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风险规避分析

2017-05-17 11:35李忠武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9期

李忠武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实现经济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其自身包含的投资效率低下、经济安全威胁以及可能带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失衡使得“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较多挑战。应对相关风险需要加强对经济安全的重视,制定可行的宏观经济规划并结合国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规避风险。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经济发展 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经济意义

(一)发展现状

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并逐渐落实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6年的前4个月里,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49.1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同期投资总额的8.2%,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或地区。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1至4月份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1400份,新签合同额311.2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8%,同比增长58.8%,完成营业额179.4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5.3%。另据UNCTAD统计,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贸易潜力额逐年提升,其中2013年为78544.7亿美元,按照历史数据测算,每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16.37%,部分年份略有波动,但整体上区域性贸易潜力不断增加。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形成经济合作局面。一项符合时代需求且符合市场需求的经济战略往往能够产生强劲的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属性是共同发展(金玲,2015),合作是“一带一路”经济带构建的首要意义。陆上丝绸之路由东往西直到欧洲大陆,形成一条横跨欧亚的经济线,带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工农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的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海上丝绸之路除了在经济建设上的重大意义外,同时也是我国走向海洋的战略举措,与海上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构建经济共同体,形成长久合作局势,稳固亚太政治经济局面,促进区域和平乃至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我国对周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能够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基础,同时我国也从中可以获得无限的发展机遇。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前,我国实际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资金水平保持稳定状态,其中利用东盟国家外资呈增长趋势,而在此之后可以预计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开创的经济合作局面无疑会给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推动相关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的合作必然对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参差不齐,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亟需借助资本流动和产能合作推进本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卢锋等,2015)。“一带一路”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多的产业合作机会,不仅是对沿线周边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是我国产能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契机。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与东盟国家主要进出口商品情况如表2所示。2016年1至4月份,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0.8亿美元,同比增长71.8%。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流向制造业的投资98.3亿美元,增长212.1%,占行业整体的16.4%,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61.9亿美元,同比增长387.4%,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63%。就东盟而言,东盟是沿线国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额从2001年的415.9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436亿美元,年均增长21.8%,贸易结构由之前单一模式变化为多种产品结合的贸易模式。需求的变化使得相应产业上下游之间形成合作链条,也因此實现了不同产业区域范围内的结构性调整。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更多出口机会,实现国内经济向国际经济的转移。

(三)经济外交为建立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保障

经济地位的提升是政治地位提升的保障,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是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基础,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我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的前提。“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会再次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为实现和平发展提供保障。在历次国际经济波动甚至动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始终能够站稳脚跟,中国企业始终能够逆流而上,使得诸多西方国家纷纷前来寻找合作机会,这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的重要契机,也是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良好平台。

我国对外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且取得良好成果,表3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后,预计将会进一步呈现出边际递增的趋势。利用现有数据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存量5年内将以17.02%的速度递增。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必然会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和战略地位,这对我国创造良好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分析

第一,全球主要高风险国家均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较多,这些国家在经济体制、制度安排、文化特色、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各不相同,协调难度大。特别是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多为边缘政治的“破碎地带”,恐怖势力猖獗,使得投资环境面临重大挑战,威胁到该区域的经济安全,反映在国内就是可能造成投资的低回报,甚至是影响到国内经济安全。如何避免卷入纷争、防止恐怖势力在沿线国家的扩散,也是建设“一带一路”需要正视的问题(于津平、顾威,2016)。虽然沿线国家提供主权对投资做担保,但是被投资主体的违约成本明显要低于本国的违约成本,而担保本身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根本上难以保障我国的投资安全。

第二,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收益难以保证。投资效率低下是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一带一路”如此庞大的投资,项目自身投资回报率较低(张明,2015)。特别是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较多,这些以铁路、机场、公路、港口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本身需要一个较长的投资回报期,加之随着国际经济的低迷,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影响较深,导致投资回报周期加长。投资效率的低下会形成对其它投资的负面影响,使得整体投资效率低下。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化的手段对可能出现的效率问题加以分析预测,及时规避低效风险以确保实现预期收益。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有可能给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负面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始终是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内容。“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期进一步融入国际竞争,会对国内的产业结构形成调整压力,并转换成改革的动力。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我国输出产能过剩的一种方式,这种观点显得有些以偏概全,但是它也从侧面反映了“一带一路”在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一是可以将国内过剩产能转移到沿线国家,二是直接在沿线国家进行相关投资。无论是转移的方式还是投资的方式,表面上看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前者会使得运输成本加大,后者极有可能进一步刺激国内过剩产能企业继续加大投资,加重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并不缺少投资发展的机会,缺少的是合理运用机遇实现革命性变革的能力,因此不能让“一带一路”演变成为我国企业寻求短期突围的通道,而应当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

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对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视。经济安全问题在我国可能显得更为重要,众多学者在研究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屡次提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是在我国主导下的经济战略规划,但是它不能忽视经济安全问题的存在。“一带一路”涉及的区域较多,国家较多,经济问题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策略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

第二,宏观经济规划要优于微观实践。“一带一路”本身作为一项具有国际视野的经济战略布局,所涉及的方面众多,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众多,细节的失败可能会导致全局的失败,因此在具體实施每一个经济规划之前需要对整体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关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做好全局性规划,宏观规划的正确制定是应对投资低效的最好方法。

第三,进一步加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一带一路”不是转移过剩产能的通道,如果借助“一带一路”将国内结构失衡转移到外部,这属于短视。核心要点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从根本上转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好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轨。“一带一路”能够提供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投资机会,这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通过与周边沿线国家的合作,发掘市场机会,调整投资格局与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合作[J].俄罗斯学刊,2014(5)

2.张恒龙,周元诚.“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哈贸易自由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3.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J].宏观经济管理,2015(2)

4.王海燕.“一带一路”标准一致化研究—以中国与中亚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合作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5.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0)

6.李向阳.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15(1)

7.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1)

8.卢锋,李昕,李双双,姜志霄,张杰平,杨业伟.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J].国际经济评论,2015(3)

9.郑蕾,刘志高.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控件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10.于津平,顾威.“一带一路”建设的利益、风险与策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11.张明.直面“一带一路”的六大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