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分析

2017-05-30 12:25张晓勇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时事政治社会化理论课

张晓勇

通过对京、津、沪、粤等15个省区的大学生进行网络以及现场问卷调查,较全面地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政治社会化的现状。调查显示,经过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不懈的努力,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流继续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表现为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政治态度端正,信念坚定,参与意识逐步增强等。但与此同时,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关注时事政治,但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密切关注近年来的国内外时事政治,特别是党的重大会议和决策、社会经济、国家安全和官员腐败等重大社会问题。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有32.79%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有48.60%的学生表示“有时关心”,表示“从不关心时事政治”的大学生只占0.93%。此外问卷显示,有92%的学生表示“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党的十九大;在“台湾问题”上,有87%的同学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从以上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政治敏锐性,对社会时政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密切关注,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

当前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引導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然而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之下,部分大学生用功利主义色彩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这些知识对就业没有直接的帮助,从而产生“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调查显示,目前有19%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对当代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于“你是否读过马克思主义著作”这一问题,有28.5%的同学回答“从未看过”。这都表示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偏见甚至是逆反心理。

二、 政治态度端正,但政治情感存有困惑

一个人的政治态度可以体现出他对现有政治体系和政治变革的认同、支持的程度,表现为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对政治客体及政治现象的评价和认识。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政治态度端正,具体表现为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度认可改革开放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能够乐观评价当前的政治局势。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定性的特殊阶段,社会阅历较浅,政治心理还不够成熟和稳定,政治情感缺乏连贯性,情绪波动较大,时而满腔热情,时而心灰意冷。这种不稳定的心理体验导致许多大学生政治情感上存在困惑,摇摆不定,容易受外界社会现象的影响,当遇到积极因素时政治情绪高涨,而碰到消极因素时政治情绪冷淡。因此,受这种矛盾情绪的支配,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情感上容易出现“两极化”的现象,这对大学生健全政治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

三、政治信念坚定,但理想信仰危机潜伏

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连续的跟踪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普遍保持較为乐观的态度,大部分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信念日益稳定。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学生对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社会目标认同度越来越高,对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思想信仰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信念较为坚定,对国家的发展前景抱有较高预期。

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又存在着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淡漠,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甚至是信仰危机的现象。而受社会实用主义和某些失范行为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功利性严重等问题,甚至出现了信仰“空白”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四、人生价值观健康,但政治价值取向趋功利化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等做出的评价和看法,它是决定人们行为的心理基础。同样,从理论意义上来讲,政治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各种政治活动和现象做出的诸如美与丑、善与恶等价值判断,根据这些价值判断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治行为。大学生们正处于价值观定性的重要阶段,目前社会和高校形成合力,通过一系列教育措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提高民主法治观念、坚持自由平等原则、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所以,目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受到市场经济求利性以及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政治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政治取向也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他们把有用与否作为对政治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和参与的唯一标准,例如某些大学生入党的唯一动机就是增加求职的砝码,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无用”,因此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活动的参与保持冷漠的态度,这些都是政治价值取向功利化的表现。

五、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存在盲目现象

目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也逐步增强,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入党积极性不断增强,高校中学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加;青年大学生主动深入农村基层,不仅锻炼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帮助了有困难的社会成员。以上现象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也说明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虽然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现象。例如新生入学不久,在参加各类选举活动时,没有充分了解候选人情况就盲目选举;报名参加校内的一些社团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种盲目性和盲从性。这些现象说明了即使当代大学生对于一些政治活动有一定的参与意识,但有时政治鉴别力不够,缺乏理性分析,目的性不够明确,容易造成人云亦云,随大流的盲目现象。

猜你喜欢
时事政治社会化理论课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如何利用时事政治增强高中政治的实用性
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高中时事政治教育:意义、原则与方法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