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赐福湖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2017-05-16 01:26刘静静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旅游区巴马长寿

刘静静, 陆 军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巴马赐福湖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刘静静, 陆 军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生态养生旅游是一种以生态理念和生态资源为依托,能够满足游客身心健康、体验大自然、提升生命质量的以绿色、健康、低碳、环保、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新业态。针对巴马赐福湖旅游区目前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研究的不足,文章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在对巴马赐福湖旅游区开发生态养生旅游产品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巴马赐福湖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谱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开发的相关对策。

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巴马赐福湖旅游区;珠江—西江经济带

巴马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在探索生态养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养生产品结构和产品营销、管理不当的制约,大量候鸟人及大众游客前往旅游观光、疗养和养生,导致巴马面临着极大的生态危机。为了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养生旅游道路,本文对巴马赐福湖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进行研究,希翼为该区养生旅游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一、生态养生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巴马赐福湖旅游区位于广西河池市巴马县城东北部,在巴马—东兰—金城江二级路边,距县城6公里。赐福湖是盘阳河下游与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交汇的人工湖面,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已经形成赐福湖旅游区,但仍处于发展初期。旅游区包括坡贵、那坝、平林村等村庄,人口共2413人,全部为壮族和瑶族人。这里库区面积为4.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喀斯地貌,蕴藏着丰富的溶岩溶洞,年平均气温20.4℃,年无霜期337天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均小有温差,生态养生条件优良,人居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宜人[1]。

(一)长寿生态文化

该区是巴马长寿文化较集中,较有知名度的区域。据记载,1898年,光绪皇帝命广西省提督给巴马县境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寿民邓诚才赠匾“惟仁者寿”,成为巴马人长寿的历史见证。目前,以长寿文化为核心吸引物的桃源儒礼项目和仁寿山庄就位于该区内,并开发了补粮添寿、送寿礼仪、传统耕作养生等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长寿生态旅游资源概览表

(二)多样独特的长寿因子资源

特定的地理区位和环境,造就了丰富的长寿养生资源,这些生态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

气候宜人。该区冬短夏长,春秋相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丰沛,阳光舒适,日温差小,气候清爽宜人。该区日照时间适中,且80%以上的阳光是被誉为“生命阳光”的4~14微米波长远红外线。

空气纯净。该区生态保护比较完好,山水美丽如画,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平均含量达到2500个/cm3以上,是一般地区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人们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劳作生活,心情愉悦,怡性养生。

水质独特。该区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相当洁净。尤其珍贵的是,地下水在强地磁作用下由大分子转变为天然弱碱性小分子团六环水,能活化细胞酶组织,激发生命活力,被称为“健康之水”“生命之水”。目前,巴马县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在该区内布局有那坝矿泉水厂及达西矿泉水厂,足见该区域地下水的充足与优质。

地磁极强。该区原生态地磁场保持良好,地磁强度高达0.5高斯,高于其他地区一倍,有利于改善人的睡眠、呼吸和心血管机能、调节神经以及全身机能,有助于人体保持“磁平衡状态”。

食材绿色。作物生长于该区特殊的纯天然生态环境,在独有的高品质水、地磁和空气的作用下,使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有利于人体吸收,健康养生。

民风淳朴。该区人们豁达、开朗、包容、谦让,民风淳朴,多民族聚居长期形成的群体关爱、家庭和睦、邻里和谐、长寿习俗和益寿劳动等生活方式源远流长。

(三)生态农业作物及动物资源

该区内农作物主要是普通的“五谷杂粮”,如玉米、稻谷、红薯、火麻、各类青菜、李子等,在动物方面,主要有香猪、山羊、各种鱼类等。这些“五谷杂粮”和香猪、鱼、山羊等长寿食材四季分时供应,富含大量的对身体有益的营养元素,由于生长在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独特的生态养生绿色食品来源。

二、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养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主题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

