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摔跤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措施

2017-05-30 10:48兰阳
体育风尚 2017年2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兰阳

摘要:摔跤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属于一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因此在摔跤运动中容易发生很多种运动损伤,给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对摔跤运动员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类型和频率进行分析,有助于运动员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并实行预防和保护措施,从而尽量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本文对摔跤运动中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措施,希望能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摔跤运动;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摔跤运动需要双方运动员直接用徒手的技术动作,将对方摔倒,这种运动竞争激烈、强度大、动作复杂而且突然,所以在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状况,是一种危险性非常高的运动。对于运动员来说,发生运动损伤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不但无法正常参加训练和比赛,甚至可能结束他们的运动生涯。因此,对摔跤运动中的运动损伤预防和措施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更有利于培养摔跤人才,保证运动员的健康。

一、摔跤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特点

在摔跤运动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常见的运动损伤:

(一)皮肤擦伤

由于摔跤运动对抗性强,而且非常激烈,因此运动员在倒地的瞬间,接触地面的身体部位力度非常大,因此极有可能出现皮肤擦伤的情况。

(二)耳廓损伤

夹颈技术和肩颈的技术是摔跤运动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所以摔跤运动员的耳部经常会出现红肿或充血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挤压和碰撞产生的。如果运动员出现了红肿或充血的状况,则可能导致耳廓的变形和软骨化,因此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处理,以防对耳廓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嘴鼻撞伤

在摔跤运动员激烈的运动中,经常会由于运动员的头部相撞而导致嘴鼻撞伤的情况。

(四)关节损伤

关节损伤是摔跤运动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运动损伤,主要是以关节脱臼和韧带拉伤为主。

(五)腰背肌损伤

由于摔跤运动的技术特点,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要长时间的保持低站姿,这种情况会导致运动员的腰背肌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极容易发生腰肌劳损。

(六)胸肋损伤

在摔跤运动员的平时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跪撑对抗的时候,由于双方互相挤压对方的胸部,因此经常会出现胸腔部软组织损伤甚至是胸肋骨折的情况。

二、摔跤运动中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一)准备活动不足或过量

造成摔跤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训练和比赛之前的准备活动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或者准备活动过量。如果准备活动做的不够充分,那么身体肌肉和神经在没有进入到兴奋的状态下正式运动,就可能造成运动损伤;或者准备活动与后续活动不符合,难以进行有效的衔接、准备活动和正式活动之间间隔较长,导致准备活动的效果减退都有可能出现运动损伤;除此之外,如果准备活动过量,那么运动员在正式运动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身体疲劳。

(二)训练水平不够

对运动员的训练包括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战略战术、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等多个方面。如果训练水平不够,就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例如运动员膝部、腰部、肘部的损伤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关节的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还有一些运动员未能掌握技术要领,在使用技术动作时不够合理,因此造成了运动损伤。

(三)运动安排不合理

一些教练和运动员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在比赛前的某一阶段,持续的对运动员进行大量、高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状态、伤病状况未能及时的了解,这种不合理的运动安排很容易造成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甚至出现严重的运动损伤。

(四)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十分关键,是支撑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基础,但是很多运动员在实际的训练中,身体素质发展不够全面,过早的对运动员进行大力量和大块肌群的训练,忽视了小肌肉群的训练,这样会导致运动员某些部位的肌肉力量不够,在实际的对抗过程中,很可能造成这些部位的损伤。

(五)思想认识不足

摔跤运动员和教练要对这项运动有清楚的认识,才能避免摔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但是目前很多教练和运动员都存在着急于求成的思想,好胜心和功利心太强,而且缺少防伤的意识,在运动和训练中盲目的进行超负荷的运动,很可能会导致运动员的动作变形、技术失误、甚至是运动损伤。

(六)带伤训练或参加比赛

目前有一部分运动员存在带伤训练或比赛的情况,如果在身体受伤之后,没有恢复到能够参加训练和比赛的水平就强行进行训练,就会给原受伤部位造成进一步的负担,导致原有损伤加重,甚至会由于技术动作的变形而造成其他运动损伤。

三、摔跤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措施

(一)充分合理的进行准备活动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与运动损伤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运动或者比赛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运动类型、运动量以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合适的准备活动,从而利用各种身体训练,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和肌体的活动水平,并帮助运动员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减少运动损伤。

(二)有针对性的对易伤部位加强训练

在了解了易伤部位之后,要有针对性的对易伤部位进行加强训练,提高这些部位的机能。例如手部、肘部、腕部和膝关节等部位周围的肌肉较少,因此承受外力的能力较差,所以在运动中这些部位容易出现损伤。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加强这些部位的抗击打能力训练,并强化关节韧带力量的训练、腰部肌肉力量的训练等,从而有效减少这些部位的运动损伤。

(三)合理的进行运动安排

由于不同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易受损伤的部位和承受运动强度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练员要充分了解运动员的自身情况,针对其身体基础素质水平、健康狀况、年龄特点等有针对性的制定运动计划,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变化合理的调整运动安排,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避免出现有运动负荷过重而造成运动损伤。

(四)提高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

在摔跤运动中,合理的运动专项技术动作能够有效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对基本技术的练习,及时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例如头桥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两肩着地,掌握了正确的到底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保护,否则不但不能完成进攻和防守,还会对运动员造成运动损伤。

(五)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素质

摔跤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爆发力、耐久力和基础的力量和速度都是运动员必备的素质,是运动员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同时也是运动员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摔跤运动员日常训练的主要项目。因此要采取多种体系、多种方法全面培养和锻炼运动员这些方面的素质,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肌肉灵活性和抗击打能力以及对肌体的控制能力等,通过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素质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六)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思想意识

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思想意识有几个方面,首先要端正运动和训练的态度,在平时的训练中将预防受伤放在首要位置,并强化其专项理论的学习;其次要提高运动员在危险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平时强化自我保护训练。除此之外,还要对运动员的生理指标进行定期的检测,及时发现运动员的身体损伤,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加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识,能够有效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摔跤运动危险性较强,运动损伤严重影响了摔跤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成绩,虽然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但是通过科学的运动准备、有针对性的练习、合理的训练安排、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等方式,能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延长其运动寿面命,也能够促使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伯坤.摔跤运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措施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15+17.

[2]刘雪波,陈家贵,李霞,黄仁楚.我国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10,31(01):81-85.

(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