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反思

2017-05-30 22:34刘双花
体育风尚 2017年2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反思学科

刘双花

摘要:现阶段,我国不同种类的大专院校在进行体育管理学专业及学科设置时,已经突破了单一化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但是,在体育管理学科和专业理论基础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体育管理学的定位问题入手,对其建设策略展开了分析,有利于促进体育管理学科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反思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对体育事业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作为体育事业中的基础,体育教育事业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体育活动的不断推广,人们对体育服务、管理等有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对体育管理学的学科及专业建设引起重视,跟随社会教育的改革,进而实现体育管理教学理念的建设。

一、体育管理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归属不明确

在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学科、专业目录,其中将公共管理学归类为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中还包含行政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社会保障以及社会医学等,但是体育管理学科并没有被归纳其中。作为本科教育中被看作教育学的学科,体育学中包含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等,与公共管理学一样,仍然不包括体育管理学。大部分院校在开设体育管理专业时,基本上依照社会体育学科目录规定管理方向,也有一部分是按照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目录,导致体育管理专业缺少准确定位。

(二)专业设置呈现新趋势

基于学科结构,它能够将一门学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映。如果从体育产品特点进行分析,在保罗·萨缪尔森从竞争性及排他性特征的基础上可以体育产品分为私人产品、公共资源、纯公共产品以及可收费产品等。而生产组织形式也可以进行划分,分别为公共管理学和工商管理学。比如,某体育院校在2010年于国内体育院校中成功申报休闲体育管理专业,使该院校的专业设置由私人产品转变成为了公共产品。从管理资源角度分析,组织中的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以及时间等,上海体育学院就从该角度出发设置体育信息管理学科。由此可见,不同院校所设立的体育管理专业也有所不同,突破了体育学范围,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定位[1]。

(三)外界给予的学科定位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頒布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体育科学融进了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其中主要包括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以及体育史等。直到1997年,体育学被纳入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同时成为了体育社会科学的代表。如果在教育部门对研究生的学科分类,可以将体育学看作是社会科学门类中的一个学科,而体育管理学则是二级学科。

二、体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思考

(一)明确专业门类,制定课程标准

为了实现体育管理学科及专业建设,需要对管理专业的学科门类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分析我国市场需求及美国体育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得出我国体育管理专业应该属于管理学科门类,并作为基础专业而存在,不属于特殊专业。如果将体育管理定位为特殊专业,会降低其稳定性,而且还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被取消或调整,很难受到社会关注,不利于体育管理专业的发展。此外,要制定体育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实现高校体育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防止出现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的结构不合理情况,这也是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关键。

(二)加强内核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从体育是一种活动的角度入手,发现体育管理学可以分类为体育产业、竞技体育以及体育教学,这些活动无论是否具有公益性、是高素质活动还是普通的健身活动,都可以在其中融入人本原理、效益理论等。此外,还可以发现经济、宣传以及行政等管理方法在体育管理专业得到了有效应用,甚至一些教师在体育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内容与体育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体育管理学科而言,其内核就是体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其中不仅包含人文精神、文化内涵,还包括管理学的学科理论。近年来,国外对体育学与管理学理论的挖掘已经成为公共事业、政府进行团队管理的关键性依据,所以,在体育管理学科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内核建设,进而提升体育管理学教育水平[2]。

(三)注重辩证关系,强化教学管理

体育活动能够人类的自身需求就发展实质展示出来,其中还包含着人类的追求和梦想,有很多社会价值,都能通过体育活动来传递,如力量美、沟通及理解等。对体育活动进行参与和观看,不断能够充分体验活动情感,还能享受人体潜能爆发的喜悦,但是也有失败之后的沮丧。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文化、社会境遇、政治条件以及制度框架的不同,都对人类身体运动规则起着约束作用,甚至规定着人们的心灵感受。另外,一些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有着直接影响,关乎着社会的发展,将先进技术融入到有组织的竞技体育中,能够重点强调社会政治及道德的认同,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体育活动,与政治、文化、经济等现象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体育社会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体育管理、经济研究平台,而且也展示了两者的辨证关系,对促进体育社会学及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事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体育管理学在学科及专业建设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管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超出了教育范围。因此,加强体育管理学科及专业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明确专业门类、制定课程标准,加强内部建设,这样才能促进体育管理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红.我国体育管理专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育学刊,2014,21(03):84-87.

[2]王学实.我国体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06):92-95+100.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反思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