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猪场内生产母猪的淘汰率

2017-05-16 08:14周晓玲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7年3期
关键词:淘汰率产仔数发情

周晓玲

(黑龙江省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哈尔滨 150069)

如何降低猪场内生产母猪的淘汰率

周晓玲

(黑龙江省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哈尔滨 150069)

猪场内生产母猪的淘汰率是衡量猪场生产水平和猪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一个猪场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饲养管理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猪场淘汰母猪调查分析,提出确实可行的降低猪场生产母猪淘汰率的方法。

猪场要想实现高生产水平,必须拥有合理适当的母猪年龄和胎次结构[1]。实际生产中淘汰是保持猪群良好生产性能的重要途径,猪场中生产母猪的淘汰分为主动淘汰和被动淘汰。其中主动淘汰分为母猪胎次过高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连续多胎产仔数低以及产后母乳不足甚至无乳;被动淘汰的原因可分为三大方面:繁殖机能障碍、产科疾病和其他疾病。其中繁殖机能障碍是指无法产出正常数量的仔猪,其主要原因是各种因素造成的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不孕等。产科疾病包括难产造成的子宫脱、阴道脱、子宫炎症。其他疾病主要包括肢蹄疾病、腹泻等。

1 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于哈尔滨某猪场近年来96头淘汰猪的生产档案。在多次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运用制图软件对淘汰母猪的产仔数与胎次进行统计,并对淘汰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

1.1 主动淘汰与被动淘汰所占的比例

主动淘汰,28头,占29.2%;被动淘汰,68头,占70.8%。

1.2 各类主动淘汰所占的比例组成

表1 各类主动淘汰所占的百分比

1.3 某猪场生产母猪各类淘汰原因

图1 生产母猪各类淘汰比例

由图1可见,本猪场内子宫炎症造成的淘汰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胎次过高、肢蹄病,腹泻、屡配不孕和产仔数少所占比例相似,不发情、传染病、难产、产后无乳、拒食和子宫脱所占比例较少。

2 解决方案

被动淘汰数占总淘汰数的70.8%,胎次过高占主动淘汰数的64%,所以降低母猪淘汰率应该主要从降低母猪被动淘汰率入手。

2.1 优化猪群的胎龄结构,合理淘汰

在注浆前,应先开展压水试验,据此检查管路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管路的耐压是否合格,是否存在漏水等情况;并对注浆参数进行检验,确认是否合理,对岩层的吸水量进行测定,明确浆液指标,如初始浓度与凝胶时间;预先测定压力损失,并确定最终的注浆压力。通过注浆,使岩层裂隙当中的填充物质排出到作业范围之外。

达到一定的使用期限(如7~8胎)的生产母猪,难以再维持正常的生产性能,应该对其进行主动淘汰,从而使胎次分布更佳。理想的胎次结构为1胎20%、2胎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以上5%[2]。首先要淘汰连续两个繁殖周期产仔数少的母猪,如果某些母猪繁殖性能一直较低,应将其淘汰掉,从而提高猪群繁殖性能。其次考虑淘汰问题母猪,如不发情、屡配不孕、子宫炎、流产、空怀的,以及用激素治疗后仍不发情的。然后考虑7~8胎以上的老龄化母猪,最终考虑淘汰患肢蹄病、泌乳能力差、体况过瘦或过肥的母猪[3]。

2.2 减少母猪子宫内膜炎

统计数据显示,本场由子宫炎症造成的淘汰母猪数量最高,淘汰率达22.9%。减少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首先要改善猪舍卫生条件,粪尿要及时清理,以母猪身体的清洁度作为判定地面干净与否的指标;产床要保持清洁干燥,在赶入临产母猪时要对产房圈舍彻底消毒,保证全进全出。还要规范配种员的操作,防止配种时污染生殖道。多观察母猪的生理状况,及时发现流产、不发情的母猪,并做好记录,采取措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做好母猪保健,定期做好疫苗预防。保证营养均衡,禁止饲喂霉变饲料。患有子宫炎的母猪子宫内注入抗菌消炎药,如160万IU青霉素、100万IU链霉素加入100 mL 生理盐水混合注入,每天或者间隔一天进行1 次,连续使用3~4 d[4]。

2.3 防止肢蹄病的发生

改善猪舍环境,保证适量的运动。保持限位栏和产房地板干燥,防止积水对蹄部的浸泡,避免地板过于光滑或粗糙,可以采用建发酵池式运动场;栅栏出现损坏及时修理,以减少对母猪肢蹄造成机械性的损伤;挑选后备时要选择骨骼结构优良、肌肉分布均匀的母猪[5]。其次,饲料营养供应要充足,尤其是与繁殖和肢蹄骨骼发育相关的营养成分。另外,要多观察猪群状况,及时发现肢蹄损伤或患病的母猪并做好标记,对其单独护养,给予必要的治疗[6]。

2.4 防治不发情、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加强营养,根据母猪所处生产阶段的不同而提供相应的营养全面而平衡的全价饲料。

加强对慢性消耗病的防治,定期给母猪驱虫、驱蚊、灭鼠,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加强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的次数、剂量和时间间隔也要合理,并严格按照程序执行。

对于不发情的母猪可以通过公猪爬跨试情进行刺激。另外,也可以用激素催情,肌肉注射4 mL三合激素(含丙酸睾丸素、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对于治疗后出现发情症状的母猪,可在人工授精前8~12 h 注射促排卵素3号,能够使产仔数提高30%[7]。

2.5 加强人员管理

要加强猪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完善考核工作,聘用综合素质较高的饲养管理人员,优化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拟定确实可行的薪酬体系和奖励机制,充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各项饲养管理制度,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和职业技能运用考核工作。规范饲喂、发情鉴定、人工授精、接产以及助产等工作的操作流程,切实减少生殖系统感染,控制各个阶段母猪有合适的膘情。饲养人员日常要多观察,熟悉自己所管理母猪的健康状况和饲养管理程序,随时发现情况异常的猪并及时报告,进行早期治疗。

2.6 做好淘汰记录

猪场应重视做好淘汰记录,写明详细淘汰原因并录入电子档案,以便对母猪的淘汰情况及原因进行监测,一旦淘汰率升高,及时综合分析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 1 ]赵云翔,巩振华,胡君利.影响规模化猪场生产母猪淘汰原因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4 (11):98-102.

[ 2 ]赵芳媛.猪的淘汰制度简述[J].养殖技术顾问, 2011(1).50-55.

[ 3 ]王尊永.猪场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2(3).80-83.

[ 4 ]李中兴.母猪子宫炎的防控[J].猪业科学, 2009(10):107-108.

[ 5 ]郑逢梅,霍金耀.规模化猪场母猪繁殖障碍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1):107-109.

[ 6 ]霍金耀,郑逢梅.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与对策[J].猪业科学,2015(5):112-115.

[ 7 ]张鹏举,程方程.断奶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2015(5):48-49.

S828.4

B

1005-2739(2017)03-0021-03

2017-02-12

周晓玲(1974-),女,研究生,兽医师。

猜你喜欢
淘汰率产仔数发情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街头献血与团体献血血液筛查指标对比与分析*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飞行学院2014—2018年招飞外科淘汰疾病谱分析
初产母猪淘汰率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艺考战役
母驴配种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