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2017-05-17 11:49刘东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跨境电商大数据

刘东明

内容摘要:中国外贸经历了发展的黄金十年,2011年开始增速下滑,2015年出现负增长,形势不容乐观。本文认为,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以及安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由电子商务逐步演变而来的跨境电商模式或许将带动中国外贸新一轮的增长。

关键词:中国外贸 跨境电商 服务型政府 大数据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未来,不容乐观的外贸形势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为了继续推动中国外贸发展,政府做了诸多尝试,自贸区模式便是其中之一。自贸区在吸引外商投资、金融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也试图通过免费仓储、税收减免等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推动我国贸易的发展,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随着“互联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2015年“互联网+外贸”的新模式—跨境电商正逐步兴起,未来可能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引擎。

跨境电商目前正处于3.0模式阶段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具有全球性、无形性、即时性等特征。跨境电商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模式有所区别。

第一阶段:萌芽期,1998-2007年,即跨境电商1.0模式。跨境电商在20世纪末逐步兴起,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代表的B2B平台主要工作是利用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出口建立信息展示与交易平台,将中小企业的产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放到平台上,促成交易的实现。1.0模式的平台没有参与交易本身,与各交易方的资金、业务等没有大的关系,是一种集贸模式。

第二阶段:发展期,2008-2013年,即跨境电商2.0模式。相比1.0模式,跨境电商2.0模式开设了外贸综合代理业务,比1.0模式更进一步,代表企业有敦煌网、一达通等。1.0模式下的平台不参与交易中,2.0模式下的平台参与交易的一部分,通过将国内很多外贸业务打包,帮助中小企业办理通关、物流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到国外找到买家,间接参与外贸中的某些环节和元素。2.0模式相比1.0模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依然需要通过地面人员的会销、会展才能发展,本质上还是集贸模式的延续,因此没有办法像互联网产品一样呈現爆发式增长。

第三阶段:爆发期,2014年至今,即跨境电商3.0模式。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企业为主要参与者,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跨境电商3.0模式逐步显现。

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同意设立我国第一个跨境电商试验区—我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宁波、天津、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广州、成都、大连、青岛、深圳、苏州1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可以看到,政府正积极介入电子商务发展浪潮中。

政府推动下大数据是跨境电商3.0的新特征

(一)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量并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外贸发展

以杭州综合试验区为例,海关、工商、检验检疫甚至银行等跟外贸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已经建立起一个一口通关的平台,企业出口所需的检验检疫、报关、出口退税等手续可以在这个通关平台上同时办理,外贸企业不再需要通过寻租的方式达到手续盖章的目的,可以通过电子化方式实现报批、审核,信息公开透明,极大提高了出口效率。借助互联网的窗口化平台,政府实现了简政放权。政府正逐步由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转变成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改革诉求在跨境电商中得到实践。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互联网技术革命带动了制度变革。

(二)大数据有效集成助力工具创新

大数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庞大的数据量,更重要的是数据要完整全面。原本企业出口的商品类型、数量、出口地区、资金流进流出以及海关、工商、检验检疫等纸质化、零散的数据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汇聚到一个平台,变成了完整全面的数据,中国外贸的大数据得以呈现。借助大数据,企业的贸易信息、报关信息、工商信息、检验检疫信息、金融信息能够被重新解读和利用,工具创新便会因此而产生。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凭借在B2B领域多年的积累,联合了几家商业银行,在B2B业务上推出贷款服务,即在阿里巴巴B2B平台上做外贸的中小企业每做1美元的生意可以配套1元的人民币贷款,无需抵押。因为外贸企业相关的信息都记录在阿里巴巴B2B业务平台上,因此借助一定的数据模型,阿里巴巴可以对外贸企业开展无抵押贷款。当然,由于缺少足够数据,无抵押贷款业务只能小规模开展试点。随着杭州综合试验区业务的开展,海关、工商、检验检疫等数据开始在平台上得到积累,阿里巴巴2015年推出了信保服务,阿里巴巴为国内外交易双方提供一定交易额度的信用保障,双方开展贸易不用先付钱,贸易成功后再付钱。通过信保,贸易双方交易信息的不对称、互相间的不信任会极大程度地减少,能够有效提升外贸效率。通过一个大数据集成的平台,信息不对称会逐步消失,贸易效率会逐步提高昉,各种金融工具会不断创新,外贸或许会因信息化而变革。

