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真的懂儿童吗

2017-05-30 10:48孙双金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学要求小孩世界

孙双金

一首《懂你》曾经风靡全国。那是儿女献给母亲的歌,希望懂得母亲,理解母亲,陪伴母亲。

其实,我们做儿女的真的懂得母亲,理解母亲吗?未必!同理,我们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真的懂儿童,理解儿童吗?

现实当中,我们有太多的因为不懂儿童而好心办了坏事:

因为不懂得儿童集中注意力时间只有20分钟,当孩子在课堂上开小差时,被老师批评罚站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为不懂得好玩是儿童的天性,老师因责罚学生而被家长责问,甚至闹出人命的悲惨案例,仍让我们心有余悸。

因为不懂得好奇、好新、好挑战是儿童的认知特点,老师套用一种教学模式包打天下,学生因此厌倦语文课堂,语文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这种现象让人痛心不已。

那么,儿童到底是什么呢?

儿童是蒙童,是被遮蔽的学子,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是未开化的世界。古代的“■(学)”字,底下一个“子”字,头上顶着一个长长的秃宝盖,这个“■”就像一个巨大的屏障把孩子遮蔽了。说明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被遮蔽着的人,需要去掉遮蔽,需要启蒙,需要开化,需要智慧的啟迪。

儿童天性好学,他们有一颗好奇心,探究心。他们睁着一双大眼睛发现世界,带着一对大耳朵谛听世界,生就一双小手触摸世界。他们满脑子装满问题,一肚子的“为什么”。他们好奇,好新,好玩,好挑战,我们的教学就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永葆儿童神圣的探究心、猎奇心。

儿童是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世界。他们有无限的潜能,有无限的空间,有无限的生长力。陶行知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正因为孩子有着无限的潜能,因此,我们不能因低估孩子而总在零起点上教学,总是提一些小儿科的、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我们要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让儿童跳两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的教学才是发展的教学,才是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教学。

儿童需要怎样的教学呢?

儿童需要有趣的教学。趣味性永远是教学的第一属性!有趣的教学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喜爱学习;有趣的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投入学习;有趣的教学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让他们乐此不疲,兴高采烈。

儿童需要有思想的教学。“我思故我在”,思维之花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唯有充满思维含量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柳暗花明,拨云见日;才能让学生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儿童需要有故事的教学。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中有生动曲折的情节,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有令人神往的场景。故事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有形象性、直观性和情境性;故事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有曲折性,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故事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寓理于事,少讲大道理,多讲小故事。

老师们,如果我们真正懂得了儿童,我们就能成为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的天使,我们手里就有了教学的“魔杖”,就能像斯霞老师那样独创“童心母爱”,就能像于永正老师那样创造自己的“儿童语文”,就能在儿童世界里演奏出动人心弦的教学乐章。

猜你喜欢
教学要求小孩世界
云小孩(上)
懒小孩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
新高考对“曲线运动”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趋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