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2017-05-10 02:13孙雪梅
关键词:作文教学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行为之本。语文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作文是打造人的教学行为,我们应该让作文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作文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89-02

“百育德为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老先生把“傳道”放在首位,可见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行为之本,而语文老师又占有教书育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

记得我读五年级的一堂作文课,年老的语文老师把一个小黑板挂在大黑版上,小黑板上抄着:“写作文,要记清,立场稳,观点明,有政治,有感情,思想好,文风正。”然后他用本地方言一字一句的带读,又一字一句的讲解,那时,我已理解到作文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素材,更深的是思想情感。

到我教书时,我通过阅读学生日记,修改学生作文,为日记作文写评语,从中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解开他们心头的郁结,赏识他们的理想目标,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作文教学是打造人的教学行为,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呢?下面我将对我多年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在素材中把握教育契机

学生并不生活在真空里,社会生活千奇百态,正面负面影响都极大,而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又强,辨别是非能力又弱,我们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收集或直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德育方面的素材,如:伟人,英雄,名人的逸闻秩事或身边人身边事,包括友情,亲情,感恩等。 近期国家发生的大事或地方或学校组织的活动,更是思想教育的第一手材料,教师更要把握好这些教育契机。以便更好的达到德育目标,比如,学了《斑羚飞度》一课要求学生写一篇人与自然的作文;上学期,学生参加了“大爱无疆,成长心连心”社会公益亲子活动,我就要求学生写一篇以亲情为题材的文章。每年9月3日中国反法西斯纪念日,我就要求学生写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文章。

二、在指导中确立德育导向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人”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要有深刻的德育内容,教师在写前指导时要根据习作题材,分析习作要求 ,提出写作目的,使学生通过感悟,反思。坚强品格,热爱生活,崇尚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写人物,要凸显亲情,友情,博学,仁爱,刻苦,探索等;写景,要凸显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身的意识。写活动,则要写出感受,感悟,凸显前途感,使命感,民族的自豪感。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比如,指导人与自然为题材的作文,我收集了很多动物的自然活动及人类残杀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动物的灵性及人类对动物的残暴,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有惊心动魄的感触,从中播下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杨姚钧在日记中写道:希望我们不要只停留在图片中,我们要有实际行动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本学期9月上旬孙铭晧同学的习作里有一段话:文艺晚会几个镜头绕我脑海,令我永生不忘。看“百团大战”我感受人民军队铁血雄师的威猛,看南京大屠杀,我撕心裂肺,郁愤悲怆;看“大刀进行曲”我激情澎湃。陈燕慧同学在文中写到:“祖国经受过耻辱,可到今天,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古文明大国。我们依然强大着,我们是不屈的民族,我们有这种血液,我们有这种品种,我们有这种能量啊!”文章最后引用习主席的话作总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中国必胜”。

上面例子看出,习作前的立意导向确实很好的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在修改中提升德育体验

学生一篇习作的完成,是一个思想定势的形成,教师批改时, 要高度重视思想方面的形成,十分注意学生思想是否健康,主题是否积极有意,选材是否实事求是,认识是否正确。一旦发现思想偏差,应旁注纠正。如;张永波同学写《成长心连心的感受》其中一段 写道:“我做草时起先不敢倒下,生怕风受不住,后来在同伴的鼓舞下,我自然倒下,我成功地享受风的呵护。这一活动我深深感受到:相互的信任是合作的前提。”我的旁注是“这游戏除了信任,你还悟出什么?”之后他又加了几句:“当我作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要全力呵护小草,绝不让它倒下”。他又在我的旁注下加上“责任”二字。同样,缪柳同学在“漫漫人生路”这一游戏的感想“开始,我感到前路茫茫,高山沟壑,坎坷不平,我驻足不前,妈妈紧紧牵着我,鼓励着我,我在妈妈的引领下颤动着,摸索着,感动着,流泪着,我走到了终点。啊,漫漫人生路,有亲人的帮助支持,我们总会越过难关,走到终点。”我的旁注是“你还要换个位写”。之后她拿回去重写,在这段话后面加上了“将来爸妈老了,老师老了,前辈老了,我们也要承担起责任……我的心不再颤抖,我小心翼翼地牵着妈妈的手,走好每一步。

学生生活体验不深,只经受过被关爱,被呵护,而没有想到要关爱他人,呵护他人,更没想到责任,他们一直都被呵护着,所以老师在批改中稍加提点,德育体验就得以提升。

四、在讲评中强调德育效果

相信每个语文老师评讲作文时都会挑出几篇美文来,这个方法很好,我一直都用着,但我评讲时不仅仅读美文,我还将美文修改的地方前后分析,以强调德育的效果,比如 我们班最会写作的小记者刘倩玲,在参加《成长心连心有感》一文中写到“这一天,我收获很多,信任、感恩、责任、溢满心头。傍晚,我们乘着夕阳愉快地回家了。”我将她这一段修改成:“这一天,是我人生日历中闪耀的一页,它将感召我,影响我,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学生问我为什么这样改,我说:因为前面已经写了很多感恩、责任、信任的内容,最后应写这些活动对我们人生的影响,而不仅仅停留在回想难忘中。这样一评,既教会学生写作技巧。德育效果又显而易见。另外,学生会从他人的感受中加深感受,提高了德育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我认为这些做法对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慧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2]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3] 张继红 把教育渗透作文教学全过程[J],下一代,2009,Z2:34

作者简介

孙雪梅(1967-),女,广东惠州人,本科,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德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