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分析及调适

2017-05-20 11:40赵楠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

赵楠

(西安邮电大学学生工作部,陕西 西安 710121)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资源的匮乏,来到大学后与其他学生相比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本论文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分析,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建立人际交往和朋辈互助的模式,改善他们的异常心理,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044-02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并轨的推行,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提高。这部分学生面对复杂的生存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与其他学生相比更容易出现各种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充分地了解分析,是帮助他们制定相应心理教育咨询方法的前提。

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

1.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包括能力、品质等方面,同时会伴有自责、内疚、害羞等情绪表现。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家庭收入较低,为了筹集学费和生活费多方筹款,这些将给经济困难大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挫败感。

2.人际交往障碍。由于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自卑与自尊并存的性格特征,这导致他们在寻找友谊、恋爱等方面都会遭遇挫折,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对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在社会上则充斥着各种以金钱衡量人的观点,这种矛盾冲突容易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上形成负面改变。为了掩饰自己经济困难的事实,经济困难大学生经常容易远离群体活动,自我封闭,以此来回避同学之间的交往,从而来维护他们的自尊。

3.愧疚和无奈的心理基调。经济困难大学生一般家庭背景相似,他们的家庭要么自然条件较差、交通闭塞,从而导致经济发展落后;要么是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要么是家庭中的重要劳动力体弱多病;要么是家庭遭遇了重大的灾害,而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经济困难大学生本人可以解决的,所以他们经常会觉得苦恼和无奈,愧疚和无奈的灰色心理基调充斥着他们的个人生活。

4.由于心理问题导致行为问题多发。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在人际交往上的弱势和自卑心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希望渺茫,使他们容易出现苦闷、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他们往往不容易调节心态,容易敏感,怨天尤人,内心矛盾也无法很好地经过高质量的人际交往而得到疏导,所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经常会出现旷课、沉迷网络游戏、学业成绩不佳、留级等行为问题。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经济困难大学生异常心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经济的拮据。经济困难大学生为了大学学费,有的已经是负债累累,这使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还会经常感到内疚。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和其他城市经济良好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大多数经济困难大学生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才艺缺乏,而大学对一个学生的评判标准是全面而多元的,使得经济困难大学生产生更严重的異常心理。经济困难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方式与以前相比,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在城市中生活的消费压力与之前高中相比增加,他们由于经济压力在穿戴上与他人存在差距,这些都会导致其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会导致经济困难大学生产生自我封闭、敏感脆弱、嫉妒他人等情况。

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调适

如何改善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异常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学校心理工作者可以让经济困难大学生通过心理调适克服异常心理。要引导学生学会正视贫困,不应该把贫困当成缺点或耻辱,而且贫困往往是暂时的,如果可以让贫困激励自己去奋斗,则可以通过这种考验走向成功。其次,经济困难大学生要学会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尽量融入集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通过各种活动,让经济困难大学生克服自己的异常心理,鼓起勇气与其他人交往,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变大他们的人际交往空间,才更有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才不会出现心理失衡的现象。同时,要教育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会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不足,不用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比较。

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措施

经济困难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畏首畏尾,难以主动与人交往,如果可以改善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处境,就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教导。

1.经济困难大学生人际交往意识和态度训练。经济困难大学生一般容易形成自卑与自尊并存的个性特征,在人际交往上与其他学生相比则显得更加犹豫不决,人际交往态度较为胆怯,也很难鼓起人际交往的勇气。所以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训练中,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训练,让其意识到人际交往是一个双方互动开展的过程,不是单独由某一方决定的;让其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反馈信息取决于给出什么样的交往信息,如果经济困难大学生给予其他同学积极交往的信息,那么其他同学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善意的交往信息,同时给予他们积极的人际交往反馈信息。经济困难大学生要学会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让他们意识到虽然短时间内经济困难的事实不容易改变,但是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其他可以改变的事情上,如个人兴趣上,从而更加自信地进行人际交往。

2.培养经济困难大学生主动人际交往的意识。人际交往主要通过情感纽带,使人们在交往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关系。要使人际关系良性发展,则需要经常性地进行互动,才能加深彼此的了解,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在人际交往中,那些善于人际交往的人一般容易比较尊重和信任别人,而且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同时他们往往具有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真诚,所以在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训练中,要让他们意识到主动交往和真诚的重要性。

3.注重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实践,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对于人际交往的不正确认知是影响经济困难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经济困难大学生往往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容易过低地评价自己,导致社交畏缩,有的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另外,由于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晕轮、刻板效应等,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学校应该组织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认识、探索、接纳和完善自我,这样使他们学会调整与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练习积极的人际交往态度,同时学习交谈技巧,常见的人际交谈技巧包括简单重复和探寻式倾听,以便通过简单重复为深度沟通奠定基础,用探寻式倾听理解沟通双方的诉求和需要、立场等。

4.经济困难大学生朋辈互助体系训练。在心理工作中,可以通过辅导员推荐、心理测评、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让他们通过培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学习一定的心理咨询技巧,建立起朋辈互助的体系后,由他们向全校范围内的经济困难大学生传播心理知识,开展朋辈互助活动。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同质性,导致其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往往也比较相似,所以建立与他们日常生活情境类似的互助情境训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容易放松自己,也更容易把团体活动训练中的收获迁移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朋辈心理互助体系训练中,学习从他人的人际交往中的反馈中调整自己,学习人际交往和交谈的技巧,最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经济困难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我。

参考文献:

[1]陈雯,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8,(16):6.

[2]黄雪梅.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11(32):1368-1369.

收稿日期:2016-11-3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