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渔学术小传

2017-05-30 10:48华明
关东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同济大学

华明

王晓渔,20世纪70年代末生于安徽,文艺评论家、文史学者,主要从事诗学和思想史研究。

1992-1995年,高中时代长期逃课,在家读书写作。

1995年,被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科基地破格录取,逐渐明确以文学批评为业。

1999年,获文学学士学位。考入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开始撰写文学评论。

2000年,陆续在“思想的境界”“橄榄树”“文化先锋”“世纪中国”等网站发表文章,《卫慧:肢体表演或文字秀》(2010年由早稻田大学高屋亚希教授译为日文)、《文学麦当劳里的匿名写作者》等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担任“文化先锋”版主。

2001年北京崔卫平家中(前排左起朱琺、王晓渔,后排左起任晓雯、崔卫平、张闳)

2001年,在《上海文学》《东方》《二十一世纪》发表文章。在“诗生活”开设评论家专栏。在《南方都市报》开设书评专栏,此后陆续在近20家媒体开设专栏。

200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兴趣由文学领域扩展至思想领域。

2003年,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思想史上的个人、社会与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担任“世纪沙龙”版主。

2004年,入选《文艺报》“当代青年批评家实力展”。在《人民文学》开设随笔专栏,《皇帝、书写与时间》获《人民文学》“萧山杯”优秀散文奖。在《南方周末》发表《从精神家园到精神病家园》,该文后收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拓展读本》。

200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获郑州大学中文系、《南方周末》副刊部任职邀请,曾于《南方周末》工作约一月。7月,与朱大可、张闳、张念同时入职同济大学,成立文化批评研究所,同时供职于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

2006年,出版文学评论集《文化麦当劳》,《中华读书报》等刊发书评。《精英和大众的“二人转”模式》被评为《中国图书评论》年度优秀书评文章。

2007年,出版博士论文《知识分子的“内战”》。入选《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栏目。与成庆、苏小和、戴新伟发起创办电子读物“独立阅读”,持续七年,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被中国互联网协会、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评为2006年度“社会责任”优秀中国博客。参加澳门利氏学社“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个人与社会”研讨会,论文《从红色理想到血色浪漫》后被译为英文,收入Belief,HistoryandtheIndividualinModernChineseLiteraryCulture(CambridgeScholarsPublishing,2009)。

2008年,被聘为同济大学副教授,此后先后担任哲学系美学专业、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9年,參加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欧亚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汉语诗”研讨会。

2011年,应邀访问早稻田大学,并发表演讲。出版《重返公共阅读》,主编“独立阅读书系”,该书系获得海内外关注,至今共出版三辑12本。

2012年,入选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华盛顿特区、纽约、波士顿、明尼阿波利斯、旧金山等地。

2016年,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访日,担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客员研究员,并在东京大学发表演讲。出版读书札记《雪夜闭门》和译著《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后者被评为第二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书籍。

猜你喜欢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同济大学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中文系何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发展教育,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读中文系的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