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

2017-05-10 17:00农玉芳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

农玉芳

【摘要】我国教育体制伴随着新课改制度的全面升级,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育更加趋向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学生个性化发展。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分析、走进初中生的心理为基础来制定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以“兴趣教学法”来激发孩子们对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学科的学习,通过点燃初中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活动心理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最终完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兴趣教学;调动;初中历史课堂;重要性;教学方法

【中圖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52-01

伴随着竞争激烈的初中升学教育,初中历史的地位有时候显得十分被动。很多家长和学生将历史课程理解为附属学科,只要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忽略了该门课程的本质。只有在学生升入了高中以后,在高三的时候才认识到这种机械式学习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种困境无疑是当今教育的一大缺失和继续解决的问题。在个别地区的初中阶段历史教学,还将历史排除在中考范围内,这更加加剧了学生对历史的忽略。我们对这些现象的根源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对历史学科没有学习兴趣的根源在于学习兴趣的缺失。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来对“兴趣教学法”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一、通过设定特定的教学情景来打造新颖的教学氛围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在进行新课程授课前,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认可,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来积极发挥他们在历史学系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来提升他们在历史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作为衡量一节历史课是否合格,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这节课程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在《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这节课中,教师便可以通过课前播放一段历史电影片段来引导学生回答镇南关战争的结局,在学生回答“冯子材及他的军民获得了最终胜利随后导致当期的法国总统下台”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一种沉重的语气告诉学生们,其实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学生们得到这样的答案一定会产生很多的争议,这时候教室便可以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引导来让大家明白,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根结在于清朝政府的无能和卖国妥协造成的。这样便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到清政府内部的腐化不堪。

通过这种情景导入及提问教学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只有有效引导学生对所学历史问题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才能够被完全调动起来,而这种思维调动直接关系到他们对问题的追寻和探索。初中历史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分析中,完成教师与学生的转换才能够将学生打造为历史课堂的主体,最大程度上激发、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有趣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很多人认为历史课程就是枯燥的背诵,其实历史学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仅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很多时候它还可以借古喻今,可以说历史课程是一种应用性、趣味性、人文性十分突出的学科。不过由于传统的历史教育中教师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应试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需要面对背不完、学不尽的历史数据、历史案件,这就使得原本应当生动、有趣的历史知识缺少了很多独特魅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深知自己所背负的教育责任,要尽最大可能的为学生打造最佳的学习资源和媒介,只有这样初中生爱上历史才不会成为一种空谈。而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通过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可行。教师在选择这种授课方式之前应当充分的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并选取一些能够将历史知识紧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商鞅变法》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准备好的历史故事进行带妆表演,通过学生分角色的表演来穿越到那个古老的年代;在《戊戌变法》的学习时就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与慈禧太后相关的奢靡生活、列举一些文物图片来了解慈禧太后的做事风格,最终引入太后追捕康有为的惊险故事,最终完成历史内容教学。

三、充分利用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现代化兴趣教学法的一个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近了历史课堂。如果我们初中历史教师能够将这个辅助教学方式应用得当,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由于历史课程的讲述本身就是一种平面的,简单的历史教材并无法通过二维图像来向学生进行立体展示,这种情况下教师便可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将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历史参考材料进行播放。但在历史参考资料的选择上,教师必须要注意所选内容必须紧跟课本内容,加入与时俱进的理念来为学生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例如在讲到清明发展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事先准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慈禧正传》等曾经热播过的经典影视剧片段,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眼来更加直接地认识到清明时期的集权强化手段。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展学生的认知概念,以拓展学生思路与眼界为基础来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利用“课外活动”兴趣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作为各个年龄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授课方式,如果策划、开展得当将会极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必须把握好尺度,不能让这种有趣的课外教学演变为一种学生“脱缰”手段,否则在新颖的课程也会在课后被学生以往。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课外互动进行一些探索,例如参观当地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观看博物馆的历史电影和文物展览、参与企事业单位自行举办的历史演讲比赛来开展一系列的历史教育活动。教师要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很好的说明和解读,以此来加深印象。

三、结论

总之,教师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深刻认知和了解,才能够真正的“兴趣教学法”来有效的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人才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晓敏.新课改下的历史兴趣教学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程刚、徐美慧.新课改下开展初中历史兴趣教学的重要性[J].,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15,12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
如何将个性化教育熔铸于初中历史课堂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