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R&D资本存量的估算:1990—2013

2017-05-17 12:05刘莉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刘莉

内容摘要:对于我国省际资本存量的估计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结果,不同的估算方法计算的结果多有不同。本文通过永续盘存法对我国1990-2013年省际R&D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我国R&D资本存量处于增长态势,但是增长幅度表现出下降趋势;区域R&D资本存量配置失衡问题较为严重;我国还需要更多的R&D投入以支持我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R&D 永续盘存法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蔡虹和许晓雯(2005)估计了我国1987-2001年R&D资本存量,其研究停留在全国层面;徐国泉和姜照华(2006)按照R&D资本存量的投入额和R&D经费支出额,测算了1987-2004年我国R&D资本存量,这与PIM方法还存在一定区别。吴延兵(2006)则直接采用PIM方法测算我国的R&D存量;刘建翠、郑世林(2015)采用PIM方法计算了我国1978年至2012年的R&D资本存量;余泳泽(2015)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估算我国省际层面的科技资本存量。此外就R&D资本存量对经济贡献角度分析,严成、龚六堂(2014)测度的中国R&D资本存量显示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

现有文献对于研究R&D资本存量及其测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测度方法也较为科学,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直接将R&D资本存量投入等同于R&D资本存量,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投入是流量的概念,而R&D资本存量是存量的概念;现有的测度一般年限较短,且多是全国层面,省际层面的测度相对不足,如果单纯分析全国层面的R&D存量,容易忽视区域配置失衡问题,从而导致经济政策的偏移和低效。因此采用更加准确的计算方法对我国R&D资本存量的精确计算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将估算层面拓展到省际层面,使得估算结果更具有分析性。

估算方法分解与变量分析

(一)估算方法

(二)基础指标选取分析

即期R&D资本存量的投入衡量标准比较多,能够全面替代即期科技资本存量的指标基本没有,往往是通过加权方法得到大致的结果。为统一分析过程,本文采用科研经费为衡量指标,其中R&D经费支出数据来自《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根据各省市的统计年鉴进行相应调整。

各省R&D资本存量增长率,如表1所示。R&D资本存量投入价格指数的确定较为复杂,国内学者大多采用物价指数和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的加权值来衡量投入价格指数,本文采用刘建翠等(2015)的加权法,设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权重为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权重为0.8。

折旧率可以采用变动的和不变的两种结果衡量。学者王康(2011)认为发达国家的R&D资本存量折旧率为15%,而发展中国家为12%;邓明(2009)估计的省际折旧率为7.14%,刘建翠等(2015)设定的折旧率分为两个阶段,即1978-1999年为10%,2000-2012年为15%。由于R&D资本存量本身是一项折旧速度较快的资本,尤其是在当今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情况,R&D资本存量折旧程度更高,一旦某项技术进入到加速折旧期,特别是技术更新换代之后其产出价值几乎为零,这在无形当中提高了折旧率的值,因此需要采用一个较高的折旧率体现R&D的折旧速度。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发现,众多估算方法中所采用的折旧率值一般较为保守,加之原有研究的时间跨度较短,会低估技术的折旧速度,因此本文假定折旧率为20%,估算1990-2013年的R&D资本存量。

估算结果

(一)省际层面

根据前文的计算方法,估算全国省际层面1990-2013年的R&D资本存量,并对其内在结构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广东地区在2013年的R&D资本存量远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北京位居第二,同时江苏地区超过上海,位居第三,由于西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技术人才缺乏,R&D存量相对而言几乎不具有可比性。从表2可以发现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等地R&D存量一直较少,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如果将1000亿元作为划分技术优先与否的标准,截至2013年,我国只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六个地区达到了优先标准,且这六个地区均为东部地区,相对而言中部地区的R&D资本存量较少,西部更甚。R&D资本存量区域性配置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区域经济的失衡,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愈加拉大的趋势。

R&D资本存量的区域性失衡需要辩证的看待,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原因,不同省份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程度有一个合理的范围,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是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R&D资本存量的区域分布上看,我国西部地区严重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意味着西部地区技术、人才和资金上处于落后地位,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协调性发展就必须逐渐消除区域失衡问题,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同步发展。