目前,巴马开发的旅游产品中,主要有以长寿文化、休闲度假、喀斯特洞穴观光探秘为特色的盘阳河旅游区和以湖滨养生文化为主题的赐福湖国际养生度假区,主题较大众化,品牌力度不够,开发的产品类型不丰富,主要是观光游览,养生旅游项目单调,养生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未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巴马打造的养生旅游产品与其他地方的养生旅游产品大同小异,差异性不强,创意度不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大。如盘阳河旅游区和赐福湖国际养生度假区开发的观光游览、水上运动、度假酒店、康体疗养中心、农事参与活动等没有特色,与其他养生地区同质化严重。而且,巴马缺乏整体统一的品牌打造思路与措施,以致于巴马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影响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应通过增强打造力度和采用强有力的旅游营销措施,提升巴马长寿之乡的旅游形象[2]。

(二)营销模式传统,灵活性有待提高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巴马赐福湖旅游区所采用的市场定位营销、广告营销、渠道营销模式过于传统,产品的灵活性较差。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同时无法及时满足养生市场的需求,以至于重游率较低。

(三)开发模式固定,不利于矛盾协调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巴马赐福湖在开发的过程中,采用“政府调控和企业投资”的开发模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周边居民的利益需求,进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因此,原有的开发模式易造成居民同官、商来往的紧张局面,不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

(四)养生文化氛围不浓厚

巴马“补粮祈福”的敬老习俗源远流长,补粮添寿、接水续命等长寿养生文化具有很强的原生态特点,现存的“惟仁者寿”匾、“誉重一乡”匾是巴马人长寿的历史见证,长寿老人是巴马独特的一道人文风景线。但当地的养生旅游主要以休闲养生为主,未注重长寿文化、长寿习俗、长寿历史的深度挖掘,长寿村屯的打造力度不足,长寿食品文化开发层次浅,这些都削弱了巴马养生旅游产品的文化性[2]。

(五)开发、营销和管理不合理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

由于开发初期采用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不科学的开发、营销及管理模式,造成一些生态资源的破坏,现在已经很难再利用。巴马赐福湖旅游区的部分水域已经受到污染,虽然一些经典的水域得到保存,但是受到污染的水域已经很难恢复到原有的水质。

三、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旅游产品是一种复合概念,是指旅游吸引物、旅游地交通、住宿、娱乐等的组合,旅游产品是旅游消费者在其出游期间各种经历中的一种特殊体验。根据赐福湖旅游区生态资源禀赋和市场消费导向,针对其养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主题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等问题,生态养生旅游产品谱可以根据主题进行细化设计,将主题产品设计为五个层次的主题产品谱,即静态(static )景观旅游产品、动态(dynamic)参与旅游产品、生产生活(production ﹠life )展示旅游产品,服务(service)体验旅游产品和主题产品的延伸与创新5大产品谱。

(一)静态景观旅游产品

静态景观旅游产品是主题产品谱中的基础层次,以具体、有形、可观、可用的静态的物质与精神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尤其是指民族建筑、民族文物等,它是以一种静态的形式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赐福湖旅游区开发过程中需要将当地的乡村生态建筑(夯土墙、泥砖瓦房、竹木建筑、石砌建筑、泥瓦建筑、围篱式茅草或杉皮房、干栏式吊脚楼、泥瓦式建筑、砖瓦式建筑)等作为养生场所或建筑景观,同时,需要加强对生态景观保护、弱碱性水水源、植物景观、生态养生农作物的保护性开发,营造良好的生态养生环境和愉悦的生态养生景观。

