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7-05-17 07:53章迪平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9期

章迪平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根据浙江省2009-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且构建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浙江省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最后建立计量模型对电子商务促进浙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其综合发展指数以指数曲线形式不断上升。影响浙江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物流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政策问题、人员素质问题和网络基础设施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政策问题,其次是物流问题、人员素质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 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回归分析

引言

电子商务对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改善人民生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预见到信息化社会中的电子商务将迅猛发展。OECD采用了创新扩散的S型曲线,从电子商务准备度、使用强度和影响度三个层次反映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Martin Brookes和Zaki Wahhaj(2000)运用MULTIMOD模型估算了B2B电子商务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宏观经济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范里安项目组(2003)依托邓百氏数据库对美、英、法、德等国的保健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包括耐用和非耐用品)、金融服务业,以及服务业和电信业等五个行业中的2065个企业的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美、英、法、德等四国实施电子商务后,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加了可观的收入。

在国内,王潼(2003)把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解为其对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影响之和,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卢姗、胡萍(2007)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我国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范玉贞、卓德保(2010)对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电子商务安全指数较低是造成我国电子商务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叶琼伟、聂秋云(2012)结合电子商务与产业经济理论,运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了电子商务对我国第三产业的作用机制及作用力度。张宁、陈晴旖(2013)采用北京市2001-2011年间的电子商务发展与物流产业增长指标,构建了相应的双变量VAR模型并进行了检验分析。

电子商务出现时间较短,其发展又极为迅速,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广泛、持续的关注,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在探索中。本文在对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测度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及其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度,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从浙江省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网络零售额、从业人员等方面对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浙江省电子商务交易金额分析

根据2009-2015年浙江省电子商务交易金额,本文利用excel做出统计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浙江省电子商务交易金额在逐年增加,尤其是2012-2014年交易金额增长迅速。2015年浙江省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网络零售额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19个百分点,对浙江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约为23.9%。

(二)浙江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分析

根据2009-2015年浙江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利用excel做统计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浙江省网络零售额在逐年增加,尤其是2012-2015年,网络零售额增长迅速。从2007年开始,浙江省网络零售就以90%的增长幅度迅猛发展,成为我省的重要经济增长点。2015年浙江省实现网络零售额7610.62亿元,同比增长49.9%,总量居全国第二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三)浙江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数分析

浙江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浙江省的就业率。从电子商务就业人员占比看,浙江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图3是2009-2015年浙江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重。

浙江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浙江省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浙江省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的递增。据统计,2015年浙江省电子商务直接解决就业超过2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约500万人。目前,浙江省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仍然供不应求。

总体而言,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以阿里巴巴、淘宝为代表的企业以及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正在迅速发展。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普及,经济各领域电子商务普及率不断增长,电子商务已成为民企发展的助推器。

浙江省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测度

(一)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根据OECD的研究,将浙江省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从电子商务准备、电子商务使用强度和电子商务效果三个方面来构建。

电子商务准备方面关注的是电子商务资源的投入,资源投入可以从电子商务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两方面来体现。

电子商务使用强度主要指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具体表现,本文分别从个体类、行业类以及基础设施类三方面来体现:个体类用网名数、网购参与率、人均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比重、个人网购额比重和从业人员工资收入比重这七个方面来体现;行业类主要指物流业、网络零售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类通过宽带普及率、域名数、网站数以及电话普及率这四个方面来体现。

电子商务影响效果是指电子商务对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影響程度,本文从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以及占浙江省GDP比重这两方面的交易规模来体现说明。

(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测度指标体系构建需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原则和以上设计思路,本文构建了以下的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

(三)浙江省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的定量研究

本文已从资源投入类、个体类、行业类、基础设施类和交易规模类这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个能够反映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测度指标体系的指标比较多,单个进行数据分析十分繁琐,无法得到反映综合水平的结果。为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通过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或者协方差矩阵,把一些杂乱复杂的变量归结为几个相关性较低的公共因子,由此来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因子分析法的可行性检验。在SPSS软件中输入浙江省2003-2015年各指标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检验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由结果可知,KMO的统计值为0.829,渐进卡方值为90.655,自由度为15,Bartlett球形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以上表明本文研究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模型结果。变量共同度。针对2003-2015年各指标的数据进行SPSS因子分析,得出如表2所示的变量共同度。

从表2的因子分析变量共同度可以看出,表2中第一列的数值都是1,说明初始解下的因子共同度都是1,表明对原先18个指标变量都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法。但是这与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降维产生冲突,因子分析法旨在用较少的几个因子来表示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为此,表格第二列是提取后的因子共同度,所有变量的共同度都大于0.8,说明本次研究可以采取因子分析法,因子提取效果很好,信息丢失少。

提取因子。根据由原先变量构造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如表3所示。表3中前三列分别表示了18个未旋转前的因子特征值以及特征值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中间2行分别表示了所提取的未旋转公共因子的特征值以及特征值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次研究中共提取了2个公共因子。第1个提取的公共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达到83.837%,第2个公共因子提取后,两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高达96.907%。说明这2个因子就可以概括反映原资料96.907%的信息。

为验证提取2个公共因子数量的正确性,本文在研究SPSS因子分析时,制作了特征值碎石图,如图4所示。

从图4的特征值碎石图中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2个。在3处出现拐点,之后特征值都是小于1。图4表明本文数据分析中提取的2个公共因子能够反映原资料的绝大部分信息。这与表3中所提取的2个公共因子结论相同。

