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2017-05-10 01:27郭建英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郭建英

【摘要】我校近年来推行学教练案教学教学模式,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支撑学教练案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有效单位时间内提高了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力争做到优势互补。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26-01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根据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原则,同任一个班教学的各科教师,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及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学业成绩等方面不同的 6名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将全班学生按成绩划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也叫A/B/C层次,三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由两个A、两个B、两个C组成合作小组,学生代号A1/A2/B1/B2/C1/C2.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也可分为A1/A2/B1/B2/C1/C2六类。学习小组座位坐次是2个差生夹在中间,2个优生和2个中间生呈对角线坐。这样做,给差生有同类感,亲近感,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给优中学生以合作提高的机会。

学科小组长依学科而定。根据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民主选举和竞选的方式产生,让小组内的成员都能体验到组长的角色,避免教师指定。班主任每周与不同学科的组长进行交流,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及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责任感等;与大家商讨解决办法。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不定期召集学科组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听取学生的意见。

培训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方法,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差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要给差生更多的学习、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不管是那种座位的坐法;不再是一直坐着不动,允许走动;不再是有序举手同意后发言,可能随时都在发言、讨论,甚至争论。所有这些表现都需要管理好,要使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达到活而不乱之效。必须建立小组以单位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纪律、学习成绩等,个人成绩不再凸显,只有小组的成绩优秀才是自己的成绩,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一)独学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借助学教练案,通过学习课本或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以学教练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静下心来,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快速、高效、按时完成自学任务,绝不能任务未完成就开始讨论。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完成后,要告知本组学科组长,组长组织好学习秩序,盯住B/C层学生,要求B/C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教练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关注学困生是否有精力的流失现象。

(二)对学、群学

通过独学环节,学生初步解决学教练案中的部分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对学、群学环节。“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即A1/A2,B1/B2,C1/C2间相互检查、互相帮助。两人小组合作仍未解决的进入“群学”环节。“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问题简单时B层帮助C层解决,A层进行自主拓展;问题难度较大时, B/C层提出问题,A层帮助解决。组长把控学习进程,较难的问题大组讨论,经讨论未能解决的,要记载并反馈至老师,老师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

合作学习是两人小组相互检查,相互帮助,也是有层次和要求的,绝不是一说合作就是大声嚷嚷。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谁才有问题,当然是B/C层学生才有问题,特别是C层学生问题不解决,整体不会提高。所谓分层教学,抓差生,不能只是课外抓,要在课堂牢牢抓住。

(三)展示、汇报、点拨

展示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小展示”由C/B层学生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展示汇报,组长给予评价。“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展示汇报,每组推荐一位学生代表本小组展示。问题难度较大时,推荐A/B层学生展示。问题简单时,推荐C/B层学生展示。展示主要采用爬黑板和语音展示的形式。

汇报是教师在合作时限到后,组织各组分别汇报。从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从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展示者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声音洪亮,语言规范;板书要工整规范。听展者要认真,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学教练案整理,如有疑问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积极发现优点,指出不足;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教师点拨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四)整理学教练案,结为对子的同学相互检查。

三、学习小组的评价

1.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还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才算最终達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建立小组、班级、年级和学校评价机制和体系。一级评一级,一层评一层。学生评学生,老师评学生,学生评老师等等。健全分组合作学习管理队伍体系。组长管组员,班长管组长,教师管课堂,班主任管奖惩。加大对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的表扬奖励和批评处理力度,密度。评价反馈要注意时效和力度。随堂评、经常评、定期评。平时小评,期中、期末大评等。评价后一定要有记录,随时记录各组的学习得分。经常开展小组竞赛和评比活动,增强学生的小组意识。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经验[J]. 赵笑梅.教育科学研究. 2001(12)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