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企业性质下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关系分析

2017-05-17 11:28李建林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财务绩效社会责任

李建林

内容摘要: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股权性质下的企业管理方式、适用政策、企业文化及社会公众对其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认知不同,其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也有差别。本文通过对2012-2014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按照利益相关理论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其企业社会责任得分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将不同股权性质的样本进行细分,分别研究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没有提升财务绩效,而民营企业及外资参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企业性质 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不仅是企业需要履行的使命,更是一种道德和良知的约束。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公司在发展壮大、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对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有所忽视,致使社会出现了许多令人堪忧的事件,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偷税漏税,还有石油泄漏事件、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皮革胶囊”事件以及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等,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让学者们将研究焦点逐步转移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使企业面临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的局面,数十年树立的品牌形象可能在一夕之间崩塌。

《社会责任指南》于2010年11月1日在日内瓦发布,这是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国际化社会责任标准,它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期望值上升到更高层次,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市场很重要,社会的关注度也很重要。因此,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赢得社会尊重的能力,选择积极地承担社會责任。

企业是以利益导向的经济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必然会增加相关成本,不一定能够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这就是一些企业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原因。只有企业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能够使得企业绩效得到相应提升,企业才会自发地履行社会责任。当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树立品牌形象、赢得社会声誉、提升企业绩效时,企业才能更加积极地、主动地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然而,不同的企业类型,其生存环境、法律法规、市场秩序、企业政策均有所差别,致使其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不同,公众对其的期许也有所差别。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央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寻找适合自身的CSR管理方式,谋求企业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双赢。本文按照股权性质将企业分为国有控股、民营企业和外资参股三类,试图厘清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便于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进行可持续的社会责任行为,以实现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双赢。

相关文献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逐步进行研究,其中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研究热点。然而,尽管研究文献已经十分丰富,但仍未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有正相关、负相关、非线性相关甚至不相关,基本上所有的可能关系均得到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A.P Stanwick和D.S.Stanwick(1998)对115家企业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绩效之间正相关。Simpson and Kohem(2002)通过对美国国有银行1993-1994年之间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银行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数据之间直接存在正相关关系。Seifert等(200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但对股东财富最大化影响不大,企业社会责任被作为公司提升社会地位、品牌形象、个人声誉的行为。李正(2006)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从当期看,社会责任承担较多的公司,企业价值反倒越低;但从长期看,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有提升作用。

结合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现状考虑,国有企业一方面需要和其它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的特殊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各界公众的关注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愈加得到重视,截至2012年底,全部央企已经开始对外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并且建立了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强,尤其在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时,民营企业的慈善公益性捐赠比重逐渐增加,但总体而言,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较国有企业而言更具功利性,会考虑成本效益。外资参股企业有较好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决策,外资参股企业对社会责任更加重视。

研究设计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为政府承担了部分责任,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代价较高,在企业绩效方面,高额的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绩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国有控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民营企业从产权属性上而言属于私有制,其经济目标就是在合法的基础上创造最大效益,并且社会公众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待低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会考虑成本带来的收益问题,因此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要远低于国有企业,至少在企业可承受的成本范围内。近些年,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明显增多,越关注则其越具有责任感,企业绩效越好。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引进外资工作逐渐成熟,外资股东较多地参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且由于西方国家的社会责任研究较早也较为成熟,促使其较早地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外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2014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并且剔除ST或PT的、数据较为异常的样本,部分缺失的数据从上市公司年报和企业公告取数填补,数据处理主要使用EXCEl2007和SPSS17.0软件。

(二)变量定义

因变量。在对企业绩效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过程中,国内外学者衡量企业绩效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市场指标和财务指标。市场指标主要使用托宾Q来分析,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较弱,托宾Q并不适用;财务指标学者们往往选择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本文使用总资产收益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财务指标。为了消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因变量选择后一期的数据。

