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教育才有远方

2017-06-10 02:08李楠
现代苏州 2017年11期
关键词:凯文古典苏州

记者 李楠

诗思教育才有远方

记者 李楠

人们常说,现代生活需要“诗与远方”,这个令人回味的意象也蕴含新意,回归“诗意”的教育,才有“远方”。

因为古典诗词,不仅具有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还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体系。苏州是个崇文之城,重视诗词文化教育也是一个传统。为此,苏州中学以重温经典、弘扬传统,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为目的,在校内举办一场诗词大会。围绕古典诗词学习的话题博古论今,一同探寻学诗的意义。

没有硝烟的诗文对决

夹岸飞花缱绻, 拍堤绿水沉浮。林莺声巧唤春愁, 芳草离离如旧。莫恨清欢难觅, 且携诗酒同游。长留无惜万金酬, 换取斜阳满。

近日,在苏州中学来秀坊剧场,苏州中学首届诗词大会拉开帷幕。来自高一(11)班的张宇杰,凭借一首格律清新的《西江月》,获得诗词创作大赛特等奖,高一(14)班马佳旻等9名同学分别获得创作大奖。

现场诗词知识大赛环节,八位选手进入了总决赛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诗文知识对决中,最终来自高一(5)班的眭凯文同学赢得诗词知识竞赛冠军,来自高一(11)张宇杰等10名同学11篇作品获得诗词创作竞赛奖项。

苏州中学闵凡军老师介绍:本届诗词大会主要面向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经过多年来唐诗宋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诗词佳篇和文学知识,有些诗词爱好者在课余还积蓄了丰厚的课外诗词名句,观摩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后,同学们对诗词竞赛的热情高涨,参赛选手们更是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特别是学校诗词楹联社、国学社、沧浪文学社的积极参与。

大会分为诗词知识竞赛与诗词创作比赛两部分,其中,诗词知识竞赛经历了激烈紧张的初赛、复赛,最终高一(2)班庄毅敏,高一(3)班张芷唯、段忠昭和吴一丹,高一(5)班眭凯文,高一(11)班张宇杰、高一(13)班杨睿、张元吉八名诗词小达人进入决赛。

现场,八强选手答文学常识、猜词牌作者、玩飞花令,带动着台下学生也心潮澎湃,诗词的离愁别绪、爱恨情仇,诗人的执着追求、壮志豪情,还有中华诗词文化的源远流长……洋溢在来秀坊决赛现场。最终眭凯文同学以极为丰富的诗词储备赢得了全场胜利。

“原来中国诗词竟然这么美”

诗词大会考察的范围从作者、字句到意境、类比,相较于一般考试更为全面。更是设计出了诸如“飞花令”“沙画猜诗”这样既考验诗词积累量和临场反应,又不乏趣味的对抗题型,将原汁原味的古典诗词呈现在公众眼前。

眭凯文同学说:“喜欢诗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意,在现代语言中很难找到。”

确实,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可称为中国文化最为瑰丽的宝藏,以其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内涵的丰富,和情感的细腻或激昂,历千百年,至今仍是中华文化无可替代的代表。

真正热爱诗词的人从来都不是刻意背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在惊羡古人匠心独具时自然而然地记忆。把诗词当做生活的点缀,闲暇时读上几首,自能从平淡和乏味中发掘出一抹亮色。

闵凡军老师说:苏州中学此次举办的诗词大会,无疑又将这波声浪推向高潮,令同学们纷纷感叹“原来中国诗词竟然这么美”。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曾写道: “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诗就是再作诗”。正因为诗词能和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贴合,才能促使诗词在每一个人手中再创造,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闵凡军看来,让传统诗词重获新生的方法,同样可以推之于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一直是当今中国社会热议的话题,而举办校园诗词大会,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合理的方案。毕竟“文化复古”和“文化传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一味将传统诗词束之高阁、为它戴上“学术研究”的冠冕并无益于文化的传承,只能让它成为博物馆陈列架上毫无生气的标本。贴近生活才是传承文化的一条可行之路。多一些发自内心、出于真诚,坚定地做一名古诗词的阅读者、支持者,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定能在我们手中再现生机。把诗词当做生活的点缀,闲暇时读上几首,自能从平淡和乏味中发掘出一抹亮色。

猜你喜欢
凯文古典苏州
会飞的机器人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怎样读古典诗词?
凯文·杜兰特 危险关系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