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7-05-30 14:25曾晓房卜坚珍于立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课程改革实践

曾晓房 卜坚珍 于立梅

摘要在分析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必要性的情况下,对此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改革,以培养学生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实际问题,使他们成为当今社会所需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

关键词食品安全;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0-0247-02

AbstractThe teaching status and the necessity of food security were analyzed, while the innovative reform of combin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was point out,which can cultivate students to deal with the real problems and make them become professionals of food safety in todays society.

Key wordsFood safety;Curriculum reform;Practice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食品的多样化,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焦点话题。“工业明胶”事件、“毒生姜”事件和“染色馒头事件”等备受人们关注。这些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社会培养食品安全专门人才。食品安全学是食品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概括了环境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物质以及天然有毒物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科学问题。该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紧密,可供相关专业广大师生参考。为了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杰出的高校应用型人才,高校教学模式从整体把握食品安全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有侧重点的精选与整合,而且也增设了实验课程和实习[2]。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提出新形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如理论创新、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课程考核的改革,以期改变食品安全学原有教学现状,结合院校实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探索创新,以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经验为各大院校提供参考[3]。

1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1.1陈旧的教学方式

当前一些院校存在食品安全学的课程教学问题。教学内容过时,仅注重理论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也缺乏新意。在课堂上,教师喜欢把课本知识按部就班地教授给学生。没有侧重点的教学虽然能让学生一定程度上对食品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但很难学到精髓,同时也不利于对生产实践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其本质。另外,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当遇到课本中的相关实例的时候,就会觉得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教学环节设计,否则会使授课标题单一化,同时也使授课内容乏味和复杂化,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食品安全学知识。种种问题的存在归根于陈旧的教育观念,学生仅仅作为知识的接收者,缺乏教育的创新[4-5];教学方法也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长期以往,只会加大与培养高校创新性人才目标的差距。

1.2师资和教学基地的缺乏

各大院校食品专业的教师缺乏多样化教学的新意。首先,教师数量不多,大部分教师教学也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并且课程设置过于微观,不少食品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出现重复交叉,使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上课不讲究方法和艺术,与实际生活联系甚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难以使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角色得以实现。为此要求授课教师大胆改革传统授课模式,摸索出真正符合教学规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现在食品安全学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很少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校,实习以及实训教学环节有待完善[6];课程教学涵盖的对象范围较小;对我国食品安全情况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1.3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些食品不合格的问题随处可见,已经严重影响到现代人们的生活。为了能够有效处理社会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高校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只有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给食品安全的未来奉献一份力量,解决好实际问题。食品安全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主要学科,如果学生能深入掌握食品安全学的内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7]。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必须改革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以增强其实践能力。

2食品安全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

2.1理论知识的传授方法

该课程是从食品质量安全的角度探究食物中可能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因素,保证食品的质量卫生和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学科。学生只有掌握了食品安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才有控制和分析食品安全质量的技术,为加工安全和新型食品提供理论指导,进而为从事食品安全领域的工作奠定知识基础。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大胆摸索出符合教学规律、有效的教学方法,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课堂中不仅要传授课本理论知识,同时要增加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相关的内容以及将新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及时纳入讲稿,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討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紧密跟踪学科的动态发展,也获取新资讯,更新了知识。

目前,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8-9]。课上可以串讲一些事例,例如2010年的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事件“卷土重来”,让很多孩子失去生命,并不是因为中毒,而是不良商家提供营养成分不合格奶粉导致的。2011年东莞等地用墨汁染粉条,以普通玉米作为原料,加入墨汁、石蜡、柠檬黄、果绿伪造“红薯粉条”。在讲解食品安全事例时,与课本内容结合,对理论讲解得更加形象。此外,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结合社会问题,教师提出一些开发性题目,如“谈谈你对转基因大豆的看法”等,学生经过一番调研、思考后研讨,寻求最合理的答案。研讨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2.2理论知识的传授形式

院校教师团队应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和专业背景,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互补。教师和工程师在团队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可以使理论、实践紧密结合,便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与方法更新加快,由传统的黑板字教学转变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接收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教师通过网络收集信息资料,制作教学任务有关内容的课件,通过观看视频和图像等形式学习知识,更有利于相互交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食品安全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10]。教师也应该努力理解学生的感受,与学生课下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和学习。

3食品安全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3.1校内的实践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实践课与理论课相结合,也要求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教学法,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堂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课程学习需要增设实践内容,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配备食品安全实验室,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题,按国家标准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选择匹配的仪器设备,然后进行实验步骤的处理与分析,获取最终实验结果、数据。实验过程中,学生作为实验中的主要负责人,教师只需提供实验资料、监督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解答相关的实验问题等。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写出实验报告。另外,可以引导学生校内建立食品安全学会和讲座,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和宣讲,加深对所学食品安全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授课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培养技术过硬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目的[11]。总之,食品安全学的实践教育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培养当前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2校外的实习改革

我国大多数高校食品专业的实习工作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限制,如人力、时间和经费,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校内进行学习或实验,缺少和校外企业或单位的联系。为了突破原有现状,一些地方院校结合食品安全学的内容,带领学生参观有关食品工厂。通过参观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更加形象化的理解。另外,专业实习是高校大学生实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保证。课程团队的教师与多家先进的科研机构和食品企业合作,如与检测中心、食品监督检验站以及农科院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顺利衔接,也使高校科技成果在企业等单位得到转化,同时也增加了各地方院校的教学经费。学生读书期间的实习经历有助于未来的就业,开阔了毕业生就业之路,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4结语

国内外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良事件屡屡发生,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教师只有用先进的理念教育学生,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不断改革传统教育形式,大力发展创造型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用整体思维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相关专业的一门新兴课程,发展和更新课程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从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综合考虑,包括生产原料、加工、贮运以及销售过程中,对其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预防和控制,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保障食品安全[12]。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和思路,阶段性地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和重点,才能培养出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下一代。笔者综合研究了食品安全学的教学现状以及改革的必要性,探索出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方式,教育学生从大的方向进行观察和分析,使他们具备运用整体观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丽玲,侯旭杰.《食品安全检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0(16):117-118.

[2] 杜德红.《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食品安全导刊,2015(34):72-73.

[3] 徐艳阳,王雪松,宋艳翎,等.《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00-101.

[4] 郝文武. 当代中国教育哲学研究:从概念建构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变革[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5-14.

[5] 王超,余英玉,郑剑.《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农技服务,2010,27(6):814.

[6] 赵广河,陈振林.地方院校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7):81-83.

[7] 关荣发,钱月霜,黄光荣,等.浅谈《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J].科技信息,2012(2):23.

[8] 吴崇珍,王宇婷,李玉贤,等.食品安全检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天中学刊,2013,28(2):139-140.

[9] 关荣发,李梦熹,黄光荣,等.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1(34):26.

[10] 徐晓霞.新形势下《食品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01-102.

[11] 罗凤莲,夏延斌,周红丽,等.新形势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農产品加工(创新版),2014(12):77-79.

[12] 王丽,王蓓蓓,桑宏庆.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6,37(6):29-31.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课程改革实践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