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广河:让每位老人都安享幸福晚年

2017-06-09 08:54樊文
中国民政 2017年9期
关键词:敬老院

◎ 本刊记者 樊文

杜广河:让每位老人都安享幸福晚年

◎ 本刊记者 樊文

在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提起兰沃中心敬老院院长杜广河,了解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短短几年时间,他让一个不起眼的敬老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周边8个乡镇的500位五保供养对象建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园。杜广河领导的兰沃敬老院获得了“全国模范敬老院”的殊荣。他所创立的“兰沃模式”在全省推广,并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赞誉。

精细化管理:让每个院民都活得有尊严

杜广河与敬老院的老人在谈心

2008年10月,杜广河从冠县民政局纪检组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有朋友劝他重操旧业当医生,到诊所坐诊;家人、亲友劝他在家看孙子,过悠闲日子;而他却毫不犹豫的挑起了兰沃中心敬老院院长这副担子。他常说的话是:“进了这个门,就要让他们吃没吃过的菜,穿没穿过的新衣,住没住过的房,享受最好的医疗和充满亲情的临终关怀。”敬老院的院民是一个体力、智力、理解力、行动力都相对较弱的群体,为此,他针对院民制定了《院民公约》《院民评分标准》等行为规范,形成了对工作的无缝隙管理,并采取“人对人负责,手把手引导”的方法,教导院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每个细节上,他从改善敬老院的饮食抓起,菜谱每周一变,一周至少四次肉、三次豆腐、每天一个鸡蛋,包子、水饺常做,一月一次生日宴,生病有病号饭。在敬老院,衣服、被褥全是新买的,脏了有人洗,破了有人缝,不会穿的有人教,不及时换洗的有人催;住的宾馆式宿舍,有暖气、卫浴间、洗衣机,室内无异味,病人无褥疮;小病不出门,大病送医院,全天候到位护理……优越的物质生活,让老人们的生活大为改善。一个叫马秀兰的老人在换上新衣服后非要回家,回来后高兴得合不拢嘴。杜广河问她干什么去了,她自豪地说:“我回去顺着大街从东头走到西头,来回走了一圈儿,让大家看看,跟有儿女的老人比一比,我也穿上了全新的衣裳。”

亲情化服务:为每个老人找到幸福点

管理需要规范,服务则需要真情和爱心。面对着众多盲聋哑痴的老人,杜广河摸索着采用各种方法和他们去交流沟通。见到聋哑老人,他就和老人比划着沟通;见了性格孤僻的老人,他总是逗一逗说一段笑话,然后再慢慢询问他的需求;和瘫痪的老人他就坐在床边,像大人哄孩子那样耐心地谈心。敬老院有位老人,刚来时连自己姓啥都不知道,穿鞋不分左右,系扣不知上下,冷了不知道穿衣,大家都喊他“憨三”。有一次,杜广河见他坐在门前的走廊上,和平时表情不一样,问他,他又说不清。杜广河伸手一摸才知道他发烧了。连忙让他吃药、喝水。第二天,他又坐在同样的地方,见到杜广河就笑,杜广河一摸烧退了。从此“憨三”对杜广河多了一份依赖与信任。多年来,杜广河把老人的心装在心里,把老人的事攥在手里,把老人的话放在嗓子眼里。他带领着老人学民主、学自立;引导着老人学文明、学卫生。为了改变老人们那些不洗脸、不洗澡、甚至不用纸擦屁股的坏习惯,他亲自一点一点地纠正。他根据老人的特殊性不仅把各种规范制定到最细处,还编成口诀,写成工作流程,天天检查记录,周周评比。他是医生出身,几年来,他的推拿按摩技术不知为多少老人解除了痛苦,卧床病人的护理也手把手教会了许多人。杜广河认为物质生活的满足并不等于幸福,创造性地提出了“物质上的满足是满意,精神上的满足是幸福”的概念,并为每个老人找到他们的幸福点。在敬老院里有位老人为牵挂她早已破败的老家而闷闷不乐,杜广河便带她回去,陪着老人潸然泪下,了却了老人的心事。敬老院里每有老人离世,杜广河都会坐到床边,握住老人的手,送他咽下最后一口气。面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他说:“民政人就是为党分忧,为困难群众解愁。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杜广河在敬老院照料老人的生活

多样化活动:唤醒老人生活信心和人生价值

为了唤醒老人们生命的活力,重树起他们越活越有劲的精气神来,杜广河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设立各种奖励,让每个人展示自己的特长, 让老人们体会到做人的价值和尊严,恢复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敬老院有位93岁的老太太叫董秀玲,心灵手巧,一辈子无儿无女,入院前一直在侄子家生活。为了晚年多一份依靠,多年来她几乎包下了侄子一家老小的衣服鞋帽,但还是没换来侄媳妇的待见。长期寄人篱下的日子,让老人的性格十分孤僻,从不轻易说话。入院以后,杜广河发现她针线好,就让她做“虎头鞋”,结果大受欢迎。老人现已成了院里的“明星”,性格也变得乐观开朗。有的老人智力不行,但有力气,杜广河就组织他们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既有报酬,又受表扬,人也似乎变聪明了许多。有的院民肢体残疾,但脑子聪慧,他便组织他们搞文艺节目,经常得到掌声和喝彩。对这些老人而言,荣誉、光荣是他们一辈子也未曾想过的幸福。在兰沃敬老院,杜广河推行院民自我管理的院民自治、自我服务的互相帮扶方式。院民代表会全面参与院务管理,参与制定规章制度,讨论院内重要事项,审核供养水平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参与对领导和工作人员工作业绩的测评。这让从来不知道民主为何物的老人们第一次尝到了当家做主的自豪。他组织部分有劳动能力的院民开展适度的种植养殖活动,让他们通过劳动体现价值,获得尊敬,活出自信与自尊。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强帮弱,少帮老,健帮病,男女互帮,智帮痴”的互帮活动,“争做卫生好、团结好、劳动好的三好院民”活动,“五保老人唱老歌”等活动,营造了敬老院的欢乐氛围,增进了院民团结,形成了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2012年底,杜广河因在敬老院里搬运重物腰部扭伤,引发多年积劳成疾的胸椎间盘突出,要到北京手术治疗。手术前,他打电话仔细安排了养老院里的所有事情。出院后没有休息一天,他不顾领导和同志们的劝阻,拄着助行器就上班了。当他走进敬老院的大门,那些不善言辞的老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牵挂和想念:一些老人紧抓住他的手不放,一些老人心疼地摸着他的脸,一些老人在旁边看着他直抹眼泪,还有几个老人则拿出包了好几层布的零花钱硬往他口袋里塞……杜广河被这些老人深深打动了,他说:“有人这样牵挂着,自己再累再难也值了。他要继续为这些老人打造温馨的家园,让每位老人都能够安享幸福晚年。”

猜你喜欢
敬老院
老人摔伤未告知家属 养老院担责
照片里的幸福晚年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伙食差
火场救人
会诊乡镇敬老院的“财经病态”
左手右手(4)
不信住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