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智慧化展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应用研究

2017-05-30 04:28杜奕霖龙维珍覃宏秋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5期

杜奕霖 龙维珍 覃宏秋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展会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级展会的举办大国。展会业的信息化、智慧化转型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导向。文章基于物联网和RFID技术为展会业提供一个智慧化建设的解决方案,构造智慧化展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

【关键词】RFID;展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5-0033-03

1 RFID技术背景

1.1 RFID发展历史

RFID技术的发明诞生于二战时期。当时的英国军方利用RFID技术来分辨雷达信号中敌我双方的飞机。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RFID技术首次被推广至商业应用领域,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产生基于RFID技术的商业产品,但全球范围的应用技术推广开始于2000年代。早期的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单一地点的资产鉴别。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始基于RFID技术研究一种新的方式来追踪和分辨不同地点的移动物体,这项研究内容被业内人士称为开启RFID技术的“第三纪元”。到了2000年代,RFID技术在市场效益和物联网的带动下开启了一个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时代,成为跨行业领域结合的重要物联网技术基础之一。

1.2 RFID技术原理

RFID技术主要有3种类型:无源RFID、半有源RFID、有源RFID系统。一个标准的RFID系统包含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搭载应用软件的主机服务器。

图1展示了一个基本的无源被动式RFID系统工作流程。无源被动式的RFID电子标签信号读取来自读写器。无线射频信号从读写器发出,将RFID标签在无线射频信号场中激活,这时读写器将捕捉到RFID电子标签所包含的ID信息,并将信息发送至搭载RFID中间件的主机电脑。主机电脑将信号进行处理并发送至RFID读写器后,读写器再将处理后的信号反馈至电子标签。通常,无源被动式RFID系统用于短距离的信号读写场景,例如应用于展会门票识别系统。

有源主动式的RFID系统与被动式工作流程稍微有些不同。如图2所示,一个有源主动式RFID系统通常包含一个主动式的RFID电子标签,这个电子标签搭载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并持续地发送特定高频射频微波信号。主动式RFID标签所包含信息量比被动式的标签较大,信息内容可以包含位置信息、物品属性、交易属性等。系统中的RFID读写器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内置的关联式数据库对信号进行比对分析,或远程接入分布式数据库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反馈。对比无源被动式RFID系统,有源主动式系统可以在信号场内同时接收多个RFID电子信号标签,同时它的信号读取范围较无源被动式信号读取范围扩大了20~50 m,并且能源消耗更少。在有源RFID系统中,接收器与主机服务器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远程连接。

半有源被动式的RFID系统与无源被动式RFID系统相似,但半有源系统的电子标签通常也嵌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相比有源和无源标签,半有源RFID电子标签克服了两者的短板,它在通常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进入特定的低频读写器信号范围内才会被激活。因此,相比有源式标签,半有源电子标签能提供更持久的工作时间和定位激活信号位置精度。

2 RFID技术用于智慧化展会的意义

当前,展会业仍处于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展会的管理和服务的关键环节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统计、总结、策划和疏导。需要人力进行重复性劳动的管理服务关键环节主要集中于会中和会后部分。其中,会中部分包含会议举办方对参会人员信息统计(门票系统)、展区流量实时统计、展区导航引流等。会后部分包含参展商对意向观展者的信息采集统计、展位内容吸引度统计等。

目前,会中数据流量采集和疏导主要采取视频监控的形式,通过视频信号上传至管理中心,由会议承办方投入监控人员对会议实时视频进行监控,并将视频内流量信息反馈至现场秩序维护人员进行疏导。这种形式对于现场监控人员仍属于重复性劳动,需要展会方投入大量的培训成本对监控调度人员和现场秩序维护人员进行前期培训,以防止管理制度漏洞造成的突发事件风险。并且,通過人工分析方式数据采集的精度不高,无法通过实时视频图像准确分析出现场人员流量,无法准确预计流量导向并及时进行人员疏导。

同样,对于参展商而言,目前对于观展者的信息采集仍然采取传统形式,由人工进行现场营销和收集信息。参展商需要针对特定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对观展者进行营销和信息采集,势必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并且,这种主动式的营销和信息采集会造成观展者心理上的排斥,对展会效果造成负面的影响。

基于以上展会业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手段对展会现场运营管理、展会流量统计、展会室内导航、展会会后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强化。基于RFID技术打造展会运营统筹平台,可以为展会承办方和参展商都提供一个实时的信息和资源匹配开放生态平台,达到改变传统形式上参展商与观展人员(采购商)的相互交流方式,高效利用和匹配资源,解决承办方和参展商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借助RFID展会运营统筹平台,承办方可以在展会结束后快速地对展会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总结。例如,可以统计出不同展区、不同展览内容之间不同观众流量分布,将观众流量分布转化为内容吸引度统计、展区布局数据统计、展区流量引导规划建议等不同的板块数据分析,有利于展会承办方为下次展会的举办提供决策性建议。参展商可以借助RFID展会运营统筹平台提高上午洽谈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根本上改变意向客户信息采集方式,为参展商提供一个会后展示效果统计平台和综合营销辅助决策平台。

