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等级城市间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结构差异实证分析

2017-05-17 08:07徐军委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统计分析消费结构

徐军委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及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我国不同等级城市间外来务工人员的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消费结构与收入之间的关联度及其原因,并采用均值和标准差系数的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外来务工人員消费结构差异,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 统计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 消费结构

分析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等级城市划分

本文以《第一财经周刊》发起的2015年最新城市排名为依据,对我国城市进行了等级划分。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法来研究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与各项消费支出的关联度在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标准差系数的大小来对比不同等级城市间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的差异。

(三)数据来源

本文以项目科研小组成员所在江苏、安徽、河北三省外出务工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假期开展调研,采取了以访谈为主、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在不同等级城市间共累计访谈近400人次,有效访谈结果356人次,回收率为89%。在被调查者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44%,高中学历占2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2%,30岁以下占62%,30-39岁占14%,40岁占24%,被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都从事建筑业、制造业、餐饮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由于考虑采集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有效性,收入与年龄和学历之间的关联性不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重点。

(四)灰色关联模型构建

无量纲化。本文采用初值化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即同一行数列所有数据均除以第一个数据得到一个新的数列。以月收入X0为参考数列,住宿、衣食、交通通讯、子女教育、医疗、社交娱乐、储蓄、其它等为对比数列,分别为X1、X2、X3、X4、X5、X6、X7、X8。

(五)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结构特点

第一,一线城市中各项支出与收入的关联度为r7>r2>r1>r4>r3>r6>r5>r8。储蓄与收入的关联度最高,可以达到38%(在储蓄支出中包括对子女未来教育的投资费用等)。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均月收入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他们普遍不善于理财和投资,同时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使得储蓄与收入的关联度较高。

衣食、住宿与收入的关联度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为0.853384、0.810830。衣食和住宿是生活必需,因此成为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女教育与收入的关联系数紧随其后为0.775458,这是由于被调查者多为中青年,孩子尚小,并且该部分支出仅为子女当前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据调查可知一线城市的子女教育费用与二、三线等级城市相比较高,所以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

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身在异地,与家乡相距甚远,不可避免地产生电话费、火车票等通讯交通费用,随着交际活动的增多,费用也会随之增多。

医疗与收入的关联系数为0.736552,位于倒数第二位,这与所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年龄结构有关。这些人大部分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生病的情况较少,即使生病,也会承受不起大城市较高的医疗费用而拖延治疗或者选择回老家治疗。

其它费用与收入的关联度系数为0.735981,这部分费用的不确定性较大,主要应对生活中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因此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与收入的相关度也为最低。

第二,二线城市中各项支出与收入关联度分别为r7>r2>r1>r4>r3>r6>r8>r5,与一线城市差别甚小,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一、二线城市对于他们的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在消费结构方面差异甚小。

第三,三线及以下城市中各项支出与收入的关联度分别为r7>r2>r4>r1>r3>r6>r5>r8。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中,消费结构有了很明显的差异。储蓄仍然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子女教育以0.741338的关联度排在了第三位。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由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中子女的教育费用远远低于一、二线城市,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通常会把孩子带往城市接受教育。

总体来讲,虽然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相对于农村有所提高,但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储蓄、衣食和住宿在不同等级城市中仍是关联度较高的三项,可见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结构较单一,仍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消费为主;子女教育在各等级城市中都紧随基本生活消费,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较重视子女教育;医疗与收入的关联度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都较低。

不同等级城市间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结构差异统计分析

为了对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消费支出进行对比,本文采用统计方法中的均值和标准差系数来弥补这一缺陷,不同等级城市间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结构差异均值如表2所示。

第一,从横向来看:

一、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分别为0.36、0.26、0.54。通过实际调查可知,工作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把子女带到自己所在城市接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而费用与一、二线城市相比更容易接受,这与上文灰色关联分析所得结论相一致。

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住宿支出差异程度均大于一线城市(0.06),侧面反映了国家调控房价的政策在一线城市得以体现,但在衣食支出方面,一、二线城市远大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这表明一、二线城市的物价波动水平较三线及以下城市较大,所以三线及以下城市物价水平较稳定。

一线城市储蓄(0.08)、住宿(0.06)、娱乐(0.10)、医疗(0.12)及其他(0.08)的消费差异程度均小于二线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这与表1一线城市的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关联度数据保持一致,表明了消费结构差异受到收入的影响。

在各线城市中人均消费支出最高的是储蓄,其次是衣食,分别为804.91、620.92、466.65,说明外来务工人员的消费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这类消费弹性较小;相反,在交通通讯、娱乐社交、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所占比例较小,说明这类消费弹性较大,随着收入的提高,会加大此类消费的需求。

因此,若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消费结构,提高其消费水平,不仅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增加其可支配收入,还应该改变其消费观念,努力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单一的消费结构,促使其消费多元化。

第二,从纵向来看:

一线城市的标准差系数变动范围从0.06(住宿)至0.36(子女教育);二线城市在0.09(衣食)至0.26(住宿)范围变动;三线及以下城市在0.05(衣食)至0.54(住宿)范围变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变动差异最大。

一、二线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均消费均值均大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更能说明外来务工人员的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其消费的重要因素,也从侧面反映了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物价水平的差异。

第三,从总体来看:

我國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消费水平差异较大。不同等级城市的收入差距是产生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等级城市间的收入差异充分显示了我国不同等级城市间的收入差距的分布情况。收入差别是不同等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费习惯差异也造成了不同等级城市外来务工消费差异。不同等级城市间经济发展的差异造就了在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上的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在不同的等级城市中受其影响,在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及行为方面也会产生差异。

一线和二线城市间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结构差异的绝对值较小,说明一、二线城市间发展差距较小,一线和二线城市消费习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在消费支出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等级城市间消费结构差异明显,一线与三线及以下城市相比,除子女教育外,大部分消费项目差异的绝对值高于二线与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差异以及一线与二线城市的差异,这表明一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存在不平衡性,这造成了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结构的差异。

相关建议

第一,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应逐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有必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探索新的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需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受所处地位的影响,没有被城市的医疗保障系统所接受,甚至在三线及以下城市中,存在外来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比率过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困难等现象,因此,需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第三,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据调查显示,他们除了基本生活消费之外,最大的消费支出就是子女教育。受生活现状的影响,他们迫切寄希望予下一代,再加上在一、二线城市的收入远远不能支付当地子女教育的费用,往往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接受教育,因此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为改善这种状况,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降低入学门槛,加大教育投入,使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减少留守儿童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四,缩小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缩小不同等级城市间发展差距,促进各等级城市间均衡发展,有利于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5)

2.于丽敏.王国顺.东莞农民工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0(5)

3.赵双.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9(6)

4.张帆.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比较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2(9)

5.于丽敏.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6)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分析统计分析消费结构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的河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