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生涯》与安部公房早期人本主义美学

2017-05-31 08:30叶从容
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物化

摘 要:《诗人的生涯》可视为安部公房小说研究的入门式文本,其包含了安部公房文学思想的最主要的主体性特征,显现了早期安部小说美学之基本特征,为解读作家的创作思想及其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关键词:《诗人的生涯》 超现实主义 物化

安部公房(1924—1993),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在小说、戏剧、诗歌、摄影等艺术领域俱有建树,为日本战后第一个现代派文学流派“战后派”的重要代表、20世纪日本先锋文学的标志性作家。在数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安部公房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探索日本文学发展的新方向,其丰富的创作成果和深邃的文学思想已成为日本文学的宝贵财富。

安部公房生于日本,曾定居中国十几年,二战后返回日本。早年的安部公房主要以小说闻名,1947年出版处女作《终道标》后佳作不断,《红茧》(1950)获日本战后文学奖,《S·卡尔马氏的犯罪》(又译《墙》《墙壁》等,1951)获得日本纯文学奖项“芥川文学奖”,从此声名大噪。其后出版《砂女》(又译《沙女》《沙漠之女》等,1962)、《他人的脸》(1964)、《燃烧的地图》(又译《燃尽的地图》《焚毁的地图》等,1967)、《箱男》(1973)、《樱花号方舟》(1984)、《袋鼠笔记》(1991)等长篇小说及一批中短篇小说集。此外,安部公房拥有多方面的才华,除去小说创作,他精通戏剧、摄影,喜欢写诗,曾出版诗集、文学评论集,在陶艺、舞台设计等方面亦取得成就。1975年,他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文科学荣誉博士称号,1977年获推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名誉会员。

安部公房被誉为日本第一代国际性作家,有“日本的卡夫卡”“异端作家”等别称。他的作品难以解读,也难以被归类,异端的思想和另类的写法往往使不少读者望而却步。然而这并不妨碍他拥有同时期大多数日本作家所难以企及的国际知名度,其作品在东西方读者中都有较大知名度,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现代日本文坛一位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大师级文学家,被誉为与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三足鼎立的“代表日本现代文学最高水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1}。安部公房以其天才的创作成就了20世纪日本文坛前卫文学的高峰。在他过世后,未完成的遗作《飞翔的男人》发表,引发读者抢购;早年创作的小说《天使》轶文被发现并发表,引起轰动和热议。2013年,安部公房逝世20周年之际,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还重新排演他的戏剧。安部公房文学的魅力已然穿越时空,他仿佛从未远去。

《诗人的生涯》(1951)是安部公房早期的作品。相比其成名作《S·卡尔马氏的犯罪》,这个作品并没有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该文本包含了安部公房文学思想的最主要特点,显现了其早期小说美学之基本特征。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贫困交加的母亲加班加点地纺线,原料用尽后,她自己的身体竟变成纱线,被纺车吞噬,然后被纺成毛线。母亲的血肉之躯纺成的毛线被人织成毛衣叫卖,但穷人都买不起,富人又买了高级舶来品,只好廉价送进当铺。寒冬季节,街上的一切都被冻凝固了,包括所有生物,饥寒交迫中为穷人奔走的儿子也被冻僵在街上。存留着母亲生命的毛衣被当铺库房的老鼠咬破了,殷红的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整件毛衣。血红的毛衣飞出库房,裹在街头被冻僵的儿子身上。母爱温暖了儿子,他的身体解冻了,苏醒了,漫天的雪花中,他意识到雪花正在传递穷人的声音:“瞧!这美丽硕大、精巧复杂的结晶不正是穷人们忘记了的话语吗?……物质的构造,穷人的魂魄。”{2}他以诗歌的语言记录下雪花的话语,于是雪融化了,大地春回,被冻僵的穷人纷纷活过来,穿上温暖的毛衣微笑着上班去。儿子合上诗集,身体融进了诗稿。

很明显,安部公房在小说中凸显了无产阶级立场和人道主义思想,这是该文本的首要特征。劳动者卖命工作却食不果腹,饑寒交迫;剥削者贪得无厌,残酷剥削;国内市场成为外国商品的倾销地,民族工业奄奄一息、濒临破产,劳工们挣扎在痛苦之中。然而,没人倾听底层劳工的诉求,尽管“穷人们的话是那么博大精深、隽永美好,而且像无机物那样言简意赅,像几何学一样合情合理。只有穷人的英魂才能变成结晶,这是理所当然的”{3}。于是,为争得生存权利,劳工阶层只能酝酿反抗。安部公房对劳工阶层的同情和歌颂,明显承接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母亲变成纱线的情节暗喻了劳动者被盘剥得一无所有的悲惨命运,亦表征了卢卡奇所批判的“物化”现象,而儿子用诗歌唤醒民众的情节则是对文学的社会功用的形象诠释。小说所表达的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是早期安部公房人道主义的具体表现,虽然存留着图解政治的浅表化、简单化之弊,但已经初步昭示了安部公房为人生的创作情怀。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是其中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安部公房自从加入“夜之会”后,其创作打下深刻的西方现代派烙印。现代派以极端的形态批判社会和反思人生,既深刻又新颖。尤其卡夫卡式重在揭露存在之荒诞的表现主义和布勒东等张扬的超现实主义的精神革命立场,以及二者所热衷的反逻辑、超现实叙事给安部公房以深刻的启迪。在《诗人的生涯》中,情节的推进明显有悖生活的逻辑:身躯被纺车吞噬变成纱线,织成的毛衣带有人的意识;诗人变成诗稿,穷人的灵魂变成漫天雪花……小说中遍布了各种超现实的情节,全然不同于当时常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式的写实。其中,变形作为故事的中心事件,貌似荒诞不经,却又不失真实的内核。令人触目惊心的母亲身体的变异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情节,二者所表现的生活重压下的无奈亲情和物质社会中的人性异化如出一辙。不过细究起来,卡夫卡的亲情变异令人绝望,安部公房却保留了母子亲情的温度,以此将阴暗、复杂的人性揭露转向社会批判的层面;同时,在作品的基调上,安部公房没有撕心裂肺的悲苦,而是许给弱者一个美好的愿景。因此,他的作品在悲剧背景下多了几分温暖和希望,较卡夫卡的变形叙事平添了一些乐观与积极。

