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骨天纵 变化无方
——东汉草书热与(传)“草圣”张芝书法艺术欣赏

2017-06-05 09:37王延智
江苏教育 2017年29期
关键词:章草法度草书

王延智

劲骨天纵 变化无方
——东汉草书热与(传)“草圣”张芝书法艺术欣赏

王延智

汉末;草书热;章草;今草

草书在东汉中晚期已经走向成熟,上自帝王、下至士子均雅好草书,并出现了诸如杜度、崔瑗等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也可以说草书在当时的精英阶层已经属于高级的艺术,令人为之痴迷。书法的自觉便与这股草书热息息相关。

张芝(?-约192),字伯英,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是东汉草书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也是汉末草书热的核心人物,引领了时代潮流。张芝博学多才,高洁自持,人称“张有道”。张芝草书师法杜度、崔瑗,深谙其中的机巧法度,并且沉浸其中,攻书不辍,根据卫恒《四体书势》的记载,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可谓用功甚勤。此外,张芝还改良了毛笔,史称“伯英笔”,与后世韦诞的“仲将墨”并称于世。三国时期的韦诞尊其为“草圣”,与钟繇并称“钟张”,与钟繇、二王并称“四贤”。

图1《八月帖》

史载张芝草书“下笔必为楷则”,常号“匆匆不暇草书”(按“匆匆不暇草书”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匆匆,不暇草书”,即时间仓促来不及用草书书写,强调的是草书艺术的审美性;一是“匆匆不暇,草书”,即时间太仓促,只好用草书书写,重点在于草书符号的实用性)。张芝的草书在西州引起风靡,梁孔达、姜孟颖等人都成了张芝的追随者,莫不废寝忘食地练习草书,研习草法,这就形成了张芝草书流派。这种草书热的现象令儒士赵壹大为不解,于是对此撰文非议,并提出了“草书无用论”——“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徒善字既不达于政,而拙草无损于治”。因此,学界一致认为这种与经世致用毫无关系的草书之所以能令人痴迷,恰恰在于它的审美性、艺术性,当书法的学习不为实用,并有了统一的审美标准与典范,这也就标志着书法由此走向了自觉,即人们自觉地去追求书法的艺术性。也可以这么说,以书家为主体的书法风格史也由此拉开了历史的帷幕。

图2《冠军帖》

张芝的书法在当时已经被人所宝藏,后世更视若珍宝,其草书在晋唐时期已经难得一见了,目前所传附在张芝名下的法帖有《八月帖》《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等。除了《八月帖》(见图1)是章草之外,其余均属于今草,有些甚至可以称为狂草,如《冠军帖》(见图2)。从出土的汉晋草书简牍及草书墓砖来看,目前学界一般认为张芝善章草是毫无疑问的,并且也是有可能创变与整理今草的,只不过如《冠军帖》等今草数帖已经不是张芝今草的本来面目,属于晋宋(或晋唐)时期的摹本或仿本。这里不做过多阐述,单就作品进行欣赏分析。

《八月帖》,又名《秋凉平善帖》,见于宋刻《大观太清楼帖》,学者往往认为这是张芝较为可靠的作品。此作是一件标准的章草作品,诚如孙过庭所谓“章务检而便”(“检”指法度)者,有严格的法度内涵。此帖用笔上讲究法度,每个点画都力求精到巧妙,并适当地保留了隶书的波磔。结字上比较方匀,收放有序,草法精熟,亦富匠心,醇厚沉静,古雅恬淡;章法上字字独立,上下不相联属,行气分明。张怀瓘评其章草“劲骨天纵”,良有以也。

《冠军帖》,见于宋刻《大观太清楼帖》,与《终年帖》(见图3)前后相连,风格相对一致。这两件作品气势恢宏,龙蛇飞动,纵横捭阖,雄肆奔放,有气吞万里的气象。用笔变化无方,技巧精熟,尽管笔速迅疾,但并不影响点画的质量,厚重处不板滞,轻灵处不虚飘,洵为难事。这两件作品的章法极妙,长笔画均有界破时空的魄力,令人拍案叫绝。《冠军帖》末尾“处耳”两字占据了整整一行,中侧并用,匠心独运,留白随笔画而生,可谓“空白少而神密”,与前段形成强烈对比。《终年帖》则更为纵逸,有点画狼藉之感,其中点的运用极为精妙,如第四行“竟不竟”三字笔笔独立,既有呼应,又厚重沉稳,与飞动的用笔形成了节奏的对比,而“耳”字如瀑布飞流,一泻千里,这种因地制宜、随机生意的处理手法非圣手不可表现。这种作品的格调、艺术处理手法与张旭的狂草有神似之处,故而有些学者推测此类草书当是张旭所为。尽管如此,我们就借这些附在张芝名下的作品向“草圣”致敬吧!

图3《终年帖》

J292.1

B

1005-6009(2017)29-0051-02

猜你喜欢
章草法度草书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国学赏析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谈张耀山的简章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章草对联
畏法度与能自律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素养考查有法度——也论2015年全国文综卷高考历史命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