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案”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初探

2017-05-18 13:57雷丹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导学案初中物理

雷丹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导学案”已成为一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与传统教学相比,“导学案”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问题导学”的设计,到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做了具体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 导学案 问题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184-02

近几年来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即从传统的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摸索学习的方法,获得知识。这一功能的转变也对教师的身份有了新的要求,于是,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实施“导学案”教学是我校积极响应课程功能转变的体现,是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物理导学案的设计思想是:将教学过程问题化,即通过若干问题将整节物理课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新的知识。导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2.问题导学;3.情景教学;4.课外作业。

一、先学后教,学生课前完成“问题导学”内容

课堂上的时间有效且宝贵,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要求学生在新课讲授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导学案通常都会至少提前一天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根据教学目标,预习课本,完成“问题导学”的内容。

“问题导学”一般由两到三个问题组成,旨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提前思考,把握新课的主要内容,完成预习环节。这一部分的问题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广泛,学生已经有了较多的物理现象体验,但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我们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利用问题导学的问题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光的折射》导学案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山东的“蓬莱仙境”因为海市蜃楼而著名,这些美妙的幻象曾一度被认为是灵异事件,请你仔细阅读课本,解答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是。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会被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自然而然的就会去书本中解答疑惑。

2.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问题导学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如果太过简单,学生容易懒于思考,直接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失去了导学的意义。教师在编写问题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更不行。当然,问题也不能设计得太难,要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自主预习的甜头,这样才有信心有兴趣继续钻研导学案。比如八年级物理上册《力》的导学案“问题导学”的一组问题:

A.用力拉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变长,骑上自行车用力蹬踏板自行车会越来越快,分别体现了力的什么作用效果?

B.在家推房门用什么方法最轻松?

C.当你泛舟湖面时,是谁在推动船在前进?

这三个问题是经过精心思考,设计编排的。在检查导学案预习情况的时候,也方便从学生的回答方式上辨别出其是否有认真去预习,是否有认真去思考。

3.鼓励学生课前多进行实验体验

问题设计时可以布置一些小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己动手亲身体验,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由于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条件是有限的,让每个学生实际体验几乎不可能,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比如在八年级下册《机械能极其转化》的导学案中问题导学部分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将一只铁罐沿不太陡的斜面滚下。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发生吗?(在家设计小实验)。这样的小实验既方便课后操作,又能带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

4.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知新

问题设计时,应当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这样能增强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获得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比如,在八年级下册《阿基米德原理》导学案的问题导学部分,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请你写出求浮力的四种方法。

这种归纳类的问题通常是在新课讲授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但是出现在问题导学中,会起到更好的效果。首先,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就掌握了三种求浮力的方法,通过预习《阿基米德原理》,可以获得第四种方法。通高过方法归纳的问题设计,帮助了学生对旧方法的梳理,也启发了学生在新课中寻求新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交流讨论,讲练结合

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与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学生自主知识构建;2.教师的合理引导。在问题导学的预习环节,学生已经自主地获得了一部分的知识,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和练习则是对知识的完善、补充和拓展。在编写导学案时,“情景教学”环节即是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其中根据具体问题,适当安排小组讨论交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教师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随时巡视,询问,督促学生有效交流讨论,并且收集学生实际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由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小组间的结果出现分歧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及时分析矛盾,引导学生得出最后的正确答案。小组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鼓励了他们在“矛盾”中发现真理的积极性。

教师在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应当对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归纳和分析,并且注意总结最后的学习成果。在“情景教学”环节中,每一个知识点后的“实战天地”是针对该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及时巩固练习,寓学于练,将会使知识得到有效强化,也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

三、课后练习,巩固提高

“課外作业”是学生自我检测的良好途径,学生应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导学案编写筛选“课外作业”练习时有以下几个原则:

1.注意分层练习

因为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要特别注意“课外作业”的分层。如果习题太过简单重复,优生会“吃不饱”,如果难度过大,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挫败感。所以练习应该按照知识点的顺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阶梯型”的训练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了充分的锻炼,也能让优生有提高发展的机会。

2.注意练习的“精”和“准”

由于学生90%以上的学习活动都集中在导学案上,因此每一道练习都尤其重要。筛选练习时不宜太过重复,比如要和“实战天地”中的练习要有区别,“课外作业”应当比“实战天地”的练习层次更高,在其基础上变形拓展。可以大量选用一些平时积累的经典题型。

3.注意练习题型的多样化

“课外作业”的练习题型应当是多样的,不能只是单一的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可搭配“实验题”、“综合能力题”等来综合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让学生熟悉同一知识点不同的考查方式。

在导学案使用的初期,单从课堂上的情况来看,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明显积极了。并且由于平时单元测验的内容较多的源于导学案,因此学生们也更加重视对导学案的学习。当然,现行的导学案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和发展,希望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导学案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备,真正实现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景有龙.初中物理启蒙教育方法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1).

[2]沈振斌.初中物理教学中预习环节的几点做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0).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导学案初中物理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