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爬山虎

2017-06-10 02:08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7年11期
关键词:爬山虎苏州叶子

记者 亦安冉

我爱爬山虎

记者 亦安冉

夏天是爬山虎的季节。盛夏时节,午后的热浪滚滚袭来,你只消往苏州的巷子弄堂里走走,就会发现绿意盎然的爬山虎,清凉感扑面而来,独爱这种小清新。

这些不起眼的绿植,攀援的速度让人惊诧,仿佛一夜间,一面墙壁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

每一个物种,都会带我们重新发现这座城市。

爬山虎那样乖觉,总是绕过窗户,为人们预留一扇透亮的窗

为建筑上色,与城市共荣共生

城市越硬,绿植越软。

不论是东方园林的青石墙,还是西欧城堡的红砖墙,爬山虎总能为它们添上文艺古典的气息。苏州的水路城门上,要是少了爬山虎的身影,就总觉得有点缺憾的样子。

日积一寸,月长一尺,爬山虎悄悄地把自己和建筑融为一体——说“融为一体”,绝对是一个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词组,每一米爬山虎茎上有20多个小“吸盘”,“吸盘”分泌出一种偏酸性的粘液,靠化学的力量与石灰结合,粘合在墙上,吸盘的触手头部与红砖已经是一个整体,其粘合力比砖面与砖内部的粘合力还强。

这是一个颜值即魅力的时代。夏天爬山虎不仅挡了住类日炎炎,将荫凉和绿意带到任何角落,还增氧、降温、减尘、减少噪音。在一定程度上,爬山虎更是参与营造了建筑的艺术气息,让一座城市看起来不那么生硬。

对于苏州这座以粉墙黛瓦著称的城市来说,江南的素墙是理想的画布,爬山虎不亦乐乎地为建筑“上色”。无论这立体的纸张有多高多宽,爬山虎都能满当当地渲染覆盖,而且还不爬栏越窗。该是有多乖巧!

种植爬山虎的人,为自己带来清凉,也给别人满目绿意。这和欧洲那些小镇上,把花盆摆设在窗台上,为别人准备一幅幅美景,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东西方的审美固然不同,但是生活的哲学总是相通的:把风景把美好展现给别人。

藤蔓里,老苏州的时间与记忆

白昼渐长,温度渐长,只想把绿色从眼前挪到心上。如果推开窗,就能看到绿色满墙,定会心里都注满绿色的能量。

坐在爬山虎爬满的小院子里,也是蛮有苏州感觉的。爬山虎是带着东方情思的生物物种,也是相当带有苏式居家范儿的绿植。老弄堂的院子里,植物繁茂,爬山虎布满院墙,小桥流水边,爬山虎几乎要垂挂到河水里。

爬山虎也搭载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的养成。以前的日子车马慢,在小院子里纳凉数星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风儿吹过墙上的爬山虎,吹皱成起伏的波浪——爬山虎是很多人绿墙里的乡愁,以前的夏日辰光总有爬山虎相伴。如今高楼大厦,却已难觅爬山虎的身影,似乎只有那些园林弄堂老房子,才继续和爬山虎相依相偎。

所有的植物都应该被珍视。爬山虎那样乖觉,总是绕过人们的窗户,预留了一扇透亮的窗,透过这扇窗,我们链接窗外的风景,通过爬山虎,也发现一个多元的世界。

爬山虎,终有一天会攀上房顶,爬上城墙

爬山虎,关乎传统的艺文修养

传统的艺文修养,总离不开两个字:一曰钱,二曰闲。钱闲不能没有,墨水也不能少,有钱有闲,内外兼修。

苏州的古典园林,是艺文修养的绝高境界了吧?藕园、留园、网师园……这些小园子里都少不了爬山虎的身影,跟其他园林植物一起耀眼争辉。

古老的校园,也总有爬山虎的身影。苏州大学的西南部一隅,是最有历史感的地方,也是百年前东吴大学的所在,红楼,青砖,都已有百年沧桑,这些建筑上的爬山虎葱茏茂密如瀑布一般,让这些百年建筑更富艺术气息。

苏州古城里,夹杂着宋元明清,还有民国当代的建筑。那些公馆小洋楼,也都青睐爬山虎这个物种。建筑里渗透着城市的气质,绿植里透露着主人的艺文修养,留下来的永恒的思想与精神。

