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2017-05-30 09:05赵文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5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新农村建设

赵文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景观设计理念注入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能创造更加美观的乡村风貌,还可以提升居民的审美素养;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规划设计把各种现代化元素有机地植入乡村,推动传统村落融入整个社会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目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5-0169-03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社区和公共服务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建设,带动了一方经济,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农村,通过建筑的技术手段来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成为建筑领域内一个具有社会现实性的问题。

隨着政府对新农村建设越来越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在新农村日益凸显。新农村建设不应重复和照搬城市模式,而是应该结合生态、环境、气候与地域文化、乡村历史等因素,因地制宜,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把环境设计理念注入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能创造更加美观的乡村风貌,还可以提升居民的审美素养;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

1 农村环境规划现状

传统观念中,农村是由普通民居和一些公共建筑自然生成,基本环境能满足农民聚居和活动的功能即可。由于节约和实用的观念,对规划设计的重视不够。目前,农村的很多村庄缺乏规划,建筑规划设计水平不高,建筑景观远不能表现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在一些风景地区,自然环境的优美跟人文环境的凌乱形成了巨大反差,令人遗憾。农村环境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科学规划。盲目攀比建造,杂乱无章,占地面积大。

(2)自建住宅一般都存在质量问题。如通风、保温、采光、承受自然灾害能力等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交通通达性差。住宅随意占地,道路狭窄弯曲,直接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

(4)建筑品位不高,缺乏美感。由于缺少合理规划和造型设计,建筑顺地势而建,包工头按照户主的要求对建筑的空间进行简单的分割,建筑造型基本上千篇一律,缺乏内涵。

(5)缺乏管理。近年来,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土地闲置荒废,绿化面积减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脏、乱、差的环境状况亟待改变。

2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包括了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施设计等内容的学科。它是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一种设计行为。在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人们寄希望于能够通过环境设计来改善生存状况和提高生活品质。

农村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巨大市场和广阔天地,艺术设计无处不在。路灯、栏杆、垃圾箱、停车站等小设施,都可以用独特的设计来展示艺术的魅力。环境艺术设计就是以土木的、建筑的、设施的各种级别的设计来嵌入村镇的各个角落。

(1)整体规划。区域功能布局科学合理,符合人们视觉美感要求。一个村落、一个小镇要有主景建筑或标志物,在体现地区民居建筑语言特点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变化。

(2)景观设计。村民庭院、门头不必刻意统一,保留周边原有的树木与绿化,进行简单的造型处理,恢复原生态景观,做好园林绿化。建筑材料尽量使用本地生产的砖瓦、石块、沙砾、木材等材料,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3)亮化设计和标识系统设计。突出重点,与自然环境和整体设计风格相融合,注重节能。

3 农村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 可持续性原则

在规划布局上,尽量减少对现存格局的破坏,保护现有植被,保护景观的连续性;保护自然系统,如地形、植被、排水系统、鸟类的栖息地等。

3.2 遵循当地的民居传统文化

中国地广物博,各地区都有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文化底蕴,有着丰富传统民居文化。比如,徽州古民居建筑保留完整、风格统一、造型多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新农村的环境设计应尽可能地尊重当地的文化基因,选择符合本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建筑语言,依据气候、地理等条件,使乡村建筑既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凸显崭新的时代特征。

4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设计理念

4.1 实用性与技术性相结合

乡村建筑构成应充分考虑农民的衣食住行,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多功能需求。对于村镇建设的评价,并不在于房屋建筑面积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创造一个方便、舒适、优美、和谐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基本保障,良好的文化、教育、医疗等机构,也是农村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境规划设计,可以推进村庄整治,落实安全防灾措施,实行新能源、新材料与适用技术的应用,加强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节约、和谐、富有特色的新农村。

4.2 保持鲜明的地方个性

乡村因风格各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点,为打造具有地方个性的规划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设计基础。乡村道路、景观、住房等建筑物,在形态上应具有鲜明的地方个性,不可千篇一律,盲目照搬。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突出环保的理念,采用环保、安全的新型建筑材料。同时,注意环境色彩的规划,使乡村景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自然基调色,从不同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例如,桂林市恭城县的红岩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打造生态特色旅游新村,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农业,其规划设计围绕以农耕和果园为主题的农庄体验,依山傍水建造风雨桥、梅花桩、球场、泳池、村道等公共设施,金色的柿子果园与青山绿水为村庄染上浓重的色彩。从2003年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150多万人次,获得了“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全国绿色家园奖”“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成为乡村规划设计与乡村旅游致富的典范。

4.3 借鉴欧洲村镇建设的经验

欧洲的乡村建设有着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部分国家人口过多向城市集中,造成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各国政府开始注重郊区和农村的建设工作。经过发展实践,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成为世界新农村建设的楷模。欧洲的许多小镇,布局严谨,群体协调,各式新老建筑相互并存、相互依托,极具艺术美感。

欧洲村镇的发展历程表明,村镇绝不仅仅是许多个人的集合体和各种设施构筑物的简单组合,而是有其自身固有的秩序,需要通过规划加以维系。规划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项在政策支持下的运动。它设计并指導村镇建设的和谐发展,以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使乡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补充。

5 新农村建设中规划设计的作用

5.1 乡村规划的示范与引导作用

乡村建设要与主要经济支撑产业有机结合,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区分,形成循环生态体系。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景观的扩展,有利于经济的提升。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可以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应注重设计品位,做好乡村社区之间的呼应与连接,为地区整体发展营造优质的导向空间。一个成功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可以为其他相对落后地区提供示范榜样,带动更多的乡村早日走上富裕的道路。

5.2 有助于形成区域凝聚力,带动经济繁荣

规划设计以其前瞻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帮助乡村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明确定位,带动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

规划设计服务于当地自然、经济、人文及社会各类资源,实现同一地域内不同空间层次的拓展,推动乡村社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乡村社区农业现代化,增加乡村社区居民收入,建设充满活力的、与外界紧密联系的开放性的和谐乡村。规划设计把各种现代化元素有机植入乡村,推动传统村落融入整个社会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目标。

6 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为了把居民的住房盖好,更重要的是在建设过程中把农村的环境建设好。要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学的原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新农村建设的原有生态、文化得以延续和再生,达到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的目标。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大形势下,农村的排污问题亟须解决,脱贫工作、发展绿色农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仅仅把外部环境做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问题。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果忽视了乡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势必造成新的浪费和新的问题,农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也将失去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乡村规划设计工作要克服资金不足、设计人员不足等实际困难,对乡村实际情况展开深入调查研究,为规划设计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在改造乡村环境风貌的同时,关注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参 考 文 献

[1]刘沛林.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3.

[2](英)尼克·盖伦特,(英)梅丽·云蒂.乡村规划导论[M].闫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日)吉田慎悟.环境色彩规划[M].郭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黄大金.中国乡村社区化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5]叶梁梁.新农村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6]刘伟国.村庄规划设计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陈泽琦]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新农村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