(三)以需求为导向的外贸供给侧改革得以实现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以去产能为主要任务的供给侧改革。跨境电商信息化平台会有效地记录什么样的商品流向了哪些国家和地区,买卖双方对各自的评价,哪些商品供应过剩,哪些商品需求旺盛,广大中小企业会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反馈,信息壁垒会被击穿,企业将真正会成为贸易主角,企业可以根据信息反馈有效安排各自生产,同时可以借助平台实现精准营销,真正实现外贸企业的“供给侧改革”。

我国跨境电商正呈现逆势的快速成长

(一)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8%,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08年的4.45%增长到2015年的19.5%(见图1)。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外贸整体呈现增长放缓甚至下降趋势,跨境电商规模、增速都实现了逆势的快速增长。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海关监管、通关、税收、汇兑等配套环节的完善,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二)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多样化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跨境电商企业超过5000家,贸易方式、商业模式、盈利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交易额占跨境电商交易总额的83.1%,进口占16.9%,业务模式上以B2B为主,B2B占跨境电商总额的84.3%,跨境电商零售仅占15.7%。未来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以及技术创新,我国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将更加多样化,跨境电商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跨境电商带给中国外贸的畅想

(一)催生“中国制造”新浪潮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正逐步丧失,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正准备重启、复兴制造业,“中国制造”面临新的挑战。以政府为推动力量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的搭建,减少了我国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外贸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产品流通成本,提高了外贸效率,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能够促使中小企业将精力更加聚焦于制造本身,同时借助大数据,能够使企业实现按需生产和精准营销,政府和企业两股力量的融合,借助跨境电商的平台能够催生一个新的“中国制造”的浪潮。

(二)大数据将给中国外贸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以及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贸数据的沉淀量会越来越大,贸易、工商、税务、金融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将催生信保等金融工具、物流体系、支付体系等相关工具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大数据可能会成为中国外贸服务行业发展的巨大金矿,给中国外贸带来无限的想象。

(三)大数据集成的跨境电商将使我国成为新的离岸中心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集聚了来自美洲、欧洲、非洲以及东亚、南亚等地区的外贸企业,这些外贸企业信息和我国制造的商品都集聚于一个平台,或许会产生一种现象:一家欧洲的企业在平台上发现非洲的手工制品特别好,双方很有可能在我国政府和企业搭建的平台上开展贸易,使用我国的信保和货币结算,我国就有可能成为全球新的离岸中心。

结论

(一)中国外贸挑战与机遇并存

1998年开始我国允许民营企业做外贸,外贸限制权的开放实现了一次制度性的解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制造能力,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国,也是全球第一大制造出口国。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的問题,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也重启制造业,我国的制造业和外贸优势正逐步丧失。

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交易模式,能够有效打通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政府的大力推动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制度性支持和保障,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加速跨境电商模式的创新,提升我国外贸效率。可以预见,如果通过跨境电商以及一些新的互联网工具、技术,我国制造业能够完成迭代变革,我国也将迎来外贸的第二次制度解放的红利期。

(二)技术和模式不断创新的跨境电商将给我国外贸带来巨大变化

随着物流的降本提速、碎片化通关效率的提升、跨境支付安全性便利性的进步,中国外贸未来几年可能会达到几千亿甚至一万亿美元的规模,届时中国外贸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对全球贸易产生革命性的示范效应,新的技术和模式将给跨境电商带来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2)

2.荆林波,梁晓春.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鄂立彬.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

4.海关总署.以货物贸易方式进境的跨境电商商品已纳入统计[EB/OL].中国网,2014-10-13

5.电商巨头加紧布局跨境业务支付安全成制约瓶颈[N].人民日报,2014-10-28

6.跨境电子商务[EB/OL].百度百科,2018-8-31

7.外贸企业试水跨境电商抢抓新兴贸易业态发展机遇[EB/OL].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10-21

猜你喜欢
服务型政府跨境电商大数据
社会管理要善于回应个人利益诉求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