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2017-06-09 00:02蒋小菊
教师·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打谷场西瓜苹果

蒋小菊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教师如果仅仅从思维方式与方法上引导学生,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认为如果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就会远远超出所估计的了。什么是情境教学呢?情境教学就是在学生有情有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本人现就在数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愤悱”心理的实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小学生都是故事迷,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利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引出课题: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不一会儿,猪八戒全身汗淋淋地抱着个大西瓜来解渴,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四分之一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直笑,马上切了六分之一给八戒。大家高高兴兴地吃着西瓜,可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拍打着自己的脑袋说:“傻瓜!”这是为什么呢?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

二、游戏情境,妙趣横生

教师可以把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如计算题教学,采用“摘苹果”形式,创设轻松、活泼的计算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计算的乐趣。教师出示一棵大苹果树(挂图或大屏幕),树上贴满了写着各种计算式的苹果,讲台上放着若干只写着数字的篮子。算式得数与篮子号码相同的苹果是成熟的苹果,摘苹果的学生说:“请问我摘的苹果熟了吗?”得到台下“小检验员”的同意后方可把成熟的苹果放在相应的篮子里。摘苹果的游戏不但情趣盎然,而且还把教学推向高潮。

三、问题情境,疑中增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兴奋点,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促使各种智力因素发挥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必需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题方法的欲望,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增强学生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分析应变能力。

例如,我在教第七册“长方形的面积”后,请学生当“建筑师”,来计算建筑面积:一个打谷场长是45米,宽是30米,扩建后长增加15米,宽增加8米,打谷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米?看题后,一些学生很自然地认为15×8就是增加的面积,教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说道理,然后再出示投影片:学生惊奇地发现,扩建后的打谷场并不是一个长15米,宽8米的长方形,我引导学生将其与准备题作比较,使学生明白,扩建一个打谷场与准备题的另建一个打谷场,虽仅一字之差,面积却相差甚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起到了投石激浪的作用,使学生在寻求多种解法中享受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四、操作情境,学“玩”并举

学生动手是一种乐趣,可以在“玩”中愉快地学。如认识数6,先请出五位学生,这时,又来一位新学生。五位学生请新同学入组,从而得出5+1=6。接着,教师安排这6位学生围桌而坐。投影出示示意图: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学具排出其他就座方案:

……

逐一请学生在投影前演示。在生动而富有创造性的操作情境中,学生既学习了6的组成及得数是6的加法,又使发散思维得到了发展。

五、模拟情境,意味无穷

让学生直接进入教材,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模拟,扮演角色,其乐无穷。如“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可再现校歌咏比赛情境,播放比赛片段,教师当报分员,若干名学生当裁判,其余学生当计分员,统计出比赛的最后得分。裁判亮分后,把分数通过投影仪显示出来,学生立即按要求统计出本校歌咏比赛的名次。整个过程,紧张愉快,趣味盎然。

因此,数学学习不是问题解决方案的累积记忆,而是要学生學会把未知转化成知识,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实物演示、游戏活动等有利因素,创设一个个“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把疲劳消散在愉快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湖南省泸溪县浦市镇中心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打谷场西瓜苹果
魂牵梦绕打谷场
打谷场上的春天
面对空空的打谷场 (外一首)
拿苹果
巧切西瓜
会说话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