(二)全国层面

在比较省际层面的R&D存量之后,需要对全国层面的R&D存量做分析,全国层面相对省际层面而言比较直观反映R&D资本存量的增长情况。表3显示的是按照三种不同折旧率估算的R&D资本存量结果,表4显示的是全国层面R&D资本存量增长幅度。

从表4可以看出,在20%的估算结果下R&D资本存量要低于按照15%折旧率估算的结果,按照变动的折旧率估算的结果低于按照20%的估算结果,但高于按照20%折旧率的估算结果,两者比较接近,说明按照20%的折旧率所进行的估算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估算的结果值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

从省际层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区域性R&D资本存量存在失衡现象,而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全国层面的R&D存量虽然处于增长态势,但是增长幅度表现出不稳定性特征,1990年增长幅度为14%左右,随后1993-1996年保持了4年的个位数增长,2006-201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04%。整体而言,我国全国层面的R&D存量一直在增长,其中2000-2002年增长幅度较大,之后出現放缓迹象,又在2009年走高,而到了近年再次出现增长幅度降低的情况。我国技术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国家大力倡导技术创新,积极支持技术革新,努力创造出领先于国际水平的各项技术成果,但是我国的技术创新成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三)R&D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

关于R&D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相关学者对此作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王玲和Szirmai(2008)通过研究发现,R&D投入对我国产业和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尹宗成和江激宇(2009)的研究结论指出,我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严成、龚六堂(2013)的研究发现,R&D规模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基础研究有助于经济增长。如何看待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需要强调的是,R&D存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而言具有正向的影响效能,由于区域之间的差异使得R&D资本存量的正向作用显得各不相同。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学者们在研究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我国投资主导型经济比较明显。从广义的角度看,投资主导其实比较单一,投资可以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我国技术进步也依赖投资主导,因为资源配置方式在我国一直是非市场化的。非市场化的行为意味着投资主体的非市场化,也就是政府主导了技术研发和创新资源的配置。因此要实现我国技术的长足进步,需要转变投资主导型经济,实现区域技术资源的相对均衡。

R&D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在研究分类经济增长模型和分析经济发展问题时都需要对其进行做严格的估算。R&D的投入体现了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历次科技革命和技术革命都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科学技术的变革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彻底性特征,在改变传统经营模式的基础上使得市场整体的生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结论

通过永续盘存法估算R&D资本存量是较为成熟的方法,涉及折旧率的选取、基期资本存量的确定、即期R&D存量的投入以及投资价格水平的确定,指标选取的不同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的差异并不会掩盖其内在逻辑关系,根据估算结果显示,我国R&D资本存量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全国层面的R&D资本存量不断增长,但是增长幅度波动性较大;R&D资本存量区域配置失衡,经济发达地区的R&D资本存量远高于落后地区,一方面由于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另一方面反映创新机制的欠缺和人才流动机制的缺失;我国R&D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是科技资本存量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R&D资本存量的估算是进行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前提,科学合理的估算方法很重要。R&D资本存量估算的目的不在于数据结果本身,而在于估算的过程本身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系统性研究,从估算的结果可以分析得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估算结果检验分析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是对R&D资本存量进行估算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RILICHES Z.R&D and the productivity slowdow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1)

2.GOTO A,SUZUKI K.R&D capital,rate of relurri on R&D investment arid spillover of R&D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9,71(4)

3.KIM T,PARK C S.R&D,trade,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Korean manufacturing[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 Weltwirts chaftliches Archiv,2003,139(3)

4.蔡虹,许晓雯.中国技术知识存量的构成与国际比较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4)

5.徐国泉,姜照华.R&D资本存量的测度与中美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R&D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国际学术论坛2006年论文集[C].中国科学学与R&D政策研究会,2006

6.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4)

7.余泳泽.中国区域创新活动的“协同效应”与“挤占效应”—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

8.严成,龚六堂.R&D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度[J].投资研究,2014(1)

9.刘建翠,郑世林.中国研发(R&D)资本存量估计:1978-2012[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

10.王康.中国分省R&D资本存量的估算[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

11.邓明,钱争鸣.中国省际知识存量、知识生产与知识的空间溢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5)

12.王玲,Szirmai,A.高技术产业技术投入和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7)

13.尹宗成,江激宇,李冬嵬.技術进步水平与经济增长[J].科学学研究,2009(10)

14.严成,龚六堂.R&D规模、R&D结构与经济增长[J].南开经济评论,2013(2)

猜你喜欢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