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梅华:108位老人的“好女儿”

2017-06-05 15:00樊文
中国民政 2017年8期
关键词:敬老院

◎ 本刊记者 樊文

蒯梅华:108位老人的“好女儿”

◎ 本刊记者 樊文

初春三月,太阳展露出温暖的阳光,树木开始萌生绿意,各种花朵也露出了五颜六色的花苞。在云南省武定县猫街镇敬老院内的老人们纷纷搬出凳子出来晒太阳聊天。大老远看见院长蒯梅华走过来,他们都激动地凑过去跟她打招呼:“蒯院长,这两天你去哪里出差了?”“你要注意身体啊!”大家七嘴八舌的问候包围着这位院长,还有几个老人讲话不利索,就直往她口袋里塞糖果。“李大爹你这几天吃饭怎么样?张姨你这两天腿还疼吗?”蒯梅华一边问候每个人的情况,一边蹲下身帮身旁手脚不便的老人掸掸衣服上的饭渣,给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抻抻裤脚。敬老院里融洽和睦的关系在这一幕尽显。

无怨无悔:不做老板娘做孤寡老人的“女儿”

2008年的一个冬天,38岁的蒯梅华怀揣着一份爱心走进了猫街镇敬老院。建院之初,2个工作人员、12个孤寡老人和一幢砖混结构小楼就成了猫街镇敬老院的所有。院内是这样一片景象:院坝泥滑路烂,杂草丛生,住宿区走廊上鼻涕遍地,垃圾成堆,宿舍内老人衣被单薄,由于没有换洗衣服,大多老人身上又臭又脏,发亮的衣服上爬满了虱子。面对此情此景,另外一名同事和后来的4名工作人员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离开。看着这些孤苦伶仃的老人,肩负着镇党委政府和猫街人民的嘱托,蒯梅华选择了留下,选择了扎根。2009年,蒯梅华正式被任命为猫街镇敬老院院长。万事开头难,面对敬老院居住条件简陋、资金匮缺的局面,她没有退缩,蒯梅华开始倾心打理着这个居住着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家。她从给老人煮衣服杀菌开始抓管理,针对老人乱吐乱丢的问题,蒯梅华买来手纸和垃圾桶手把手教他们把鼻涕和垃圾放入垃圾桶,同时向县民政部门争取到老人的换洗衣服,要求老人们每周换洗衣服,并用开水煮沸的方式逐步消灭虱子。通过半年的努力,敬老院旧貌换新颜,院内环境卫生和老人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正当她倾力打理敬老院的时候,丈夫退职搞起了矿山企业。时值丈夫的矿山企业生意十分红火,年上缴税金达300万元,企业也非常需要她的帮忙,可她放着老板娘不做毅然选择了做这群孤寡老人的“女儿”。

执着理念:敬老院是我的家,老人就是咱爹妈

“敬老院是我的家,老人就是咱爹妈”。这不是歌词,也不是一句简单的顺口溜,这是猫街镇敬老院全体工作人员用真情打造的核心文化,也是蒯梅华一直坚守的办院理念。

蒯梅华在敬老院与老人谈心

猫街镇敬老院现有108位老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就有10位。8年来,蒯梅华悉心照顾着院里的每一位老人,从开始入住的12位到现在的108位老人中有老年痴呆的,有精神抑郁的,有高龄体弱的。为了让这些老人能有个幸福快乐的晚年,她尽力满足每位老人的需求。对高度痴呆老人,蒯梅华会找专人特别看护,对精神抑郁恍惚的她亲自照护。来自大厂村委会大羊厩村96岁的红彝族老人李秀有终身未嫁,无儿无女,孤苦伶仃,入院8年来,患有精神抑郁症,整天郁郁寡欢。蒯梅华通过长期观察和了解后,得知老人的心思。于是,买来一个布娃娃让老人整天抱在怀里,整天闷闷不乐的老人脸上笑开了花,老人逢人就比划着说:“蒯院长好!”来自白云庵村委会干沙沟村70多岁的苗族老人王美花刚入院时,因不习惯院里的生活,有抵触情绪,假装生活不能自理,每天躺在床上让护理员照料。蒯梅华知道老人的心结,像对待亲人一样,每天一日三餐给他端饭、洗脸、洗脚、剪指甲、端屎端尿。在她的精心照料和感召下,老人非常感动,主动站了起来,不再要人服侍,还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自己编写的歌曲《敬老院里幸福多》。每逢老人生日,蒯梅华都会组织工作人员为老人祝寿,准备生日特餐,点燃生日蜡烛,唱生日祝福歌,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敬老院每年都有几位高龄老人因病辞世,为了让弥留之际的老人在敬老院享受到人间最后的温暖,她特意在院内布置了一间“临终关怀室”。79岁的张秀芳老人病危期间,亲属只来看了一眼就匆忙离开,她和医生护理员像伺候自己的母亲一样整整陪护了三天三夜,直到老人微笑着离开人世。8年来,蒯梅华用这种方式送走的老人就有40余人。

蒯梅华为敬老院老人盛饭

创新管理:打造规范化幸福“乐园”

蒯梅华和工作人员的工资一样,都是每月1800元。没人知道的是,她每个月要支付家里保姆近3000元的工资。为什么要雇保姆?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和一位80多岁的婆婆。在“小家”和“大家”之间,蒯梅华选择了“大家”。对此,她说:“兄弟姐妹可以照顾老人,丈夫、保姆可以照顾孩子,但是敬老院的老人离不开我。”在敬老院里,蒯梅华既是悉心呵护老人的女儿,也是照看老人的家长。

为了打造星级敬老院品牌,不断提升在院老人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蒯梅华努力创新管理模式,在管理中突出“三化”建设:切实做到管理规范化、服务精细化、人员专业化。通过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五保供养对象的满意度;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照顾老人饮食起居、一般疾病护理和心理疏导的基本知识。根据入院老人中高龄老人、残疾人多的实际,积极推崇“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服务、专业化运作、社会化互动”的服务模式。为了让老人吃得更健康,她建起了敬老院自己的菜园子。将部分工作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分成种植组和养殖组,将院里4亩多菜地分季节种植不同的蔬菜和瓜果,圈养猪、鸡、兔,池塘里养鱼。这些蔬菜肉类除供给食堂外,每年还有5万多元的创收,负责种养殖的人依照收成获得生活补贴,这不仅改善了敬老院的环境,又使五保老人的身体得到锻炼,体魄更加强健;经济收入用于改善环境,美化庭院,使敬老院真正成为了五保老人的幸福“乐园”。

通过8年的努力,猫街镇敬老院逐步健全了达标评审机制,在省级敬老院等级达标创建活动中,不断促进敬老院上档升级。2013年经过省、州主管部门严格评审,猫街镇敬老院被评为全省三星级敬老院。

谈到敬老院的未来,蒯梅华说,“现在她已经和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自己吃再大的苦,受再大的难都无所谓,只要敬老院的老人们吃得好、住得好、生活健康开心,她就感到满足了。”每个人对于生命的意义都有不同的理解,对蒯梅华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待每一个孤寡老人如父母,为他们撑起温暖的家。她用行动诠释着“大爱无边”的真谛,她如同春天的一缕阳光,催生了生机盎然的满园春色,使老人心头的花朵竞相绽放!

猜你喜欢
敬老院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照片里的幸福晚年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伙食差
火场救人
会诊乡镇敬老院的“财经病态”
左手右手(4)
不信住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