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诗咏一千首,一册姑苏百科书

2017-06-10 02:08陈佳慧
现代苏州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诗集苏州诗歌

记者 陈佳慧

苏州诗咏一千首,一册姑苏百科书

记者 陈佳慧

初夏天气宜人,正是游苏州的好时候。此时,最好的工具书不是所谓的手工地图,而是一本名为《苏州诗咏一千首》的诗集。

苏州万象在其中

诗咏一千首,听名字就感到惊讶。对苏州得有多了解,观察得多仔细,才能写出一千首关于它的诗歌来?但对于作者潘君明来说,苏州这座城市,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凡对苏州文化有点研究的,就不会不知道潘君明的名字,这些年来,他著作等身,不少都与吴文化有关:《苏州民间故事》、《苏州风景名胜传说》、《平江诗词》、《苏州桥咏》、《苏州话寻根》、《苏州古城街巷疏辨识录》、《苏州历代饮食诗词选》……几乎把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做了研究。

“这个专题,恰似就座山峰,我是学习登山者的精神,一座山一座山地努力攀登,花了近二十年时间,终于登上了九座山的巅峰,完成了千首诗的愿望。”潘君明说。

这本《苏州诗咏一千首》分为九个栏目,分别为《苏州山水百咏》、《苏州园林百咏》、《苏州古桥皕咏》、《苏州古亭百咏》、《苏州工艺百咏》、《苏州美食百咏》、《苏州民俗百咏》、《苏州名人百咏》、《苏州新事百咏》。俨然一本苏州的百科全书。

仔细翻开诗集,更能在一首首诗歌中获得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原来潘君明在每首诗之前,都对所咏对象做了介绍和解释。

如支硎山,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看了他的诗,却一目了然。

“支硎山

位于苏州市西北枫桥镇。晋代字道林、号支硎的高僧支遁,隐居于此而得名。山上有马迹石、支硎庵、放鹤亭等一级。著有《支遁集》。

马蹄得得走千山,喜见支硎一谱传。

说法谈玄谁不赏,著书论道有新编。”

在苏州美食百咏一栏中,连对菜肴都有着做法的解释。

“青鱼甩水

取青鱼之尾,宰杀洗净后烹煮,上盆,浇上酱色卤汁。因鱼在水中游动,尾巴不断摇摆,故名。

青鱼之尾肉丰肥,竖斩红烧酱汁陪。

端上玉盘尾尚甩,佳肴线得掉双眉。”

一生每日不离诗

说是花了20年,但潘君明对诗的热爱,已经持续了半百。他从小喜欢诗歌,小时候,因为读过私塾,对诗歌的启蒙也很早。一本《千家诗》,小小的他一首首摇头晃脑地背着,那种漫唱浅吟的欢乐,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趣。

从此,潘君明对诗歌产生了很浓的感情。读诗,成了他茶余饭后最好的休息。年轻时,他最喜欢李白、白居易、杜甫等人的诗,几乎天天吟诵,甚至能背诵三百余首。而近代的诗人中,毛泽东、叶剑英、鲁迅、郭沫若的诗也是他的心头好。如今走进潘君明的书房,四面墙一般的回型书柜里,有一排就专门放着大量的诗集。可以说,他每天都在跟诗歌打交道。

背得多了,自然也很想尝试着作诗。而作诗的时间,主要是深夜一人、睡醒床上、散步路上这样的零碎时间。年轻时,热衷于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他写了不少民歌和新诗,在报刊上发表,还和友人合作出了一本新诗集《古城寻芳——苏州旅游诗影》。四十岁之后,潘君明开始动笔写近体诗。

近体诗和新诗不同,它又称为格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虽然有了一定难度,却更得潘君明的喜欢。尽管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新诗,但句式长短不一,随意排列,不讲究押韵,甚至十分朦胧。对于从小喜欢唐诗宋词的潘君明来说,对于这些无法叫人读懂的诗歌,难免产生厌弃之感。

近体诗有五言绝句、律诗,七言绝句、律诗及古风等,而潘君明选择了七绝。打开《苏州诗咏一千首》就不难发现,里面全部都是七绝,读起来很有美感。

在退休前,潘君明就喜欢在业余时间整理苏州民间文学,同时研究吴地文化,所以他的诗,自然也常有吟诵苏州。而再读唐诗宋词时,他也注意阅读有关苏州方面的诗词。1985年,苏州市文联邀请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编选一部《苏州名胜诗词》,潘君明参与了注释,也使他产生了写苏州诗咏的想法。1996年之际,潘君明开始作《苏州桥咏》,写了二三十首后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继续写,做成了一百首、两百首。于是,他联想到苏州还有山水、园林、工艺、民俗、美食等,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系列。“千首诗”计划由此形成。

读诗,是潘君明每天茶余饭后最好的休息

千首诗里藏心愿

然而一千诗绝非好写,它的体量就是一个难度。九个专题,每个起码要有一百首诗,这就需要起码一百个吟诵对象。于是,写诗更成为了对苏州山水、民俗等方面的挖掘和分类。写桥的时候,潘君明就遭遇了写不下去的情况,但随后,他就找到了窍门,那就是将桥的历史、出处、作用都整理出来。而在写苏州美食一百种时,他找了不少朋友提供线索。苏州的山水并不多,郊区的写完了,便把周围县市的都写进去。名人、园林、古亭都写完了,还未到一千首。潘君明灵机一动,不如将苏州解放以来的新事也咏一下吧,从《新苏州报》创刊到人民桥落成,苏州儿童医院开幕到开始供应管道煤气。就这样,这本诗集成为了一本了解苏州历史和发展全貌的“大型博物馆。”

别看诗歌体量大,读起来却是每首都具备美感。在创作的过程中,潘君明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方式,有的抒情,有的怀旧,有的传统,有的意在劝世,有的是讽喻,有的是责问,有的诗言志,因此尽管诗多,读起来却不觉枯燥。

诗稿在完成之后,在不少报刊上陆续刊登发表,得到读者的青睐。八十岁高龄时,这本书正式出版,完成了潘君明在创作上的一个计划,他说心里很高兴,算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他亦作诗一首——题《苏州诗咏一千首》书后:“诗咏苏州已确题,遍寻资料耗心机。徵今博古收诗箧,浅唱低吟总不离。诗咏苏州草稿成,雕章琢句费精神。 廿年心血凝诗册,体现痴儿一片情。诗咏苏州意志酬,典书耶获不胜收。搜罗吴地千般事,赢得赋诗一卷留。诗咏苏州幸付梓,书成耄耋未为迟。吴门文库添书刊,惹得骚人费评思。”

潘君明说,苏州市是座历史文化古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处处有诗题,事事可成诗。今天将一千首诗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诗界,为后人留下一点精神财富,能为吴文化宝库增添一缕光彩,是此生幸矣。

猜你喜欢
诗集苏州诗歌
诗歌不除外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集精选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