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笃璜:怡园听曲百年新

2017-06-10 02:08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伯父昆曲苏州

记者 亦安冉

顾笃璜:怡园听曲百年新

记者 亦安冉

顾笃璜先生

5月,风和日丽的初夏午后,古城苏州,怡园的石听琴室。苏州优兰昆曲社的一次雅集,看似一次平常的拍曲,因为一位老人的驾临显得分外意义特别。

当天下午,今年90岁的顾笃璜先生姗姗来迟,一踏进石听琴室,媒体们的摄像机镁光灯闪个不停,曲友们更是激动异常。

顾笃璜先生,当代昆曲研究大家,也是优兰昆曲社的艺术顾问,领衔昆曲传习所,传承老戏,教抚新人,几十年来痴守昆曲,一心只愿把昆曲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顾老这一生与昆曲的纠葛,大约也都缘起于怡园。怡园是顾家的宅园,但是顾家并不常住于此,只是偶尔来游园,而且来游园的多是家里的女孩子。顾笃璜时常会对媒体回忆往昔片段:外婆时常带着家里的女孩子,搭乘黄包车去怡园游玩,在顾家的家风教育里,女孩子将来要嫁人,命运是无法掌控的,所以要对家里的女孩子格外照顾才好。

在顾老的记忆里,怡园小时候他只去过两次。一次是堂哥结婚,有昆曲活动,不满十岁的顾笃璜,穿着新衣在人群中凑热闹起哄,看灯火辉煌,听昆曲悠扬。

怡园的历代主人都雅好昆曲,怡园在昆曲传承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补园张家延请昆曲家俞粟庐到家中教曲在苏州很是轰动,苏州许多世家子弟都前去学唱,顾笃璜的父亲和三位伯父都曾到补园学曲,伯父顾公可成为俞粟庐的三大弟子之一,他的堂兄顾笃琨还将潦倒的“传”字辈艺人请在家中教唱昆剧。他的很多亲友是昆剧票友,他们演出,家人必去看,评说优劣。

有过云楼的文化底蕴作依托,又有怡园这样一个精巧小园做活动场所,怡园真正名噪一时,成为文人墨客雅聚之地,书声、曲韵、琴韵绵绵不绝。

当年怡园有个著名的幔亭曲社,在苏州怡园荷花厅举行曲叙正式宣告成立,这个曲社创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初夏,由曲学大师吴梅先生题社名,也是苏州的业余女子昆曲社,参加者里有著名的九如巷张家四姐妹,后来的昆曲名家俞振飞也是怡园的常客。

又是初夏时节,曲声婉妙里,一回首,已经将近百年。

正如怡园负责人所说,传承传统文化的民间团体在园林里开展相关活动,苏州园林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彩交相辉映,给了游客生动接触吴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园林和昆曲,无论何时,总是如此合拍。

成立于2012年6月的优兰昆曲社,旨在推广普及昆曲文化,培养懂行的昆曲观众。该社现有曲友40余人,多为教育、医疗、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像当年的幔亭曲社一样,曲社拍曲吟唱的也多是女子。

坐在怡园的石听琴室里,听顾笃璜先生谈笑风生回忆怡园岁月,优兰昆曲社的曲友们听入了迷,也忍不住一个个上前唱曲,请顾笃璜先生指点一二。

在精致小巧的园林里面行走,在亭台楼阁里吟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本身就已余音绕梁。从《牡丹亭》到《玉簪记》再到《长生殿》的经典唱段,曲友们一起吟唱曼妙的水磨昆曲,更吸引来众多游客驻足。其中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小朋友,一段《玉簪记 琴挑》分外引人注目。顾笃璜先生轻摇折扇,做了风趣幽默的点评:“小朋友不要唱《琴挑》,都说要体会人物的心理再去刻画人物,小朋友怎么刻画呢?有次我到学校里去,一帮小姑娘出来唱《寻梦》,你们要寻什么梦呢?小朋友学戏要好好挑选。”

坐在怡园里,仿佛回家一般,顾老回忆起昆曲与怡园的点滴,这些风雅时光,一晃已是近百年。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无论是什么时代,苏州总有一些园林执着地站在这里,总有一些爱曲的人,坚定地在延续昆曲艺术的香火,如同苏州城绵绵不断的气质和精致生活。

成立于2 0 1 2年6月的优兰昆曲社,曲社拍曲吟唱的也多是女子

Tips:来听顾笃璜先生讲怡园里的昆曲故事

我小时候这个园林一共来过两次,因为我们家不住在这,两次中间有一次是有昆曲活动的,是我的堂哥结婚有曲会,我跟怡园就这发生两次关系。后来抗日战争了,我们就逃难到上海去了,抗战胜利回来呢,这里是河南大学的校舍,解放以后(怡园)捐献了,才重新开放。敌伪时候(怡园)是“大世界”,后来(建国后)建人民路,建干将路都影响怡园,怡园拆掉很多很多。

怡园跟昆曲的关系有两个。一个就是抗战以前,苏州的幔亭曲社,就在怡园,包括张家四姐妹都在里面,全女子的曲社,都是女同志。另外呢,是我的伯父,昆曲唱得比较有名,俞粟庐三大弟子“一龙二虎”,“一龙”就是我的伯父,他在这里活动。可是他不好意思经常去打扰俞粟庐先生,所以就经常请他的儿子俞振飞过来,俞振飞是一天到晚跟着爸爸学的,学得很地道,就请他来,大家探讨昆曲。俞振飞比我的伯父小十岁,比我的父亲大两岁,我的父亲也属“龙”,也喜欢唱昆曲,请俞振飞过来就是我爸爸的任务,因为小孩去找小孩不惊动大人,如果去一个成年人的话,就要惊动大人,所以俞振飞小时候经常在这儿活动。

优兰昆曲社指导老师尢梅俊先生(左五)、笛师刘荣熊先生(左七)和优兰曲友在一起(本文图片由优兰昆曲社提供)

猜你喜欢
伯父昆曲苏州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一幅油画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伯父的黄昏恋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借给伯父一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