爬山虎也异样乖巧,它的触角只伸向有石灰水泥的地方,但凡塑料钢铁或玻璃,它都会自动屏蔽躲闪开。于是我们见到的画面常常就是:红砖青瓦被绿色的瀑布淹没,窗户却透着光亮。

所以,文人墨客都爱爬山虎。

自古以来,文人的窗外就不能那么光秃秃,就好比进入一个大户人家的厅堂,定要有一扇屏风阻隔住视线。爬山虎就是文人窗外的那道绿屏风。

在文人墨客眼里,春夏秋冬爬山虎都是景,所谓“炎夏之翠盖,深秋之红叶。”

春天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夏天是葱茏的绿意,是文人窗外最美的风景,爬山虎,也叫“地锦”,每到秋冬,便会从一帘绿幕逐渐转成通红,一有秋风拂过来便簌簌摇动,所以就有“地铺红锦”的“地锦”之名。江南才子唐伯虎还为其写过“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的诗句。冬天的爬山虎更成为纯粹的抽象线条,在粉墙上留下藤蔓和一个个灵动的小脚印。

有人喜欢用文字记录爬山虎。“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是苏州的当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在《爬山虎的脚》中所描述的爬山虎。

吴冠中《墙山的秋色》灵感源自苏州留园的爬山虎

有人喜欢用画笔去描摹爬山虎。最著名的是吴冠中的《墙上的秋色》,油画,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成交拍到了3212万港元!《墙上的秋色》灵感源自苏州留园的爬山虎。吴冠中在《关于抽象》一文中这样写道:“爬山虎的种植原是为了保护墙壁吧,同时成了极美好的装饰。苏州留园有布满三面墙壁的巨大爬山虎,当早春尚未发叶时,看那茎枝纵横伸展,线纹沉浮如游龙,野趣感人,真是大自然难得的艺术创造,如能将其移入现代大建筑物的壁画中,当引来客进入神奇之境!”

《墙上秋色》着力呈现盘根错节的爬山虎;《春消息》则是同一堵墙的仲春景象,春秋循环,岁月缓缓,都诉诸于画家的笔端。

在《春消息》一文中,吴冠中诗意地表述:“我见江南俏,我爱画早春或晚秋季节的江南。脱去遮掩的叶,树充份显示出身段的曲条,从绵衣而单衣而裸体,美的裸体值得骄傲。苏州留园里一堵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一直爬上山墙的最高处。偌大的爬山虎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线世界,缠绵纠葛理不清,层层迭迭中更织有无数代的筋骨与发辫,遥远且悠久。然而线运动之奔放又被约束在墙之身段裁剪中,不肯冲破居屋之雅致,而葆其江南之娟秀,有异于黄河咆哮决堤闹泛滥,曲状之线横向发展,与墙之横向平行,垂线如雨,洒满江天,对照了横线,并在明如观火之线结构中引入朦胧。藤爬上了墙,满墙张渔网,满墙布经络,满墙是图画。画家的职业被挂在墙上,有了墙才想起画。这风雨中的素墙是理想的画面,画家疏忽了,被爬山虎抢先占领,爬山虎得意忘形化成爬山龙,墙舞龙蛇。”

苏州的古典园林,都少不了爬山虎的身影

生命力,努力向上攀援

颜值不是唯一的正义,生命力才是。

爬山虎生命力相当顽强,能够在土层极其脊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生长繁衍,抢占地盘。

爬山虎,最先被春风摇醒,绿芽在藤蔓上逐渐长大,由红转绿,生气勃勃地开始了攀爬的生涯。无论风吹雨打,都挡不住翠绿的叶子越长越多,越长越密。盛夏,太阳炙烤得越烈,它反倒绿得越发浓厚,停不下小小的脚步,日积月累,不停向上攀延。直到枝繁叶茂,苍翠欲滴的叶子铺展成绿色的瀑布,还是要不停向上。

总归有一天,它可以攀上房顶,爬上城墙,开始把傲人的枝头伸展向天空的方向。

起风的时候,爬山虎的叶子依次腾翻,整齐地跳跃,仿佛绿墙上的水波涟漪。

即便秋冬脱下了绿色的衣装,爬山虎也能在江南的粉墙上美出境界。经年累月的藤蔓是它的筋骨与发辫,在线条的抽象世界里面,纵横交错,缠绵纠葛,层层迭迭……

努力向上攀援,不打扰别人,独自宁静地奋进。

和这座城市的气质,是不是很吻合。

猜你喜欢
爬山虎苏州叶子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