(二)动态参与旅游产品

动态参与旅游产品是主题产品谱中的提高层次,以行为、动作为特征的可观赏、可参与的民族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包括民间游戏、民间舞蹈、民俗技艺、庙会活动等,通过主题的动态展示,吸引游客消费向纵深度发展。这类旅游产品包括以下类型:大型活动与节庆旅游、民族餐饮、民族歌舞、其他各类民族体育运动、乡村竞技、农耕劳作等。依托赐福湖旅游区内的壮族、瑶族生态文化,开发原生态性的养生餐饮(五谷杂粮、火麻、香猪、粥食文化、群食文化、素食文化、节食文化)、有益身心的民族原生态节庆、壮瑶族民族体育竞技(如壮族武术、瑶族围猎、土瑶射弩等)、壮医瑶药原生态养生产品,“补粮”祝寿等动态性的生态养生旅游产品。

(三)生产生活展示旅游产品

生产生活展示旅游产品主题产品谱中的发展层次,以生产生活商品的生产、加工、表演、演示、出售、文化交流、饮食为主要内容,旅游者可介入其中,亲身体验民族文化传递给他们的精神愉悦。依托赐福湖旅游区丰富的生态农业生产、乡村生活资源,开发赐福湖垂钓捕捞、农业生产劳作养生、参与乡村生产生活活动做一个农夫体验乡村养生、参与壮族瑶族乡村民俗活动及传统节庆等,让游客体验赐福湖原生态的生产生活养生旅游活动。

(四)服务体验旅游产品

服务体验旅游产品属于主题产品的附加产品,能够为主题带来附加价值。以提供解说、接待、人情等为主要内容。美国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可记忆的事。”[3]旅游者在生态养生旅游中的体验需求,从其心理需求上说,至少包括了娱乐体验需求、审美体验需求、寻求新奇的体验需求、获得学习的体验需求、追求时尚的体验需求和获得自尊心、尊贵感的满足体验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需求等。赐福湖旅游区在开发生态养生旅游产品过程中需要将生态养生环境、景观、建筑等设计符号生态养生要求外,还更应该在提供的生态养生服务上体现真正的生态养生产品内容,如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熟悉生态养生理念与技巧,提供符合原生态的养生产品服务,设计具有生态特质的养生产品如自然疗法、心理疗法、瑜伽、生态SPA、绿色有机食品,遵循“法道自然、天人合一”的项目布局、素食、生态禅修等服务内容。

(五)主题产品的延伸与创新

主题产品延伸的过程中,在对主题产品深度开发时,应当“长着三只眼”。即:第一只眼是“游客的眼”,要善于以一名普通游客的眼光去欣赏,发现其吸引力和魅力所在,以期在主题产品延伸中给予张扬;第二只眼是“专家的眼”,从专业角度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原因所在;第三只眼是“企业的眼”,提出的策划、规划、修改方案要能够实施,便于实施。依托赐福湖旅游区优质生态资源和原生态文化,从市场需求出发,按照“三只眼”的原理创延伸与创新生态养生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开发大众型,如森林养生、阳光养生、温汤养生、雾浴养生、民族风情养生和专项型生态养生产品,如生命孕育基地、“亲子+敬老”联合产品 、“情人节”产品、“治愈系”养生产品、森林跑道。

四、 巴马赐福湖生态养生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

根据分析,巴马赐福湖旅游区仍然存在营销模式传统、灵活性不高、开发模式固定、养生文化氛围不浓厚,开发、营销和管理不合理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等问题。为更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并为巴马赐福湖旅游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打开新的思路,本文提出相应策略以供借鉴。

(一)重视文化创意,提升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的品质

著名旅游研究专家魏小安指出:“旅游产品的竞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这是一种最普遍的竞争方式,第二层次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包括旅游服务质量、景观美育度等,处于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竞争。文化是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4]78-80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赐福湖旅游区开发生态养生旅游产品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巴马原生态长寿养生文化,尤其是巴马瑶族、壮族原生态文化,使其开发具有很强的生态性和地域文化性,只有地域文化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如巴马“补粮祈福”的敬老习俗、补粮添寿、接水续命等长寿养生文化就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原生态性,开发中需要避免过度商业化,深挖原生态文化的内核,提升竞争力。