因子载荷矩阵。利用SPSS因子分析时作出因子载荷矩阵,从中可以得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电子商务交易比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网名数、网购参与率、人均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从业人员比重、个人网购额比重、从业人员工资收入比重、从业人员数、物流产业营业总额、网络零售额、资产投入比重、本科以上人才所占比重、宽带普及率、电话普及率这16个变量指标在第1个因子的载荷较高,分别是0.983、0.989、0.975、0.974、0.986、0.989、0.983、0.931、0.968、0.987、0.980、0.928、0.941、0.986、0.972和0.964,而在第2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就显得很低,分别是-0.115、-0.023、-0.192、0.136、-0.154、-0.087、-0.007、-0.257、0.091、-0.033、-0.067、-0.262、0.315、-0.119、0.025以及0.196,两者之間相差较大,可以明显区分。就将这16个变量归并为因子1,并且命名为“经济发展”。而变量域名数、网站数在因子2的载荷较高,分别是0.978、0.456,由此将这两个变量归并为第2个因子,命名为“网络发展”。

假设用f1表示提取的因子1,用f2表示提取的因子2,用x1、x2、…、x18分别代表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电子商务交易比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额、网名数、网购参与率、人均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从业人员比重、个人网购额比重、从业人员工资收入比重、从业人员数、物流产业营业总额、网络零售额、资产投入比重、本科以上人才所占比重、宽带普及率、域名数、网站数、电话普及率18个变量,那么可以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写出因子1、因子2与这18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4列出了因子1、因子2在2003-2015年的得分情况。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一个综合指标值。

计算公因子的权重。根据表3所示的贡献率表,可以看到在本次研究中共提取了2个公因子,并且这2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83.837、13.070。

假设提取公因子k个,用ti(i=1,2,…,k)分别表示k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表示用Wi(i=1,2,…,k)来代表公因子的权重。则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公因子的权重:

计算出本文的2个公因子权重,具体如表5所示。

根据综合指标值可以计算出历年来浙江省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如表6所示。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2003-2015年浙江省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得到趋势图,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0年至2015年发展特别快。近几年来,浙江省政府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8-2011年,浙江省经贸委联合财政厅共同实施“万企电子商务工程”,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培训和应用创新;201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浙江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201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1+10”政策体系构建,通过机构建设、政策规划、试点工程等,为浙江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电子商务促进浙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是21世纪世界主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浙江省以万元GDP能耗下降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简称能源“双控”)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为了分析电子商务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建立电子商务与万元GDP能耗倒数(万元/吨标准煤)的回归分析,所建模型称为模型A。

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的是就业人员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也就是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劳动生产率的持续较快提升。因此对于经济增长情况的描述指标,本文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来表示。可以建立电子商务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回归模型,这里称为模型B。

(一)模型A的建立

以电子商务综合水平得分为自变量,万元GDP能耗倒数为因变量,利用表7中的数据,选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结合Eviews软件处理,可以得到回归模型A:

模型A中,R2=0.9593,说明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95.93%;估计标准误差S.E为0.0589,表明回归直线精度较高;T-检验(F-检验)是显著的;随机项不存在自相关性。因此模型通过了各種检验。从模型A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正向的,即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节能减排,这一点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二)模型B的建立

以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因变量,电子商务综合水平得分为自变量,利用表7中的数据,选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 析,可以得到回归模型B:

类似于模型A,模型B也通过了各种检验。从模型B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实际上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投资会更加活跃、更加合理,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使得整个国民经济效率更高,这将会促使社会分工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繁荣国民经济。

结论与建议

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显著特点,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度,获知浙江省电子商务的综合指数在以指数曲线形式不断上升,说明浙江省的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计量模型分析显示,浙江省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另外,影响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物流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政策问题、人员素质问题和网络基础设施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政策问题,政府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视,投入的资金加大,会大大促进浙江省的电子商务发展,其次是物流问题、人员素质问题。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政府和企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管理与资整合源,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对于重要但存在投资困难的电子商务发展项目,政府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或者以政府为主的方式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建设,鼓励传统企业涉及互联网行业,增加企业电子商务采购额和销售额,让企业真正接触互联网,跟上时代的步伐。三是要提高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率,尤其是一些农村,加强信号,提高宽带普及率。四是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与社会信用体系,加强自身网站的安全管理与安全配置,提高整体防范能力,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商业信用问题,从而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五是要加快相关人才培养,并出台配套的就业扶持政策,保障从业人员劳动权益,更好地激发电商领域的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敏.电子商务发展测度与预测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Brookes,Martin and Zaki Wahhaj.The economic effects of Business to Business Internet activity. 2000.http://www.sagepub.co.uk/journals/details/issue/sample/a018494.pdf

3.李海芹.C2C模式电子商务税收问题探析[J].企业经济,2012(4)

4.叶琼伟,聂秋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对我国服务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电子商务,2013(14)

5.OECD.Measuring Electronic Commerce[R].Committee for Information,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Policy,Paris,1997

6.刘敏,陈正.电子商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3(7)

7.梁斌,卓梅霞.基于SPSS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及实证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11(5)

8.李文生.基于因子分析的水质综合指标评价法及其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