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张九成《横浦集》评价的再证

2017-05-31 15:22范龙超
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评价

摘 要:《四库全书》收张九成文集《横浦集》二十卷,其提要中对张九成的文集作了高度概括的评价,笔者认为此评价中肯合理,合于事实。但提要中所载:第一,陆游《老学庵笔记》谓九成对策有“桂子飘香”语,李易安作“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之句以嘲之。李清照对张九成对策的评价,实在是带有个人之偏见,实难服众,有失公允;第二,洪迈《容斋随笔》对张九成为洪皓所撰之祭文评价道:“其情旨倍觉哀怆乃过于词,前人未有此格也。”提要对此又做出了驳斥,认为“迈所言未免好奇之过也”。笔者赞同提要的说法。笔者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对提要中的评价进行再证。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张九成 横浦集 评价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谪南安后号横浦居士,祖籍开封,徙居钱塘。十四岁为太学生,师从杨时。绍兴二年(1132)年,高中状元。九成先生一生经历坎坷,颠沛流离,仕途不顺。但九成先生文化造诣高深,品格高尚,为后人楷模。九成先生传世有《横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另有《尚书说》《论语说》《孟子说》等,大多已残佚。《四库全书》收张九成文集《横浦集》二十卷,其提要中对张九成的文集作了高度概括的评价,笔者认为此评价中肯合理,合于事实。但提要中所载:第一,陆游《老学庵笔记》谓九成对策有“桂子飘香”语,李易安作“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之句以嘲之。李清照对张九成对策的评价,实在是带有个人之偏见,实难服众,有失公允;第二,洪迈《容斋随笔》对张九成为洪皓所撰之祭文评价道:“其情旨倍觉哀怆乃过于词,前人未有此格也。”提要对此又做出了驳斥,认为“迈所言未免好奇之过也”。笔者赞同提要的说法,笔者认为洪迈的评价有悖于事实,而且评价中还带有个人的主观情感。笔者根据九成先生的生平及其文集做如下分析。

一、关于张九成对策“桂子飘香”的辩护

张九成在绍兴二年高中状元,《横浦集》卷十二收录其《状元策》一道。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载:“张子韶对策,有‘桂子飘香之语。赵明诚妻李氏嘲之曰:‘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赵明诚妻李氏乃李易安,易安撰此对联,语含嘲讽之意,但把张九成与柳三变放在一起入联,这是欠妥的,也是牵强的。众所周知,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生平多沉醉于听歌买笑的烟柳生活之中,其文风凄婉缠绵,儿女情长,花前月下。反观张九成的状元对策,铿锵有力,直指时弊,痛陈宦官当权。与柳永可谓是截然相反,易安居士将其与柳三变同时入联,不知根据何在。又李清照的《词论》对柳永如此评价:“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她雖然肯定了柳永在词史上“变旧声作新声”的贡献,但是又以“词语尘下”一笔将其贡献抹倒。如此,以柳永来比九成,李清照对九成对策的评价态度就可想而知了。然而,李清照对九成对策的评价是失之公允的。

笔者在读《状元策》过程中,实被其情深意切所打动。九成对策开篇曰:

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商道不哀,何以见高宗?四夷不叛,何以见宣王?汉无昌邑之变,则无以启宣帝,唐无宫壶之变,则无以启明皇,是以知君天下者,遇祸逢乱,当以刚大为心,无遽以惊忧自沮,灼知此理,然后可以知天意之所在矣。

开篇便以“祸乱”鼓舞统治者,是“将以开圣人”,正是大有作为之时,规劝统治者“以刚大为心”“无遽以惊忧自沮”。从《状元策》的开篇我们可以感受到张九成的赤胆忠心,在鼓舞统治者的同时也表露出其渴望一展抱负,有所作为。这种赤子之心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柳永所不具备的,而且对策文风质朴刚健,毫无“桂子飘香”之感。

张九成的《状元策》更是切中时弊,痛斥宦官当权。九成从“保民而王”的儒家仁政思想出发,揭露时弊,而对害民之吏的深恶痛绝之情溢于言表。又如九成对策文中在论及高宗勿为宦官所陷时,引经据典,指陈利害,九成对策言曰:

且阍寺闻名,国之不祥也。是以尧舜阍寺,不闻于《典谟》,三王阍寺,不闻于《誓诰》。竖刁闻于齐,而齐乱;伊戾闻于宋,而宋危。今此曹名字稍稍有闻,臣之所忧也。窃惟万乘之尊,深居邃宇,万机之暇,何以为情?贤士大夫,晏见有时矣;宦官子女,安居前后矣。有时者易疏,前后者难间。圣情荏苒,不知其非。不若使之安扫除之役,复门户之私,凡结交往来者有禁,干预政事者必诛。

这段文字,剖析宦竖乱政及圣情为其所惑,鞭辟入里,足以见出九成疾恶如仇的性情。其对策之文做到了敢于直言谠论,不媚权贵,颇如其为人。而且从其对策之文来看,其写作手法以及文章风格都与柳永截然相反,毫无相似之处。将九成对策与柳永艳词相提并论实在是不甚合理,笔者认为如果将张九成与岳飞放在一块,会有意思得多!

