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农村动员述论

2017-06-02 23:20靖洁
党政干部学刊 2017年2期

靖洁

[摘要]抗美援朝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掀起的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广泛群众参与度和深远影响的群众性运动。对于农村动员,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抗美援朝运动的中心任务,立足于农村的具体实践,主要通过基层党员带头、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机构和形式、组织诉苦和爱国主义活动。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认清当前的时事形势,认清自身的根本利益诉求,认清反动阶级的真实面孔,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抗美援朝运动在农村得以广泛开展。

[关键词]抗美援朝运動;农村动员;农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2-0040-04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直赴朝鲜参战的同时,在国内广泛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抗美援朝动员运动。目前,学界研究的大多数专著是以介绍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过程和一些纪念性的文章,其中以曹延平写的《抗美援朝运动》为主要的研究著作。相关的论文以侯松涛为代表的博士论文深入全面总结了社会四个方面的动员并剖析了动员的模式、特点和民众社会心理;而对于农村动员的研究鲜有学者论及,唯有钟霞利用地方档案资料对抗美援朝运动在苏南农村的开展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鉴于此,本文采取利用大量丰富的原始资料,就农村抗美援朝运动如何开展及其成功的经验,作一点初步的探索。

一、农村开展抗美援朝动员的社会背景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随即宣布出兵朝鲜,并令美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面临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挑战,毛泽东当即指出“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随即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同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拉开了全国抗美援朝运动的序幕。为了使广大群众正确地认识到抗美援朝运动的决策性和正义性,确立必胜信念。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机关——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抗美援朝运动开始之初,部分民众对于其存在着各种消极心态,尤其是在一向对政治观念淡薄的农民中较为普遍,甚至在比较偏远落后的地区“谣言蜂起”、“谣言猖撅”。为了消除这些消极思想对抗美援朝运动的影响,更为了保证各个方面的工作顺利开展,需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行之有效的动员,使他们认清抗美援朝运动对新中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毛泽东对运动审时度势并指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行这个运动,已推行者深入之,未推行者普及之,务使全国每处每人都受到这种教育。”在毛泽东、党中央的号召下,抗美援朝运动逐渐从城市渗透到乡村,从内地扩散到边疆,抗美援朝的动员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被席卷开来。

二、农村抗美援朝运动的动员方式

在农民群众中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党和人民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积极宣传抗美援朝运动,当时《人民日报》开设了《抗美援朝》专栏,这对唤起民众参与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本文也主要引用《人民日报》刊录的专栏文章作为研究参考的依据,对其运动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分析,主要归纳以下五个方面。

1.组织动员,培养基层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农村的组织动员是依靠自上而下的层级式,建立完善的、计划有序的组织体系是农村动员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要在农村开展抗美援朝运动,首先就是要按照农村的条件和农民的需求来训练干部,培养骨干。广大基层干部经过组织动员培训,认识到抗美援朝运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了当时的社会形势,明确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使抗美援朝的国家意志转换成农村大众的普遍共识。

第一是训练农村干部,农村小学及冬学(在平时是民校)教师、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党员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农村团员。在集训农村党员干部同时进行抗美援朝运动的时事政治教育,培养了大量基层农村干部,为抗美援朝运动的普遍发展做人才上的储备。同时有效利用村委会、党员会等会议、学习班和专门训练等办法训练农村宣传员。

第二是成立宣传队,集中抽调政府机关人员、在校的大中学生,以及充分利用土改工作队、征粮工作队等进行培训后分派到各地进行宣传。特别是在训练干部、学生的时候,要由负责人员亲自作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并指示宣传内容和方法;在动员农村工作队参加宣传工作的同时编印宣传指示、宣传资料和各种宣传品。

第三是各县、区、村召开抗美援朝运动代表大会或以抗美援朝运动为主导话语权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农村群体如各级农民、青年、学生、妇女等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培养在群众中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大批骨干,使运动普遍发展到乡村去。

2.思想动员,广泛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政治教育。1950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开展抗美援朝的政治教育》的社论,社论要求各地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以抗美援朝为具体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动全国人民全力支持抗美援朝。针对农村的具体要求是,“今年冬季在农村中,无论新老解放区,无论各地区中心任务的不同,有冬学运动的地区,要着重进行抗美援朝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冬学运动的地区,也要广泛地进行抗美援朝的政治宣传。”随即,在全国的农村迅速掀起了抗美援朝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潮。当时农村抗美援朝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事教育。采用各种会议和宣传形式,通过自上而下耐心讲解,在揭发美帝国主义侵略阴谋与日寇的暴行后,使群众不但认识了祖国的可爱,而且认识到自己有义务来保卫这个革命果实。

