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市宝山区副区长袁罡:做民政工作站位要高

2017-06-09 08:54李雪
中国民政 2017年9期
关键词:宝山区民政工作宝山

◎ 本刊记者 李雪

专访上海市宝山区副区长袁罡:做民政工作站位要高

◎ 本刊记者 李雪

作为分管副区长,袁罡对于民政工作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核心的一点就是:做民政工作站位要高。

记者:首先请您谈谈对民政工作的看法?

袁罡:我们讲社会发展、讲经济转型,没有民生保障,这些很难往前推进。上海这几年转型之所以比较顺畅,民生保障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所以,对民生保障工作的站位一定要高,它是政府核心工作、基础工作。

记者:上海市级层面,民政可能更偏重制度建设,街道一级则是具体执行者。作为区级民政工作,如何做好上下衔接,让上面的制度变成下面切实可行的措施?

袁罡:我们先讲上海和一些省份的不同。上海是个城市,它的政府组织架构跟省一级的组织构架有些不同;另外,从发展阶段和城市形态来看,上海就像个大社区。

区这个层面更多的是重在落实,中央的政策、市里出台的政策、措施、办法,在区这一层面怎样严格落实。另外,区里也有出台政策的工作内容,比如说我们宝山的“银龄居家宝”。还有一些是民政和其他部门的合作,我们也有一些考虑。宝山原来为了解决一个阶段或区域的问题,在征地、养老等方面有些特殊政策,我个人理解,今后要往中央、市里和区里总的政策和安排上靠,避免造成民生保障方面政策的不平衡。民生工作稳和进之间首先是稳,已有的问题要逐步消化。

记者:有哪些问题,能不能举个例子?

第二类,商业聚集型。大多是河边的码头。如酉水流域的王村、里耶、洗车河、石堤、大溪、百福司、沙道沟;乌江流域的龚滩、淇滩、思渠等;清江流域的兹丘、景阳河、庆阳坝。

袁罡:我们推行社区事务受理“三一两全”(一口受理、一门服务、一个窗口,全区通办、全程无休)非常难,一个人在友谊街道,另一个人在罗店镇,可能享受一些土的补贴方法,有些接口不衔接,有些资金渠道不衔接,造成有些项目不能完全通办。再比如宝山的“银龄居家宝”,全市都有这种模式,但区和区之间选择的路径不同,就会造成可能有些项目的配置不一致。

记者:有些往前走的,是不是得把步子慢一点?

袁罡:特色性的东西可以往前面探索,成熟了,再形成政策。民生保障是刚性的,很难从高往低走,只能说高的缓一缓,低的尽量往上走,逐步抬高底部。底部实际上是保基本,保基本做好了,再适度、逐步抬高底部,而不能是跨越式的。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能够更好地推进宝山区的民生工作?

袁罡:在区域层面看民生工作,无外乎四句话:站位要高,机制要顺畅,体系要完备,保障要有力。

第一,站位高。我们用什么样的思路、思想指导我们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实际上民生保障工作就是基础性工作、核心工作、中心工作。所以,很多工作必须由全区去统筹,作为重点问题研究。

第二,机制要顺畅。民生工作不仅仅是民政一个口子的工作,牵扯到很多大块面工作,每个块面又会面临很多协调性的问题,有些是区级层面协调的,有些是民政层次协调的。所以,我们的协调机制、工作机制要完善,比如一些工作政策的出台,我们如何沟通、执行,各个部门之间如何协作……这种机制一定要完善。

第三,体系要完备。民政工作从上到下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有工作体系、有组织体系,组织体系除了我们层级的组织体系,每个区级民政有自己一套组织体系,比如社会治理方面用什么样的体系促进基层政权建设,还有养老、优抚等等,这种组织体系一定要完备。现在,宝山每个居民区都有一个专职民政干部,保证我们的组织体系延伸到最末端。

最后是保障要有力。民生工作需要投入,宝山在人均财力上海倒数的情况下,很多民生保障单项排全市前面。一个是经费保障,一个是人员保障。比如社会治理体系,街道将原本的招商工作职能剥离出来,专心做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再比如提高社区工作者薪水,这是体系机制上的。我们在经费投入上很高,“十二五”期间,宝山区新增养老床位4249张,投了6.13亿元。人员方面也要保障,比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窗口服务要到位,怎么配比人员更加合理,需要逐步完善。

记者:上海“十三五”提到2020年实现现代民政体系基本建立,您对于未来三四年包括以后的民政工作有怎样的打算?

袁罡:首先,民政体系建设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但民政工作的基本底线和托底职能是不变的,只是我们采取哪些方式来实现。第二,机制体系上怎么更完备、完善。第三,民政工作涵盖的这么多面,如何进行内部资源的配比。

我总的感觉是民生保障、民政工作,在基本要义上,中央提的非常明确,关键在于我们采取什么方式更好地落实。政府工作今后越来越走向平台化、综合性,民政工作在里面要找好自己的实现途径。比如要实现公平和精准的社会救助,真正实现广覆盖、少遗漏、不重复,各个部门进入一个平台比对,可以看到是不是有重复、有遗漏,这就是技术性支撑;比如我们通过“银龄居家宝”实现有需求老人的居家全覆盖。

2017年4月23日,上海宝山区宝康老年公寓内,老人正在看书。

民政是一个大块面的工作,很多内容可以整合在一起,比如上海“1+6”社会治理体系,实际上整合很多基层政权建设、社会治理、党的建设,包括民生保障基础性工作的整合,往平台化方式上做。如果内部资源还进行壁垒式管理的话,很多工作就很难做下去。

记者:宝山涉及民政工作的区级协调机制13项,您牵头领导的有6项,能不能请您谈谈,民政部门跟其他部门协调合作时如何避免被动?

袁罡:这要分几个角度来看。政府部门之间的边界越清楚协调成本越高,边界越模糊协调任务分配越难。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难处,我们要站在全区通盘的角度上看这些协调机构,如果我们把协调更多放在部门之间就没意义了,更多的应该站在全区角度上凝聚资源来配合。

民政是内容非常充实的部门,有些是民政本职工作,但需要其他部门配合,那就以你为主,其他部门支持,主次分清。难度肯定有,不然也不会上提一级来协调。

养老床位建设,我是协调领导小组的组长。在协调很多工作时,用地性质、建设程序、房屋的性质,还有各个任务指标,财政补贴如何配比,这些都需要各部门协作。大家围绕一个总目标领任务,推进的难度就小很多。关键是目标要清楚,路径要明确。如果说我们只提目标,到2020年要按照户籍老人3.5%配备床位数,没有把任务很好的明晰下去,没有把路径很好的分解出来,没有进行政策的配比,那就很难做。

我跟民政同志讲:你有困难要及时提,但不要光讲问题,还要讲工作路径和建议。你提出来,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政策上有问题,是不是目标定得有问题,或者操作路径还不科学、不实际。

记者:从您的角度,能不能为民政工作或者民政工作者提一些建议?

袁罡:我觉得民政工作者要站在更高的全局性上考虑民政工作,尤其是有些工作要考虑全局或者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样思路就打开了;而且从事民政具体工作的同志也要有全局意识。这样的话,我们整合资源、推进工作、出台政策、具体落实,都会顺畅很多。

猜你喜欢
宝山区民政工作宝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黑太阳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坚持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 为“小淞果”打好人生底色——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工委工作的探索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中需要加以推动的重点工作
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专题报道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安康通老年基金向宝山区老年人捐赠安康通呼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