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

2017-05-30 22:23邢艳芳
体育风尚 2017年2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高校体育提升

邢艳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校体育对运动训练的重视越来越多。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是让高校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有效提高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熟练。目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虽然有了一定的加强,但运动训练的有效性依然不是很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本文主要是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

传统的高校体育注重的是学生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对运动训练不够重视,导致了高校学生体质普遍较差。体育作为高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加强体育运动训练,同时提高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才能保障学生体质的增强以及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 。

一、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概述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指在体育教练的引导下来开发高校体育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提升其专项运动水平的技能,力求获得优秀运动水平的一种专业组织的训练状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是开展经济体育活动的重要过程,其是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技能的运动水平与成绩,在体育教练的指导下所开展的专业的、有计划的训练活动。

二、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运动训练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视不够,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1)高校体育运动员对体育运动训练不重视。在日常运动训练中,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强度较大,许多高校体育运动员在心里对体育训练是排斥的,恒心和毅力不足,对体育运动训练松懈,导致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不高;(2)体育教练对体育运动训练不重视。大多数高校都存在体育教练对体育运动训练不重视的现象,他们认为高校体育涌动运动只是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没有上升到专业的水准,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大多数都是敷衍的态度。

(二)高校体育运动员心理素质较差

高校体育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运动训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日常运动训练中,高体育运动员的情绪、态度都会对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有影响。如果运动员带着情绪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同时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也很重要,带着消极的态度进行运动训练,不仅对个人技能水平没有提升,还会有反作用[1]。

(三)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高校体育运动员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体育运动员的选拔,目前高校对运动员的选拔是将运动员的体能和天赋作为了核心标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要求;(2)高校体育教练管理制度不完善。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高校體育教师和教练没有明确的区分,许多高校都是体育教师充当体育教练,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对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提升没有任何帮助。

(四)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余训练不重视

目前高校中,体育运动训练注重的是在上课期间的训练,忽视了课余时间的训练。课余训练是指学校组织运动会或者是学生自由训练。对高校体育运动员来说,不仅要抓住课内的时间,对课余时间也应该重视起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对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三、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视

要提升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加强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视。体育运动训练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长久的坚持。加强体育运动训练重视主要有两个方面:(1)加强体育运动员的重视。高校体育运动员要从心里将运动训练重视起来,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在平时付出更多的努力,运动训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将运动训练重视起来,才能更好投入到运动训练中去,这样运动训练才能有好的效果;(2)加强体育教练的重视。体育教练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把运动员的运动训练落实到位,通过自身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科学合理的训练规划,让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上去。

(二)加强高校体育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高校体育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着运动员的各个方面。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影响着运动训练中的各个环节。要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做到:(1)加强运动员情绪掌控。情绪在运动训练中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要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就必须控制好自身情绪,不能让情绪左右了训练;(2)端正运动员运动训练态度。运动员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运动训练的效果。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

(三)完善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要加强体育运动训练管理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完善高校体育运动员管理制度。在选拔高校体育运动员时,要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当做选拔标准。不仅要对运动员的体能进行考核,同时要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进行综合评价,只有符合所有的考核标准,才能成为体育运动员;(2)完善高校体育教练管理制度。首先要将高校体育教师和教练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体育教师就是教授体育专业知识的,体育教练就是负责专业运动训练。其次是加强体育教练队伍建设,许多高校中体育教练的数量是非常少的,缺乏专业的教练指导,对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有很大影响。最后就是加强体育教练在运动训练中的专业指导和合理训练规划的管理,这样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有效性才能有很好的提升[2]。

(四)加强高校体育课余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不仅要抓住课内时间进行,同时也应该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加强课余运动训练主要表现在:1.学校要定期举办运动项目,这样运动员可以更多的参加实践活动,将运动训练的效果在体育活动中展现,从而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运动训练中才能有针对的进行训练;2.高校体育运动员也要加强对课余时间的利用,运动训练的效果是需要长久坚持和不断训练的,因此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对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3]。

四、结束语

通过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的研究分析,要提高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就必须将运动训练重视起来,同时要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完善的运动训练管制度中,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参考文献:

[1]钟梅.浅谈如何提高运动训练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4,4(4):28-28.

[2]钟兆祥.浅析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J].当代体育科技, 2015(1):236-236.

[3]吴立彬.提高高考体育训练有效性的策略[J].学苑教育,2016(22):14-14.

(作者单位:宁夏体育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高校体育提升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