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7-05-31 00:29许坤峰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梯形周长动手

许坤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95-01

《新课标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广泛质疑求证、大胆动手实践、积极讨论探究,对于课本知识点要做到消化吸收,而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让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实践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中,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认数7时,教师创设的动画片《白雪公主》中7个小矮人摘果子的情境,他们摘了7个大果子,拿了两个大袋子,猜一猜他们是怎样装的?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们积极动脑想办法,用7个小圆片,7个小三角,7个小棒代替7个果子,动手摆出了所有可能的结果,还有的用画果子的方法也得出了结果。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情感会影响认知的选择,可以提高认知的积极性,可以导致认知的优化,有利于认知的内化,增进认知的传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所以,我们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和道理,使动手实践活动成为有效的活动。

二、動手操作,增强学生参与实践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乐趣。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向学生提出“能不能将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学具。结果是:(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经过实践活动,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师生共同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参与程度高,学生本身的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参与实践的意识。

三、合理设计,使学生善于实践

合理设计是保证活动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任何方法的运用要取得好的效果。都必须将这种方法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和技能,所以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明确自己“为何而动”,是否懂得该“如何而动”,都有待于教师付出劳动,悉心指导。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材料的大小,颜色等因素,在研究材料特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提供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数学道理有关的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材料,让学生放手实践。操作完成后,必须让学生动口,根据其操作过程说出思考过程,并把操作的结果用准确、精练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提供实验材料,一套是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另一套是空心的底高都不等的圆锥,然后让学生借助水和沙子等材料,进行分组实验,同时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说出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

四、正确引导,使学生获得经验

在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很多数学内容的学习,应让学生在课前去实践,不断积累感情经验,做好课堂教学的铺垫,使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圆片,铁丝圈、直尺、彩带等材料,测量圆周长,当学生探讨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教师演示并设疑,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过实践探索,学生不断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由此可见,学生借助学具自主操作亲身去经历,去实践,获得的圆的周长公式,比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五、课后实践,不断创新知识

创造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仅仅满足于课前和课中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用实践作业的方式安排学生课后的实践任务。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可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超市想把12盒酸奶包成一包,进行促销,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包装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材料,这样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动手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等活动,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之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和探索者,教师要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猜你喜欢
梯形周长动手
玩转梯形
我也来动手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梯形达人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动手画一画
巧算周长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