九成的《状元策》,于慷慨沉痛之中寓有阴阴忠悃之情,直朴刚健之中带有低回掩抑,直指时弊,痛斥宦竖乱政,扰乱圣听。但将其对策以“桂子飘香”评价之,实为不妥,前面已经为九成先生辩护。但是“桂香花影”又确实为九成先生情之所钟而屡见于吟咏,如《闻桂香》诗:“清晨未盥栉,桂香递秋风。不知此花意,何为恼衰翁。”《桂》诗:“清晨不复闻,雪英惊满地。”《忆天竺桂》诗:“湖上北山天竺寺,满山桂子月中秋。黄英六出非凡种,肯许天香过别州。”丹桂秋风,山寺月夜,总令九成状元公魂牵梦绕,大抵文人都喜借物咏怀、托物言志,由此可见九成性情之所在。

二、关于洪迈《容斋随笔》中对张九成《洪皓祭文》评价的反驳

洪迈在《容斋随笔》(卷第十五)中载:“先公自岭外徙宜春,没于保昌,道出南安,时犹未闻桧相之死。张子韶先生来致奠,其文但云:‘维某年月日具官某,谨以清酌之奠告于某官之灵,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其情旨哀怆乃过于词,前人未有此格也。”洪迈认为其祭文“情旨哀怆”“前人未有此格”,但是提要认为洪迈“不知此特一时避祸,不敢措辞,非文字工拙所关”,驳斥洪迈“未免好奇之过也”。笔者认同提要之观点,洪迈的评价有悖于事实,不甚合理。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南宋初年的高宗朝廷,但凡有点血性的男人都跟秦桧有过节,秦桧主张与金人议和,张九成与其政见不合,但秦桧把持朝政,权倾朝野,背后又有高宗支持,张九成自然是斗不过他。绍兴十一年(1141年),因与秦桧政见不一,年近五十的张九成带着满腔悲愤被贬谪到南安军,其谪居南安军十四年之久。洪皓与秦桧在同一年死去,死之时张九成依然谪居南安军,九成只知道洪皓之死,而不知秦桧已死,所以祭文中并未点出洪皓的名字。看来到了最后,张九成是有些畏惧秦桧的,所以才不敢在祭文中写出洪皓的名字。笔者认为,张九成此举乃被迫为之,并非有意而为,实际意图是想“避祸”。但洪迈认为九成祭文“其情旨倍觉哀怆乃过于词”,是没有考虑到张九成的处境而主观臆断其祭文之情感。虽事出有因,但就文论文,其是不足为训的,而且张九成的文学造诣绝不是体现在这个方面的。所以笔者认为洪迈的评价有悖于事实,有失公正,带有个人主观臆断。

第二,洪迈认为张九成祭文“但称年月官爵而无辞”乃“前人未有此格也”,笔者认为洪迈此说法有悖于事实。张九成此作祭文之法乃本孔子季札墓碑而小变化之。延陵季子墓碑在江苏省丹阳市,其碑文曰:“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在九成之前,孔子已经创造此格并为季子写过祭文,所以,洪迈所说“前人未有此格”之语有悖于事实。

第三,洪迈的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简单梳理洪皓与洪迈的关系,洪迈乃洪皓之子,父丧,为人子必当痛心疾首,九成致奠,更是引起洪迈内心的悲痛。在这种情況之下,洪迈对于九成的祭文会站在作为人子的情感角度上来做出评判,所以笔者认为,洪迈对于九成祭文的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并没有站在一个客观和公正的角度来评判。而为人子在丧父的悲痛心情下对父亲友人所撰之祭文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也无可厚非,甚至我们可以理解他对父亲的深厚感情。笔者此处乃是就文论文,将情感的因素剔除在外,特此说明。

笔者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洪迈的评价做了分析说明,笔者认为,洪迈没有结合张九成欲“避祸”不敢措辞的事实,而且还是带着为人子的强烈主观情感给九成祭文做出了评价,没有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而且就文论文,其祭文是不足为训的。所以笔者认为洪迈的评价不甚合理,有悖于事实。

参考文献:

[1]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 (宋)洪迈.容斋随笔[M].穆公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M].杨立英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4] 李子广.科举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 尹波.张九成年谱[J].宋代文化研究(第五辑),2014.

[5] 王典.张九成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文学院,2007.

[6] 龙冬梅.张九成贬谪南安与其诗歌创作研究[D].西南大学文学院,2015.

[7] 谭故.两篇超短祭文的优劣[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

作 者:范龙超,集美大学文学院2016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评价
唐DM 智联创享型
难与易
2006—2017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