除精神层面上的延续,小说还折射出作家对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偏好。安部公房小说擅长聚焦、放大人物的感觉,长于安排反生活逻辑的情节结构,如对于母亲的描写,她的变形命运事先并没有任何征兆,饥饿、疲惫中“从指尖开始,她那疲乏如‘棉的身体被顺次卷轧拉长,纺进车中”,待儿子发现时,一切为时已晚;“只见一只脚尖正从染有水迹的黑色工作服里索索索地朝外溜,接着又被拉长,然后索索索地被拽着吸进纺车的小洞中去了”。作者以冷静、细致的笔触,将被机器吞噬的鲜活生命的悲剧描述得触目惊心,令人难忘。而后,变成纱线、变成毛衣的母亲仍保留着生命的感觉和温情,在无言中默默忍受母性的无奈和痛苦。超现实的叙事在敲击着读者为传统写法所日益麻木的神经的同时,放大了阅读中的惊奇感,既带来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又带来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震撼力。

还值得注意的是,安部公房在这篇小说中施展了作为诗人的高超的文学语言驾驭才华。虽然小说揭露贫困和社会不公,但是他通过诗意的表现手法赋予其神秘、空灵的美感。这是一篇诗意与苦难交融的小说,也是安部公房文学创作风格的缩影。

综上所述,作为安部公房早期的创作,《诗人的生涯》已经具备了作家日后创作的主要特征:批判性的立场、反传统的叙事、怪诞的真实。而这些又可以归于一句话:为人生而艺术。这对日本文坛而言尤显珍贵,正如叶渭渠指出的:“日本种种近现代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都受容于日本未彻底变革的社会机构和文化结构之内,未能像西欧文学思潮那样完全贯穿以人道主义为基调的近代自我,其现代性格带上了深刻的历史局限性。”{4}《诗人的生涯》中,年轻的安部以天才的想象力凸显了人道主义立场,尽管只是停留在政治意识形态层面,但随着作家思想的成熟,它逐渐发展成为超越阶级、政治、阶层、种族的人文情怀,而这正是安部公房小说美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文学的最可贵之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伟大的作家都是充满人道激情的作家,而伟大的作品都是灌注着人道激情的作品……文学所以能够跨越死神给生命设定的限制,让无数代的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文学的人道激情,就在于文学的人道光芒。”{5}安部公房小说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人道激情,这使他远离世俗与平庸,在对人的关怀中走向高远与深邃。

福克纳在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后的演讲中指出:“作家的特殊权利就是帮助人坚持活下去,依靠鼓舞人心,依靠让他记住,勇气、尊严、希望、自豪、同情、怜悯和牺牲,这些是人类历史上的光荣。诗人的声音不必仅仅是人的记录,它可以成为帮助人类忍耐与获胜的那些支柱和栋梁中的一个。”{6}《诗人的生涯》中的诗人以诗带给人希望,安部公房则终其一生以悲悯、同情记录和支撑人类的存在。1960年,作家整理发表了同名剧本。两年后,安部公房代表作《砂女》问世。虽然二者无论艺术形式或思想内涵已呈现出很大差异,但就其最基本的主体关怀而言,它们却是异质同构。《诗人的生涯》并不完美,但这一带有生命温度的书写,表征了作家的主要风格和基本立场,值得细细品味。

{1} 谭晶华:《“悦读”安部公房的前卫文学》,见邹波:《安部公房小说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页。

{2}{3} [日]安部公房:《诗人的生涯》,见《日本当代短篇小说选》,吴树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93—494頁,第494页。

{4} 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页。

{5} 刘再复、林岗:《罪与文学》,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101页。

{6} [美]福克纳:《福克纳读本》,李文俊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88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14WZDXM021);广州市教育创新团队项目(13C05);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上重点课题(2013A002);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1A186)

作 者:叶从容,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超现实主义物化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恶与文学的探讨
行走的贾科梅蒂
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浅析痖弦诗歌中的超现实主义特点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浅析《总统先生》超现实主义影响下的社会现实描写
当代中国工笔画产生超现实主义倾向的现象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