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宋江阵”校本开发与传承的实践研究

2017-05-30 22:34颜波元
体育风尚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颜波元

摘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校以此为契机,确立“小学‘宋江阵校本开发与传承的实践研究”课题,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课题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时代的要求,挖掘“宋江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拓展南拳教学内容,探索新时期南少林武术传授方式、途径。实践证明:“宋江阵”的训练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我校的一项办学特色,我校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传统武术学校。

关键词:宋江阵;传统武术文化;开发与传承;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宋江阵源于明末清初。当时泉州不少义士支持郑成功反清复明,受到清政府打压。这些义士遂以迎神赛会化妆表演形式,保持练武习俗和武术套路,于是,在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传统节日里便出现了一种以装扮水浒英雄好汉108将参与踩街表演的队伍,即“宋江阵”或“套宋江”。后来,宋江阵逐渐成为我国福建省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颇具当地风味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宋江阵为闽台社会所独有,宋江阵传自福建,目前却在台湾比较盛行,以台南、高雄两县市最多,最具有盛名的首推高雄县内门乡宋江阵,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台湾保留了大量且完整的阵式,而宋江阵发源地泉州,有些套路和阵式却已经佚失。近年来,随着闽台文化交流的开展,台湾高雄等地反哺指导厦门、泉州等地宋江阵,使宋江阵得以重现在闽南。

目前,在闽南地区还保留“宋江阵”排练的队伍仅16支,而在宋江阵文化发源地泉州,宋江阵的传承却仍多是村或武馆自发组织,宋江阵校园传承还处于起步阶段,泉州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对民族文化瑰宝宋江阵知之甚少,“宋江阵”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泉州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迫在眉睫。

2006年5月起,鲤城实小一直致力于南少林武术(五祖拳)的传承,开发了南拳校本课程。武术文化走进了鲤城实小的校园,师生一起练南拳,创编南拳课间操、《南拳》教材,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经验。为了过进一步挖掘南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江阵”,学校在市武协的帮助下迎来新的契机,频临失传的文化瑰宝“宋江阵”在鲤城实小引来了复苏的曙光。

鲤城实小将“宋江阵”引入校园,以学校为单位,在三年级学生中挑选一批学生组建 “宋江阵”,在资源挖掘、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程实施以及演练和表演中传承、传播宋江阵文化。宋江阵进校园能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立德树人,弘扬武德,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推进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使全校师生对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运动赋予了持久的热情,爱如养心、习武健身的意识和习惯源源不断进入师生血脉。“宋江阵”的组队也是对挖掘历史文化,传承民俗文化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宋江阵作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校园,未来也将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小学“宋江阵”校本开发与传承的实践研究

课题确立后,我们发现实施难度大,师资有限,专业知识有限,学校资源利用有限。没有现成的教材,动作设计也需要专业人员参与,在课题组面临重重困难之际,学校领导进行前瞻性的指导和宏观的安排,一方面,号召课题组成员全力打造,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与泉州武术协会联合,实现武术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嫁接,使课题顺利地进行了创新性、实质性的研究。

(一)提高师资水平,开发适合小学生演练的“宋江阵”器械、阵型和套路,为课题奠定基础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中华武术讲究的是功底,强调的是精、气、神。为了能向学生传递“宋江阵”的真谛,课题组体育教师凭着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克服酷暑和家庭困难,利用暑假和双休日,到老拳师家,拜师学艺。面对老师严格的超强度训练,课题组教师克服伤痛,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终于在短时间内使自身的技术有了较高的提升,为课题实施提供保障。

“宋江阵”阵形、器械和套路动作的的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直接关系着课题实施的成败。我校聘请泉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徐清辉老师和泉州市武术协会秘书长、五祖拳传承人张晓峰为课题顾问,直接在徐老师和张老师的主持下研发。功夫不负苦心人,在课题组教师齐心协力下,终于完成了“宋江阵” 器械(锄头、耙、藤牌、双拐)和套路动作的纸质校本教材和电子教材的开发,为课题实验创造条件。

(二)巧设平台,开展实践活动,使课题实验得到升华

现代教育认为给学生多大舞台,他就跳出多美的舞蹈,课题的实验给师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同时课题的内涵也在平台中得到积累、拓展和提升。

1.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每周开设一节“宋江阵”校本课程,让学生能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教师一点一滴地将“宋江阵”文化灌溉到学生的心田,将“宋江阵”文化的种子播撒于孩子们的心中。

2.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以心动促行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宋江阵”文化。我们真正把“宋江阵”作为文化来开发,开展了“宋江阵”征文征画征集感言活动,“我与‘宋江阵”演讲比赛,创设了浓郁的“宋江阵”校园文化氛围。我们积极创设了师生与其它国家南拳选手交流的平台,在各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中雄健的“武”姿,和谐的节奏和振奋激扬的音乐,令师生们真切的触摸到“宋江阵”文化的脉博,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宋江陣”文化气息弥漫到校园的每寸土地上。

(三)链接生活,拓宽练习渠道,培养自主锻炼的品质

在实验中,我们认识到教师不应是“授之于鱼”,当辛劳而收效甚微的老师,而应是“授之于渔”,教导孩子拥有健康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健康观念。我们让学生将“宋江阵”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在家里练习时给父母亲戚作表演,教父母学“宋江阵”套路动作,使“宋江阵”成了家庭成员交流的纽带,增进家庭生活的和谐。我们树立以“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服务,拓展和引导学生练习和学习的领域和空间,丰富学生自学成才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许多同学主动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武术方面的书籍,与武术有关的书籍名列校园流行书籍排行榜的前列。

(四)优化教学,发扬创新精神

课题实施的主阵地在于课堂,它是师生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正确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生成过程。实验教师进行以下几点创新教法的探索:

1.实验教师将南拳动作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玩中学会动作,在自由切磋中增进对武术动作运用要领的感悟,激活学生创编动作的智慧和热情,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享受学习的快乐。如:创设一个游戏情境,用三个相克的动作进行比赛。

2.实验教师将南拳的动作进行分解并儿歌化,让学生更快掌握动作要领。如“掀手冲拳我们都是好朋友,左臂抡一抡,比比手臂粗,右出拳,左出拳,大家一样粗,放下手臂排排队”等。

3.实验教师将武德教育融到课堂中,将武德教育以小笑话或故事形式表现出来,引发学生对学习武术目的的思考,开展小辩论会,使学生在欢笑中学会武德,在讨论中明白事理。

(五)科学实施试验,实事求是的印证

在实验初,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采集数据分析。评析课题实施前的情况。通过阶段的试验,再次采集数据和调查,进行对比,达到课题的预期目标和要求,收到良好的试验效果。

经过实践证明“小学“宋江阵”校本开发与传承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符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办出特色学校的要求,符合体育课程“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目标要求,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健康生活一辈子”。是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能较好地体现体育课程的价值,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江阵”必将开出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兴.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育论文[M].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5.

[3]小学体育教学实用手册[M].中国体育学校杂志社,2002年增刊.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