(二)建立“官、产、学、民”一体化产品开发模式,确保产品开发成功

赐福湖旅游区面积大、利益相关者较多,如巴马县政府、广西旅游投资集团邕旅有限公司等旅游开发商,龙洪、弄友、西山等村社区居民以及巴马赐福湖旅游区旅游者等。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真正要得到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的努力,可尝试建立“官(指政府)、产(指企业)、学(指专家)、民(指社区居民)”一体化产品开发模式,着力推进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三大环节建设。具体是政府在宏观政策、规划、公共服务方面提供指导或引导,并协调旅游营地发展中的各方利益矛盾,政府不干预企业正常合法经营管理,也不从事主体投资。由于农民投资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有限,主体投资可由企业来完成,企业在政府的指导或引导下,发挥自身经营管理的优势,推进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进程,而专家学者主要是针对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各类问题、现象进行研究,为政府、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的理论依据,涉及社区居民的生态养生旅游产品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及周边居民的利益分配问题,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理念,通过适当的途径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将矛盾降低到最低程度,共同构建和谐的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环境,从而促进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动态创意营销方略

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需要围绕旅游消费市场进行开发,由于旅游市场是随时变化的,消费者年龄、知识结构、身体状态、社会阅历、消费偏好及动机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赐福湖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的市场变化、进度或内容,实现动态与静态旅游产品相结合,对游客进行产品的体验性动态营销,让游客在旅游区中不断体验到新的旅游产品,实现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游客重游率,以确保开发成功及可持续发展。

(四)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产品开发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赐福湖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未来的开发中,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创新赐福湖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多变的、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在开发过程中,协调好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关系、保护与开发关系、近中远期开发关系、核心产品与辅助产品关系等各种关系[5];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开发符合生态消费理念、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产业发展要求、绿色建设要求的生态养生产品;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加快加大赐福湖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开放空间,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养生旅游产品谱与赐福湖旅游区内的各个村屯社区居民共享共建共发展,促进赐福湖旅游区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基于保护生态和环境的理念下进行的,其核心就是确保生态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养生旅游和当地经济得到发展。文章以赐福湖旅游区为具体案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探讨了如何开发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的基本要素、路径以及相关对策,希冀为巴马赐福湖旅游区以及整个养生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由于生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涉及面广,开发具有特殊性,而各区域在资源、社会治理、地方政策、民族习惯等领域具有非一致性、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具体的案例实情加以细致的探讨与解析。

[1]徐炯权.你也能活100岁,世界长寿之乡巴马探秘[J].老年人,2013(1):1-2.

[2]熊文慧.巴马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J].老年人,2012(12):47-51.

[3]杨引弟.体验经济视域下西安浐灞生态区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2):56-60.

[4]刘贤明.海外旅游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5]明鹏.巴马生态养生旅游形象策划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韦杨波]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 - health TourismProducts in Bama Cifu Lake Tourist Area

LIU Jing jing, LU Jun

(College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Guangxi Normal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

Based on ecological concepts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Eco-health tourism appears to be a kind of new tourism industry characterized by green, healthy, low-carbon, and sustainable, satisfying the tourists’ need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llowing them to experience the nature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In view of the deficiencies of current research in ecological health tourism products,throughan analysis ( which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logical concep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 - health tourism products in Bama Cifu Lake tourist area,the authormakes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health tourism product spectrum of Bama Cifu Lake tourist area, putting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ecological health; tourism products; tourism development; Bama Cifu Lake tourist area; Peal River - West River Economic Belt

F59

A

1672-9021(2017)01-0082-05

刘静静(1990-),女,河南安阳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健康养生旅游。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科研项目(ZX2016006)。

2016-10-01

猜你喜欢
旅游区巴马长寿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18F-Flurpiridaz的制备及其在正常巴马小型猪PET/CT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贺州至巴马公路(来宾至都安段)工程获批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