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17-05-30 22:34刘德军张兆龙
体育风尚 2017年2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融合体育

刘德军 张兆龙

摘要: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从而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动。产业融合与产业分工成为当前产业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是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市场、资源、技术等因素推动着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动态发展。体育与旅游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本文从当前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产业融合;体育;旅游产业;研究

產业融合是不同产业相互渗透,最终融合为一体,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实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推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产业融合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合理化调整,提升体育产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效益。如何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讨论。

一、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

产业融合是一种新业态,它涉及到对现有的商业模式的改变,甚至会对整个社会的商业秩序产生影响,当然所谓的影响,有好有坏。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没有确切的概念,我认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就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共通点的相互交叉,从而逐渐使原有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具有发展为一体的一种产业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跨产业需求的形式。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载体就以体育和旅游为支撑,并且体育和旅游两个领域本身就有界定边线模糊、领域包容性强的特点,加上外界环境的有关因素对体育和旅游的推动力。因此,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与新领域相互融合。

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一般会有横向拓展融合、延伸交叉融合两种形式。横向拓展融合主要是指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两者融合之后,再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在横向拓展融合过程中,原本毫无联系的产业概念结合起来,新形成的综合性产业就会具有更强的发展内涵,更强的产业增值能力。延伸交叉融合则是体育与旅游产业的经济活动的功能互补和价值延伸来完成的融合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产业边界,使不同的产业边界进行新融合,形成了新型的产业体系。

二、体育与旅游产业当前的发展特点

(一)体育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体育旅游产品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最直接体现。我国的体育旅游产品生产能力不断上升,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品类,丰富且呈多元化,能够满足人民大众体育旅游所需的产品数量非常庞大。并且我们的很多旅游项目逐渐的跟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出了带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体育度假区、主题公园、露营地等,都会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活动。

(二)体育旅游场景多样化

我们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体化发展模式,任何事物之间都会产生相应的关联性。重大体育事件总会带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现在的体育旅游产业都属于事件型带动。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便捷性,旅游网站上经常会有旅游产品提供给市场,包括观看性、欣赏性和参与性的体育旅游。在整个活动中,有时会有世界级的顶级赛事,有时会有小众的景点,不尽相同。同时他们还会提供住宿、餐饮、计程车等便捷服务,从而推动着整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体育旅游消费群体广泛化

在体育旅游的整个经济文化活动中,企业白领在体育文化产业方面的消费能力最强,他们就是体育旅游产业的主力军。尽管企业白领消费占比最大,但是他们不能代表体育旅游产业未来的趋势。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学生群体,年轻群体对体育旅游或生活方式上面受到个人资产配置影响,消费能力较低,但是我们要激发着一类潜在消费者,也许他们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三、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体育健身休闲业+旅游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体育旅游的需求增大,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欲望加强,催发了我国旅游业从原来的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换。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差距就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的发展模式,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休闲度假旅游体系,而我国仍然处于转换期,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体育旅游发展经验。从发达国家的休闲度假类产品结构上看,运动类的休闲与度假产品占主导地位的。

国外比较推崇滨海运动、冰雪运动和山地户外运动这三种休闲度假游产品。运动休闲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往往局限在中高端的产品定位,主要还是通过相关体育课程指导、体育副产品销售等体育产业要素与旅游产业中的酒店、饮食、娱乐等旅游产业要素进行简单的融合,进行产业价值生产链的重构所形成新的价值创造。

(二)体育竞赛表演业+旅游业

体育竞赛表演业+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一般有观赛型体育旅游和参赛型体育旅游两种类型。观赛型体育旅游模式主要是为专业化的大型体育赛事为主要的载体吸引消费者的方式,吸引大批旅游者去举办地旅游观赛,发挥粉丝效益,带动当地的体育旅游产业创收。参赛型体育旅游模式一般是在职业化程度不高的赛事项目,推出带有旅游性质的主题来吸引特定旅游人群,加强体育项目与消费者的交互,让其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潜意识里增加好感度,间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体育场馆服务业+旅游业

体育场馆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即是体育场馆在满足本身的需求条件下,进行体育旅游开发的多元化业态,将体育场馆的运营维护与体育旅游结合起来,增加体育场馆功能。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后,标志性体育场馆将会保留,而这些标志性的体育场馆也会成为城市的参考物,我们可以尝试开发为旅游观光点,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体育旅游产品。

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深度问题

我们很多人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联系和客观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完全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当做两个分离的个体,把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将它们完全割裂起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缺少联系的思想和发展的理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进行概念的结合,而是对两大产业的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人才体系、管理水平等一系列重構和再造,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时代任务,需要我们加强思想意识方面的认识。

(二)制度问题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强有力的主导,这就需要国家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体育旅游产业一般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活动。虽然国家主导下的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有优越性,但是还会导致体育旅游产业产生行业壁垒,阻碍着融合的进一步进行。我国的某些地方的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存在交错时,行政管理往往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个分散的行政区域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各行政区域为维护自己的的利益,可能会设置行业壁垒,导致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过于狭窄,过于固定,不能促进整体的融合进程,不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

(三)定位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会激发我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也会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所以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职业差异等,所以产生了体育旅游需求差异的状况。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其发展,过大的成本就把体育旅游产业推向了高价格的高端产业。只有较高收入水平的的人才会有能力进行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减少了一般人群的接受能力,直接减小了体育旅游市场的拓展,影响效益回报。

五、促进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体育旅游产业专项产品的开发能力

加强体育旅游产业专项产品的开发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结合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实际,结合旅游者的需求,进行目标受众的细分,灵活的变通开发。体育旅游产业转向产品的开发本身就呈现着复杂的特点,所以开发存在着一定的外延性和模糊性。需要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努力协调好相关的行业与活动,从而有效的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的凝聚力。

(二)制定有效的政策

任何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都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制约。首先是政府减轻管制的力度,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政府减少自己所制造的行政壁垒,还要管控好社会上的壁垒,引导相关的行政区域进行友好的融合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间的互利共赢。同时还要制定完善产业融合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不仅要保护好体育旅游产业的融合还要鼓励融合。

(三)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

我国的企事业单位的休假制度不断地调整优化,人民大众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从而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市场有着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旅游者对体育旅游文化的需求,市场就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创新思路。通过不断的创意、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建立新的营销思路,通过产品将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表现出来。抓住休闲时代大众生活的契机,使创新性体育旅游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六、结语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会为促进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有正确的政策支持,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是我们需要提高思想认知。我相信在体育与旅游产业逐步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会越来越紧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也将会有更广阔的平台。从而使体育旅游产业融合能够得到强劲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毅清,杨中民.产业融合视角下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09-113.

[2]张晓白.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体育时空,2015(21):109-110.

[3]刘晓明.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5):59.

[4]陈炜,杨蕾.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5(13):122.

[5]叶晨曦.河南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4):29-30.

[6]夏兰,王娟,刘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机制、模式与对策[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5):86-90.

(作者单位:刘德军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张兆龙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产业融合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2016体育年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我们的“体育梦”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