自变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不同股权性质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所以自变量即企业社会责任CSR,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目前暂未有统一的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但是总体而言对社会责任计量的基础均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多年来一直是学者们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基础。总的来说,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指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大影响或者在企业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会受到企业影响的个人或其它团体,在本文中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七种即股东、客户、债权人、供应商、员工、政府和社会。

控制变量。本文借鉴以往学者研究,选定企业规模、成长性和企业财务风险为控制变量,具体指标定义解释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定

根据前文的研究假设,本文构建模型如下:

CFP=α0+α1CSR+α3Size+α4Grow+α5Debt+e

实证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因子分析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7个维度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相关性检验,KMO值为0.618,Bartletts球度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可以认为,各变量之间存在公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法,从CSR的7个维度指标中提取主要成分来替代原始7个维度指标,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536%,高于80%,说明提取出这4个主要成分能够较好地反映原来7个维度指标涵盖的信息,因子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可以构建4个因子的计算方程,四个主成分用F1、F2、F3、F4表示。再以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构建CSR得分模型:

CSR=(27.693%F1+22.375%F2+17.661%F3+15.807%F4)/83.536%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全部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5所示。总资产报酬率最小值-0.856,均值0.062,变动较大,但是标准差为0.063,说明在剔除数据异常较大后的样本数据,总资产报酬率波动不大;CSR得分较为极端,最小值0,最大值19.563,均值5.423,标准差6.58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参差不齐,波动性较大;控制变量Size、Grow、Debt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尽管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较多,但是总体而言标准差较大,这3个指标的波动性不大,所选样本较为均衡,不存在异常样本。

回归结果分析。以ROA为因变量,先对全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得分指标CSR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接下来将样本按照股权性质分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汇总如表6所示。

在国有控股的样本公司中,企业社会责任CSR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可以认为国有控股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并不能提升企业绩效,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国有企业主要从事的是国计民生行业,企业管理层也会考虑到社会问题,其履行社会责任可能是由于政治压力,并且由于其国有的属性可能导致其承担一部分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而且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责本身就具有较高期待,企业履行职责并不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民营企业样本中,CSR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在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信息披露对其股票价格会有直接影响,并且民营企业一般规模相对较小,估价动荡对其绩效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民营企业本身就在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CSR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促进作用较为显著。

外资参股企业的CSR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但其显著性水平较民营企业差。外资参股的上市公司比例相对较小,所取样本400余家,总体而言,外资参股企业CSR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与民营企业较为相似。外资参股企业有其特殊性,前几年国家各种政策对外资企业相对宽松,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也相对较好。比如,外资企业的员工薪酬水平及福利水平远高于国企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口碑较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

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规模、成长性、财务风险对所有样本公司的影响基本一致。总体而言,规模较大、成长性好的公司,CSR能促进其企业績效的增加,而财务风险对CSR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呈现弱化作用。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结合以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样本按照企业性质进行细分,试图研究不同性质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全部样本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较高,且由于公众期望值远高于其它属性的企业,导致其履行社会责任并不能提升财务绩效。国有企业多与国计民生相关,或为传统行业,本身利润空间较其它属性企业略低;且由于政治因素,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较高,随着近些年政企分开工作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得以改善,国有企业应认清其企业属性,衡量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及效益,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双赢。民营企业及外资参股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社会公众本身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相对较低,且国家政策对民营企业和外资参股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弱,因此民营企业和外资财股企业更加重视积极发展自身,重视企业声誉,因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使企业声誉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绩效。

参考文献:

1.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J].会计研究,2009(3)

2.杨淑萍.从中外观点谈企业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J].商业时代,2009(7)

3.李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优化互动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6)

4.王文成,王诗卉.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J].企业中国软科学,2014(8)

5.王海妹,吕晓静,林晚发.我自参股和高干、机构持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4(8)

6.李远慧,陈洁.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1)

7.王聪.所有权性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D].西南财经大学,2013

8.朱文.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3

9.王倩.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D].浙江大学,2014

10.吕牧,尹世芬.股权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5(24)

11.刘雪雁.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以造纸类企业为例[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6(2)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社会责任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