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分析

2017-06-05 14:18辜晓惠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干部医疗科四川成都610072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标准差变异性收缩压

辜晓惠,盛 勇(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干部医疗科,四川 成都 61007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分析

辜晓惠,盛 勇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干部医疗科,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0例,按年龄段分为A组(60 ~69岁)89例、B组(70 ~79岁)138例和C组(≥80 岁)93例,分析三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 不同年龄组的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C组的超杓型比例显著高于A组(P< 0.05); C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杓型的比例上升,血压变异率呈增加的趋势。

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病,我国>60岁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将近50%,是导致老年人心力衰竭、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疾病等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又称血压波动性,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情况,是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的动态调节过程[1]。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人的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在人体可耐受的范围内变化。BPV因其与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关系,具有临床意义,关注度日趋增高,在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320例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BPV特点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老年心内科2015年1至2016年1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诊断标准。排除高血压急症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及重度贫血等患者。入选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三组。A组(60 ~69岁)89例,其中男36例,女53例、B组(70 ~79岁)138例,男52例,女86例和C组(≥80 岁)93例,男45例,女48例。三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肌酐、脑钠肽、尿酸、病程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动态血压测量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规定每日6:00~22:00时为白天时段,22:00~次日6:00时为夜间时段,白天时段每半小时测量1次血压,夜间时段测量血压每一小时测量1次血压。分别记录全部病例的各项ABPM的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our syt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 (24 hou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a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ay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ight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DBP)。动态血压的正常参考值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建议的正常参考值:24 h<130/80 mmHg,白天<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变异率采用变异系数(CV)=(标准偏差/平均值)×100%。比较两组24 hSBP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均数)、24 hDBP标准差及变异系数、dSBP标准差及变异系数、dDBP标准差及变异系数、nSBP标准差及变异系数、Ndbp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根据日本循环学会ABPM临床使用指南2010版(Japanese Circulation Society,JCS)[4]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采用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表示,即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白天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天平均值×100%,下降10%~20%为杓型,下降<10%为非杓型,下降>20%为超杓型,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血压为反杓型[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ABPM参数比较 不同的年龄组24 hSBP、dSBP、nSBP、24 hDBP、dDBP、nDBP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表2 各组ABPM参数结果比较 (mmHg)

2.2 各组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比较 各组反杓型、非杓型、杓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超杓型比例显著高于A组(P< 0.05)。见表3。

2.3 各组血压变异率比较 C组24 hSBP、nSBP变异率最大,其次是B组;dSBP,C组变异率最大,其次是B组; C组nDBP的变异率最大,其次是A组。A组24 h DBP、dDBP的变异率最大,其次是B组。见表4。

表3 各组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 [n(%)]

表4 三组各指标变异率统计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ABPM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因其与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关系,人们越来越重视BPV。长时变异包括血压昼夜节律改变及晨峰现象。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受自主神经功能和各种体液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内皮素等)的调节,受睡眠-觉醒周期、日常活动以及外部事件的影响。昼夜之间的变化有恒定规律,波动曲线类似杓型,有时夜间血压可低于白昼血压10%~20%。一般在2~3时处于最低谷,凌晨血压上升,白昼处于较高水平,多数人有双峰(6~8时和16~18时),呈“双峰一谷”表现。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规律受到破坏,使BPV增大。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是BPV的重要体现,其大致受到3种因素调节:①体力和脑力活动变化影响;②交感、迷走神经之间的昼夜节律变化影响;③个体体内固有节律调节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与血管神经调节反射敏感性有关[6],随着年龄增长,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表现更为明显,分析其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以及阻力小动脉结构重塑,造成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②老年高血压患者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能力减弱,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夜间仍维持在较高水平[7]。Stacssen等[8]的荟萃分析发现正常人血压存在日高夜低的生理节律,并随着年龄增加这种节律逐渐弱化,到80岁以上83.3%的老年患者丧失了其被称为杓型的正常血压节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硬化程度较高,顺应性减低,使血管脉波反射速度加快,反射点近移,反射波从舒张期时相提前到收缩期,导致迟发的收缩波峰出现,收缩压继续上升而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9]。体位变动对血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血容量的重新分布,为了维持血压,从卧位到直立位将导致轻微的收缩压下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这种反应出现过度代偿时,就产生体位性高血压,而这种反应的上层结构也是压力感受器反射群[10]。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不同年龄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8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杓型比例显著高于80岁以下老年人,表明增龄可能是影响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本研究也就不同年龄组血压变异率进行比较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提升,血压变异率有增加的趋势。

高血压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危症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观察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情况,有效地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及高血压导致的心脏等靶器官损害,有利于对高血压有效的治疗。认识老年高血压患者BPV的特征,对老年高血压控制血压不仅仅要使其白天血压达标,更重要的是降低夜间收缩压和脉压,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1] 车大莹,杨平,张元亭.血压变异性和容积脉搏波特征参数变异性的关联分析[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2011,34(6):321-324.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6-707.

[4] JCS Joint Working Group.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24 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JCS 2010)[J].Cir J,2012,76(2):508-519.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4-743.

[6] 张娟,任辉,钟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2):2431-2434.

[7] 杨瑜莹,汤洪,周岩,等.晨峰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9(36):4461-4462.

[8] Staessen JA,Gaso W,Wan G,et al.Risks ofuntreated and treated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elderly:meta - analysis of outcome trials[J].Lancet,2000,355(927):865-872.

[9] 雷建国,邹文淑,王剑峰,等.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优化治疗[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136-138.

[10]邓煦,夏珂,杨天伦.体位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8):563-565.

Analysis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GUXiao-hui,SHENGYong
(DepartmentofCadresMedicine,SichuanAcademyofMedicalSciences&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Chengdu610072,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20 hospitalized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as perform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60 ~ 69 years old,n= 89),group B (70 ~ 79 years old,n= 138) and group C (≥80,n= 93).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parameters and dynam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 Fo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parameters,the averag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t night (nDBP) in the group 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P< 0.05).For circadian rhythm of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s,super scoop proportion in the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P< 0.05).The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rate of 24 h SBP,dSBP,nSBP and nDBP in the group C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A and B,but not reach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Along with aging,the super scoop proportion of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s is increased and there is an increased trend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lder; High blood pressure;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R544.1

A

1672-6170(2017)02-0033-03

2016-12-12;

2016-12-15)

猜你喜欢
标准差变异性收缩压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