具体实践首先从引导农民回忆过去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地主残酷压榨、奸淫烧杀的悲惨情形开始,教育群众认清地主、恶霸、蒋匪、帝国主义是农民的死敌,从而使农民的思想从反封建觉悟被提高到反帝的觉悟上来。甚至直接提出地主恶霸是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与美帝国主义站在一起;而共产党毛主席则始终是和农民站在一起的,从而提高农民的政治认识和阶级觉悟,激发群众的斗志。

3.利益动员,引导抗美援朝运动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在农村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必须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致富的个人利益与维护祖国统一的整体利益相结合,单纯宣传抗美援朝一定的口号而脱离生产和其他实际工作的教条主义是不可取的。而要使得抗美援朝运动成为推动而不是阻碍当时工作的动力,那必须要使之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身工作相结合。

第一在宣传中,把反封建与反对帝国主义的任务联系起来,从分析不法地主和反革命分子的活动中揭穿谣言,鼓励群众斗志,使农民敢于起来坚决向地主阶级斗争;划清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二者之间的界限,同时又分清中国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蒋介石反动派的之间关系。

第二农民的土地改革斗争与抗美援朝运动密切结合。广大农民因为认识到地主阶级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社会基础而积极参加反封建斗争,并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在“武装保卫土地改革果实”的口号下,增强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第三抗美援朝运动与生产的任务相连结。例如与秋收工作相结合,与春耕生产相结合,开展生产竞赛运动,使农民群众都以生产的积极行动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各地农民还在“缴爱国粮,支援抗美援朝”的口号下,掀起缴粮热潮,顺利有效的完成秋征任务。

4.宣传动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机构和形式。对于农村的抗美援朝的宣传要接连地气、贴近生活。灵活运用群众语言;择群众所能容易接受和简于理解的形式;区分对象,不同对待,这些是农村宣传动员工作能够行之有效开展的首要前提。

第一,动員农村中所有宣传教育文化机构。积极动员农民利用各种宣传包括报刊图书、板报、张贴标语、农村大喇叭广播、放映露天电影、建设农村文化馆(站)、创办农民图书室、戏剧和剧团等多种形式。诸多宣传机构不仅成为普及抗美援朝运动的工具,而且是使这一运动持久开展的依托。许多地方利用冬学作为进行抗美援朝教育的主要依托。

第二,组织强大的宣传力量,采用各种形式,运用一切宣传工具进行宣传,着重地使用通俗易懂、切合群众口味的形式来进行宣传。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一般较低,进行宣传时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尤其是运用读报组、各种会议、训练班、黑板报、广播筒,收音机、宣传资料、化妆表演、快板、漫画、地图、图画、照片以及各种艺术形式。如幻灯、喜剧、皮影戏宣传时事,很受群众喜爱。

5.实践动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参与性。第一,开好控诉会。组织群众在工厂、学校、机关、团体、街道、里弄举行集会,引导广大群众控诉美帝国主义罪行以及强加于自身的苦难,激发农民群众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匪特务的仇恨、蔑视和警惕,使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觉醒自己。控诉会成为当时抗美援朝运动一个至为重要的动员活动。

在当时的农村,农民不了解抗美援朝意义之前,思想上是麻痹的;但在了解之后,又极容易产生恐慌,乃至使生产受到影响。当农民知道了目前美帝在朝鲜的暴行后,很容易联系起日寇侵略我国时自己的悲惨生活,想起地主和蒋匪特务的罪行。这样,将很好地引导大家尽情控诉。只有经过尽情的控诉,才能使农民的仇恨变为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在《农村宣传的几点体会》中提到,老人袁永同在不明白抗美援朝的道理之前,会说:“我缴了公粮,吃喝就困难了!”但经过回忆、诉苦之后,他积极缴粮,并自愿多缴了31斤谷子。他对人说:“不抗美援朝,咱现在的生活还能保得住吗!只要我节俭些,粮食满够吃到明年麦收。况且这几个月我还要生产哩!”

