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体育激励教学法

2017-05-30 22:23羌建华
体育风尚 2017年2期
关键词:激励评价

羌建华

摘要:激励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具有鼓励性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并不失时机地因时、因人、因事地采取其它激励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使更多的学生在四十五钟内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本文作者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畅谈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尝试激励教学法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激励导入;目标展示;细节激励;心灵相约;激励评价

激励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具有鼓励性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并不失时机地因时、因人、因事地采取其它激励方式和手段,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使更多的学生在四十五钟内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终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那么,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如何践行激励教学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激励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初中体育新课导入时,既可以采取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导入,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和激励法导入,而教师采用激励法导入新课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身心特点,用激励性的语言讲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我在执教“游泳”一课的导入时,就简明扼要地口述了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毛泽东同志在七十高龄时,与一群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畅游波涛汹涌的长江,并精彩表演了“漂浮”的妙招,当时伴游者纷纷举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许多学生顿时竖起耳朵、瞪大眼睛聆听着这个故事,虽然故事讲完了,但同学们还是意犹未尽,并立即投入到学习游泳的知识中去,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再如,在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我先讲述了“长跑”的练习内容,许多学生连续发出了“嘘嘘”声,面对此景,我就风趣地说:“我虽然不是当年的诸葛亮,但早已晓得你们会发出这种哀叹声,究其原因就是你们怕吃苦呀!”话音刚落,有些学生连连点头认可老师的猜测。于是,我趁热打铁,讲述了“东方神鹿”王军霞通过刻苦训练创造体育辉煌的故事,同学们深受启迪,感慨万千,使他们在心中坚定了吃苦耐劳的信心和决心,为长跑训练夯实良好的思想基础,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练习效果。

二、目标展示,激励学生学有所获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展示三维教学目标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教师在展示课堂教学目标时不能采取命令式的口气,否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步入心理误区,误认为即使高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也是为了老师的“教”,他们的心境普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状态,从而不能凸显主体地位;学生“学”得乏味吃力,教师“教”得劳而无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强制性的教学手段,那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机会,课堂达标率不够理想,即使部分学生完成了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心理上是很不平衡的。因此,我们只有采用激励的方法展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树立责任感和荣誉感,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譬如,我在执教“跳山羊分腿腾越”这一内容时,先简要的进行了讲解示范,然后直接提问:“本堂课要求大家完成我刚才示范的动作,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啊?”虽然只是寥寥一句的提问,但取得了推波助澜的激励功效,大部分学生不仅愉快地接受这一学习任务,而且轻松地学会了分腿腾越动作,就连少数技术动作有困难的学生也主动请同伴帮助,力争完成老师提出的课堂学习目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双杠”教学中,由于初中生往往出现“掉杠”等意外事故,导致不少学生(尤其是女生)产生惧怕心理,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教师应该从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入手,诸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双杠”训练时,我就为学生设置较低要求的学习目标,让全体学生都能觉得“很容易的”、“我能行”、“我是最棒的”,从而逐步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勇于挑战自我,踌躇满志地期待完成深层次的学习任务。

三、细节激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训练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命运。”所谓细节激励,就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宗旨。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具有激励性,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示范动作正确优美,把健康美、语言美、动态美、造型美和节奏美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逐步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教师激励性的动作和语言,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搭建师生互动的情感桥梁,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譬如,在男女生分别进行1000/800米长跑训练时,我往往以“好棒啊!”“加油!”等语言予以激励,有时还高高翘起大拇指或双手鼓掌予以鼓励;当学生因操作失败出现悲观情绪时,我就鼓励道:“坚持就能胜利!”“只要扬长避短,就能获得成功!”这些鼓励性的语言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断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指出:“教学的艺术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可见,初中体育教师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语言和动作等细节,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探索,甚至产生师生情感共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条件。

四、心灵相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初中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对体育活动一般比较喜爱,但由于种种原因,少数学生失去了参加体育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往往产生隔膜。为此,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是一线教师务必担当的任务,必须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努力构建平等、和谐师生关系。譬如,我在平时善于通过幽默风趣和富有激发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而且对稍有进步的一般学生也要予以适度的的肯定或赞许,使更多的学生不断增强克服苦难的信心,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五、激励評价,有效巩固学生的新技能

反馈与评价是课堂上的压轴戏,教师通过当堂检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以便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及时调整教学措施,有效巩固学生的新技能。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与课堂同步完成,因而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正确的反馈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优劣的等级标签,学生的积极性几乎被抹杀了。因此,激励教学法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既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有又要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深受启迪,学有收获,感有所思。

激励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既能使学生注意集中、兴趣浓厚、情绪热烈,又能激励学生自觉抵御外因素的干扰,克服自己的内心杂念,沿着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航向顶峰破浪的前进。但愿大家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激励评价
小学生社团活动“激励评价”的实践与探究
探究学习给初中英语语法课教学带来活力
论中职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妙用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
浅议激励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让激励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