看待并解决孩子产生矛盾冲突。

(一)蹲下来和孩子对话

当孩子们出现了矛盾冲突,家长一定要先当倾听者,蹲下来听孩子说话,平视孩子的眼睛,看到孩子视线所及的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处于矛盾中的孩子此时也非常迫切地需要倾诉,倾听不但能帮助幼儿平静自己的心情,也使孩子的倾诉需要得到了释放,有时候,在倾诉时,孩子会自己理清思路,明白道理。

(二)换位思考

根据孩子矛盾具体情况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是帮助幼儿处理矛盾的关键。

家长可以变身成冲突双方中弱者的支持者,及时指导弱者对付蛮不讲理者的方法,同时挫挫蛮不讲理者的锐气。也可以变身成孩子的同龄人,替矛盾双方换位思考。孩子的感受被理解,情绪也获得了疏导,家长在接下来的“说教”也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与接受。

(三)转移注意力

处于矛盾冲突中的孩子,情绪往往比较激动,如果此时家长急于介入,孩子很难马上接受调解,家长应根据事态的发展,体会孩子的复杂情绪,寻找机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冷静下来后,选择合适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孩子分析事件,孩子往往会比较容易接受。

(四)适当放手

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时间,让孩子试着自己解决冲突,一味地干涉只会剥夺孩子的能力,当矛盾加深到孩子无法理解解决时,家长可适当提供一些建议与指导,孩子会从这些建议中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同时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要放宽心态,冷静、客观地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在孩子们的世界中,请不要轻易地去评判他们的对错,要知道,在矛盾冲突的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中,孩子们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长大了!

猜你喜欢
皮球矛盾冲突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拍皮球
拍皮球
捞皮球
我错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