3 平台总体设计

3.1 平台系统架构

平台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2 RFID硬件层设计

如图3所示,基于RFID的展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由RFID硬件层、功能模块中间件层、应用系统层3个部分构成。其中,RFID硬件包含半有源式RFID电子标签、RFID感应天线及RFID接收器。半有源式RFID电子标签由观展人员随身携带,RFID接收器安装在每个展位的展台内部。电子标签包含有人员签到注册的个人信息。为满足不同參展人员的个人隐私需求,参展人员可以通过注册系统选择性填入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单位、意向产品等信息。接收器与电子标签的感应距离可达5~15 m,当观展人员进入展位区域,同时也意味着电子标签进入了RFID接收器所发射的射频信号场中。此时,电子标签被激活,与接收器实现数据交换。

3.3 功能模块中间件设计

展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功能模块中间件层包含RFID标签驱动模块、标签签到模块、展区展位定位模块、展位流量数据统计模块、意向观众信息采集模块。

3.3.1 标签驱动模块

标签驱动模块将对每个RFID电子标签绑定特有的标签ID号码。每个电子标签绑定唯一ID号码,并绑定唯一的人员注册信息。标签驱动模块将对感应到的标签进行分类统计,并且通过接收器内置的计时器对每个分布感应的标签进行感应时间统计。基于不同的感应时间将感应到的标签ID进行不同属性分类,如根据感应时间长短决定将人员分类为意向客户或浏览客户。

3.3.2 标签签到模块

标签签到模块将展会入口感应数据进行上传,可以对注册的观展人员进行统计。模块对接展会承办方财务系统,可以自动生成门票统计数据和财务报表。

3.3.3 展区展位定位模块

展区展位定位模块将对通过展区的所有标签进行感应,分析感应标签的感应时间和感应距离。将感应数据上传至流量导航管理系统,由流量导航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为现场秩序管理人员提供决策辅助建议。

3.3.4 意向观众信息采集模块

意向观众信息采集模块将通过感应标签ID和接收器、计时器统计的标签感应时间进行分析,将标签携带人员定性为意向客户后,对参展人员标签内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分类,并将采集的人员数据上传至营销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3.4 应用系统功能设计

3.4.1 门票财务管理系统

门票财务管理系统对标签签到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参展人员类型和不同的观众级别进行分类统计,为展会承办方生成财务统计数据。展会承办方可以根据财务数据对展会的门票定价、展会规模、展会邀约人群进行统计分析,为下次展会的承办做好决策优化。

3.4.2 流量导航管理系统

流量导航管理系统对定位模块上传的数据进行分析,精确地根据不同展区、不同展位间的流量进行实时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下达流量引流指令,调度现场维护人员和安保人员,预防会场内因人员密集所造成的意外事件的发生。

3.4.3 流量数据分析系统

流量数据分析系统针对各个展区流量分布和展位内容进行数据关联统计,可以统计出不同主题对观展人员的吸引度,为展会承办方下次展位规划和展示内容的划分进行辅助决策。

3.4.4 营销管理系统

营销管理系统将信息采集模块上传的信息进行分类,为展会期间在展位停留的参展人员进行分类评级,并在会后为参展商提供意向客户联系方式,同时为参展企业提供线下营销渠道的基础数据。

4 结语

发展互联网+产业是我国信息化产业建设的关键和政策导向。展会业对信息化、智慧化转型的需求在众多服务业中名列前茅。当前,RFID产业在物联网的带动下呈现爆发式发展趋势,RFID技术结合“互联网+”理念是会展业向智慧化转型的低成本快速建设的技术基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基于RFID技术打造的智慧展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秦敏,赵飞,刘宁.物联网推动RFID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J].通讯世界,2016(5).

[2]熊砚双.基于RFID技术的展会门票电子系统[D].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2006.

[3]So Hyeon Kim,Hyun Park,Hyo Chan Bang.Do-Hyeun Kim.An indoor location tracking based on mobile RFID for smart exhibition service[A].J Co-

mputVirol Hack Tech,2014:1-7.

[4]Yuntian Brian Bai.Debelopment of a Wi-Fi and RF-

ID Based Indoor Location and Mobility Tracking Sy-

stem[A].RMIT University,2016:29-41.

[责任编辑:钟声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