第二,组织爱国活动。为了巩固全国人民爱国运动的成果,中共中央在1951年2月2日发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抗美援朝运动的指示》,旨在避免停留在一般的宣传阶段,各界纷纷发动订立爱国公约的内容,然后再制订具体的实现途径,从而使不同岗位的人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实际工作,这是把全国人民的爱国高潮引向深入和经常化的中心环节。

在农民群众政治觉悟提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写信捐款慰问志愿军以及围绕着当地当前中心工作的各种爱国活动,是达到运动目标的方法。爱国公约运动在农民群众中全面发起,由有组织的群众感染到无组织的群众,发动群众订立并践行爱国公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这是巩固运动成果的有效方法。在农村制订公约要突出的重点是保证做好秋收、秋种、缴粮、卖棉存棉、土地改革、查田定产、冬季生产等工作。并坚持缩小范围,逐渐订立到户。订立爱国公约的具体方法是:在农村各个人民团体(如农会、民兵、妇女会组织等),或地区性的群众会议上,提前作动员,然后再发动大家提出和讨论爱国公约的内容,并订出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检查制度。

三、农村抗美援朝动员工作的成功经验

抗美援朝中的社会动员,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打败美帝国主义、保卫国家和平、发动全国人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的时事政治宣传和鼓动,它是抗美援朝取得胜利不可轻视的重要因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农村动员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广泛社会动员的开展一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广大农村党员身先士卒,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中国共产党针对农村所制定的有关抗美援朝运动的政策,从根本上反应了广大农民的意愿,因而受到了人民的拥护,也在农民群众中树立了党的崇高声誉。一方面,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动员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前提。另一方面,抗美援朝运动中,使得动员工作与农村的各项实际工作相结合,取得群众政治上的认同与支持,进一步增强党的先锋性和感召性。中国共产党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无论在组织群众、群众宣传方面,还是在方针政策的制定方面,无不体现党的科学领导作用。在开展农村抗美援朝运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具体到动员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指导建议,甚至是利用媒体报纸和杂志等刊登一些成功的典型,指明运动的正确方向。

2.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动员工作的信心源泉。“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农村动员工作的思想力量。同时抗美援朝运动也为农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从运动一开始,调动农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中共江西省委在“关于继续普及与深入抗美援朗运动的指示”中所说的只要做好抗美援朝爱国主义这一艰苦而又长期的工作,就可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起色,它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这一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发挥了“生命线”的巨大威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试图把群众的政治意识提高到和国家的政治战略一致的高度;消除群众消极或错误的思想认识;把教育工作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运用贴近群众的方式方法;增强群众的自信心;武装群众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农村动员工作顺利推进的思想保障。

3.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是农村动员的内在动力。一定利益的追求和实现是人们进行任何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也强调指出:“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了。”群众的利益是具体实际的,人们只有首先解决了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才谈得上从事其他实践活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对于农村的社会动员,立足利益引导是必然的。只有紧密联系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行思想动员和政治发动,才能使农民群众清楚地意识到社会动员的必要性。这样抗美援朝和农民的各项工作不但不会发生矛盾,而且群众各项工作的积极顺利地开展也使抗美援朝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和生动,使得整个运动的声势更加壮大、更加持久和更有力量。

4.控诉会、爱国公约是推动农村动员由自发到自觉的有效形式。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抗美援朝运动的力量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革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广大的人民群众不仅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而且是历史的享有者和监督者。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成功地运用控诉和制订爱国公约方法;运用群众自我诉苦、自我反省的方法来启发和提高群众的政治和思想觉悟;使农村动员的对象能够很迅速主动地组织起来,积极踊跃地参加到动员的活动中去。诉苦和爱国公约运动已经被置于动员的中心的、基础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动员功效。特别是订立爱国公约是人民群众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独有的新创造。农民群众首先通过追忆诉诸自身的悲惨经历和感受,使自己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肩负起爱国的责任和义务;然后通过自主组织起来举行爱国公约的订立和具体执行等活动,从而在各自岗位上为抗美援朝一定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控诉会和订立爱国公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控诉会为爱国公约的订立和执行奠定了思想基础;反之,爱国公约的实践活动又为控诉会上群众的认識做了正确的检验。

60多年过去了,回顾这段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农村动员工作的经验,对于我们研究和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农村动员工作的优良传统,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工作,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引领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